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同步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同步教学设计,共2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同步教学设计数的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概念,本套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将数的概念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在儿童步入小学校门的第一个学期,就组织他们学习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儿童步入小学校门的第二个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单元教材由“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等4个小节组成。教材中选取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呈现方式多样,从而使学生一打开书就喜欢看、喜欢做、喜欢想。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同时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为学生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起始。在100以内的数的教学过程中,先认识这些数,接着教学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口算与笔算,然后教学乘、除法的意义以及表内乘、除法,大约需要近两个学期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些知识都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与人生发展起奠基作用。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并初步认识百位;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使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结合数的认识,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4.使学生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从而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会比较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共9课时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读数、写数1课时练习课1课时数的顺序1课时比较大小2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第1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教材第33~35页例1~2及“做一做”,教材第38~39页练习八第1~2题。1.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并感受三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知道10个十是100,会用不同的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主题图。师:草原上有一群可爱的羊,估一估,一共有多少只羊?这里到底有多少只羊?有什么好方法能得到准确的数?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吧。教师引导学生一只一只地数,数到第10只时就将这10只羊圈起来。用同样的方法数到20。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板书:数数、数的组成)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十)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请几个小帮手到台上帮老师带动全班学生数一数。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2)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2.完成教材第35页上面的“做一做”。(1)数小棒:师生一起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让学生利用小棒来数一数,同桌互动,教师巡视指导。(2)数泡泡: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你是怎么数的?怎样数会更快一些?引导学生可以10个10个先圈起来,最后按几个十和几个一来快速数出吹的泡泡的数量。3.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例2。(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教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捆,每捆十根(就是四十根),再摆六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七十里面有7个十,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2)老师摆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5页下面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数一数两种回形针各有多少个,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先圈出10颗,再估计并记录结果。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3题。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数数、数的组成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7个十就是七十四十六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第2课时 读数、写数教材第36~37页例3及“做一做”。1.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读出、写出100以内的数。2.在读数、写数、拨数等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在读、写数的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数位的意义。一、新课导入师:(课件出示计数器)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上学期我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认识了20以内的数,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数的组成,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板书:读数、写数)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3。师:同学们,课件上有一些五颜六色的纽扣,你们能很快数出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黄色纽扣:四十粒蓝色纽扣:二十七粒红色纽扣:三十三粒刚才在“数”的过程中,得到了“四十、二十七、三十三”这三个数。这些数都比20大,又都是100以内的数,它们又该怎样读?怎样写呢?2.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1)教学“40”的读法和写法。先用小棒摆一摆,4捆就是40个小棒,这里的“4”表示4个十,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拨4颗珠子。写作:40。读作:四十。学生边拨边叙述: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算珠。在相应位置上写出40,并读出来。教师:“4”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个位上怎么1颗珠子也没有?个位上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2)知识迁移。①出示27根小棒。师: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说说你是怎么拨的,然后写出“27”并读出来。②出示33根小棒。师:像刚才一样,拨、说、写、读这个数。学生演示拨法。师: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同桌相互议一议。3.100的读写。(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放在百位上。问:一百该怎么写呢?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数,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师总结:回顾自己写的数,读一读,想一想如何写数和读数呢?写100以内的数,从十位上写起,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读100以内的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在数位表上任意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2.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5题。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6题。3.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7题。读数、写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第3课时 练习课 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8~12题。1.进一步巩固数数和数的组成,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数感。2.通过数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会正确地写出和读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数的高位起。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一、复习导入1.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3)五个五个地数,从30数到80。2.看题口答。(1)( )个一是十,十里面有( )个一。(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3)2个十和3个一组成( )。(4)1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16、25、50、68。二、自主探索1.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8题。(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间交流。(2)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9题。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同桌间交流数的方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0题。(1)独立数一数、填一填。(2)完成后小组交流。师: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3.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师:怎样做我们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所有的答案?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第4课时 数的顺序教材第41页例4及“做一做”,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2题。1.通过填写百数表,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和发现100以内数的规律。一、新课导入1.读出下列各数。35、76、89、90、96、100。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3.口答。(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对)(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师:以上这些都是100以内的数,那么100以内的数还有哪些呢?它们之间的顺序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的知识。(板书:数的顺序)二、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41页例4。(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的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2.涂色、找规律。(1)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一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2)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这一列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能找到其他类似这样排列的数吗?(3)给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你能在数学书上把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吗?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涂得又快又准确。(4)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从竖行看: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按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5)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可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找数活动。(6)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可让学生4人一组,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班上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师:请你根据百数表尝试完成。(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展示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2题。(1)学生先独立填数。(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①77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②72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能说说数的顺序间有什么关系吗?第5课时 比较大小(1)教材第42页例5及“做一做”,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第3、5题。1.能正确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100以内两个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2.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正确运用“>”“”表示)你是怎样想的?