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3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09816/0-1712987291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3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09816/0-171298729148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3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09816/0-1712987291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1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2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4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5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3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3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共11页。
第三单元综合训练一、快乐点击1.下列粒子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C.H2O D.2H22.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A.25 B.30C.55 D.803.(2021海南中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7.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铝元素的核电荷数8.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37,n=1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C.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D.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B.“Cu”可以表示铜原子,也可以表示铜元素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可推知其核外电子数为53D.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钙的核电荷数是20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D.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二、积累运用11.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粒子名称。(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 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 构成的。 12.(1)写出下面符号表示的含义:①Cl , 。 ②2Fe ;nS 。 (2)上述符号中,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只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 13.用“”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下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 (2)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4.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E(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属于离子的是 。 (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20C.元素符号为Ca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15.下面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在此过程中,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1)钠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2)氯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比较容易 电子; (3)请你比较分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粒子结构的异同: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 (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硫属于金属元素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粒子共表示 (填数字)种元素。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填字母)。 三、情景分析17.居里夫人因提炼出镭元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已知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8。常温下,镭是一种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为6.0 g·cm-3,熔点为700 ℃,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镭和氢气。回答下列问题:(1)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从上述叙述中找出镭的一点物理性质: ; (3)已知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6,镭的元素符号为Ra,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用小方格表示的形式为 ; (4)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 。 18.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①x的数值为 。 ②“11”指的是 。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四、实验探究19.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1)“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 。 (2)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①教材实验(如图1):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②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入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小明做的实验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③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 答案:1.D 2.A3.A 敞口放置的液体一段时间后减少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且部分运动到了空气中去的缘故,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关,A项解释错误;可以挤压塑料瓶中的气体说明气体的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间隔变小,B项解释正确;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具有香味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C项解释正确;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因此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D项解释正确。4.C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其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只有C符合要求。5.B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B中含有两种分子和一种原子,属于混合物;C中只含有一种原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D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B。6.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B错;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C错;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所以原子得失电子后就带上了电荷,形成离子,故D正确。7.B8.C 铷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7,则m=37,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37=2+8+18+8+n,n=1,A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B正确;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C错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D正确。9.D10.C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左边的数字代表该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A正确;当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且电子越少越易失去,镁原子的结构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B正确;C项中的结构示意图代表的是硫原子的结构而不是硫离子,错误;元素周期表结尾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原子都具有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D正确。11.答案 (1)汞原子(2)二氧化碳分子(3)钠离子和氯离子12.答案 (1)①氯元素 1个氯原子 ②2个铁原子 n个硫原子 (2)Cl 2Fe、nS13.答案 (1)(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或构成)金属汞(2) 14.解析 (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B、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质子数都是12;属于离子的是C,为镁离子;(2)从图中看出,元素名称为钙,属于金属元素;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20;元素符号为Ca;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只有A不正确。答案 (1)BC CD C (2)A15.解