(1)42比40多2根,37比40少3根,所以42>37。(2)根据数的组成来比。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37里面有3个十和7个一,所以42大于37。(3)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的后面,所以42大于37。(4)只看十位,就可以比较出数的大小。2.比较23和25的大小。师:刚才我们比的都是十位不同的两位数,那如果是十位相同的两个两位数,我们还能用这样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吗?(板书:2325)(1)同桌两人合作,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23和25。(2)借助计数器比较23和25的大小,并交流自己的方法。(3)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而个位上的数不一样时,怎么比较大小?(十位上的数一样,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小结:两个两位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是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师:8118,这两个数都有8和1,为什么81大于18?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3.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汇报集体讨论。师:这么多的数,应该怎么比较大小?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比较大小(1)42>37 23<25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第6课时 比较大小(2)教材第43页例6及“做一做”,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4题和数学游戏。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2.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数学用语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弹琉璃球吗?(喜欢)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弹琉璃球,我给大家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琉璃球(课件出示),你能比较这几种球的数量间的大小关系吗?(板书:比较大小(2))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例6。1.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师: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学生很容易比较出:58>15>10,所以红球最多,黄球最少。2.师:那红球的数量和黄球相比,结果怎样?蓝球和黄球相比呢?生:红球比黄球多,蓝球比黄球多。师:红球和蓝球都比黄球多,它们多的程度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生:红球比黄球多得多,蓝球比黄球多一些。(要引导学生关注同样是和黄球比,为什么蓝球就“多一些”,红球却“多得多”,因为多出的程度不一样,所以用不同的词来描述。)3.师:黄球和其他两种球相比呢?生:黄球比红球少得多,黄球比蓝球少一些。(要引导学生关注同样是和黄球比,为什么就比红球“少得多”,却比蓝球“少一些”,因为少的程度不一样,所以用不同的词来描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语言说明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两个数差得比较多,我们就用“多得多”“少得多”;如果两个数差得比较少,我们就用“多一些”“少一些”。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1)任选两种水果进行比较,说一说它们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2)指名学生说一说。2.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4题。(1)师:从题目的主题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相互检查。3.完成教材第45页数学游戏。(1)教师指名两名学生上讲台示范。(2)同桌两人玩这个游戏。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比较大小(2)红球比黄球多得多,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黄球比红球少得多,黄球比蓝球少一些。第7课时 解决问题教材第46页例7及“做一做”,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2.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感受利用画图、数的组成、数数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数的组成解决相关问题,感受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一、新课导入课件呈现一些珠子。师: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这里有一些珠子,你们会穿吗?我们可以把这些珠子一颗一颗地按要求穿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穿珠子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7。1.出示题目的要求:58颗珠子,10颗穿一串,能穿几串?(1)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3)全班交流,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指名学生讲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订正。学生回答:(1)圈一圈,每10个一圈,能圈5次。(2)用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3)1串是10个,2串是20个,5串就是50个,还剩下8个。……(有人能够用其他方法解决,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教师追问: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要急着做出选择。2.解答正确吗?怎样检验?教师引导学生从结论入手,推算回去。学生把意思说到位就可以了,让学生领悟检验解答方案正确与否的思路和方法。课件配合演示:1串10个,2串20个……5串50个,加上剩下的8个,一共有58个。3.如果5颗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大家想一想,比比谁的方法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个问题。指名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指名做得最快的学生来回答,大家一起验证,让学生感受优化策略。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师:你知道了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装满”是什么意思?(1)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回答:①可以在图上画一画,10块10块圈一圈,圈了8次,还剩2块,可以装8袋还剩2块。②可以想82里面有8个十和2个一,那么可以装8袋,还剩2块。(3)组织学生验证:1袋装10块,8袋就是8个十,即为80,还剩2块,正好是82块。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师:认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原来是怎么装的?现在呢?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4.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5.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4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问题58颗珠子,每10颗穿一串能穿5串。第8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材第48页例8及“做一做”,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1~3题。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2.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一、新课导入口答下面的问题。(1)3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 )。(3)65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板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8。1.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师:课桌上有3包写字本,每包10本,另外还有2本单本的。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如: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或2+30。怎样计算30+2呢?(1)3捆小棒加2根小棒,一共是32根小棒。(2)1包是10本,3包就是3个10本,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那么怎么计算2+30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30加2等于32,所以2加30等于32”。2.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师:我们接着来看图,现在我们知道,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如果老师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如果老师拿走30本,还剩多少本?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先独立算一算,然后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2或32-30。那么怎么计算32-2呢?(1)根据数的组成:32里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下3个十,就是30。(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因为30+2=32,所以32-2=30。让全班交流计算32-2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从32里减去2个一就剩3个十,所以32减2等于30”。那么怎么计算32-30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订正。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1题。师: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4.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2题。要看55瓶矿泉水够不够,应该怎么想?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进行回答。5.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组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有关计算的一些知识,你们认为在计算这类加、减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4题。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5题。3.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6题。4.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7题。5.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8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30+2=32 32-2=302+30=32 32-30=2摆一摆,想一想教材第51页内容。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强化其对“数位”“数值”概念的理解。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应用意识。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圆片数与所表示的数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有序思考的方法。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数位表和1个圆片。师:在数位表上摆1个圆片。这个数是几?师:为什么统一都是1个圆片,却能摆出2个不同的数?小结:圆片所在的位置不同也就是数位不同,十位上的1个圆片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个圆片表示1个一。因此用1个圆片摆出了两个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圆片摆一摆。(板书:摆一摆,想一想)二、探究新知1.出示2个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eq \a\vs4\al(,表示的数是:2,表示的数是:11,表示的数是:20)2.为什么2个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2个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2个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简明地使学生了解摆数的意义。)3.出示3个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让学生制作数位表,并拿出学具摆一摆) 表示的数是:3表示的数是:12表示的数是:21表示的数是:304.若4个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先猜测,教师用学具验证。 表示的数是:4表示的数是:13表示的数是:22表示的数是:31表示的数是:405.教师提问:(1)2个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2)3个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3)4个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4)谁能说一说5个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6个数)先让学生说,教师只作肯定性总结。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提问:用8个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如果用9个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个))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课件展示)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摆一摆,想一想2个 2 11 20 3个数3个 3 12 21 30 4个数4个 4 13 22 31 40 5个数5个 5 14 23 32 41 50 6个数……摆出的不同的数的个数比圆片数的个数多1(圆片数小于10个)。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圆片数表示几个数2334455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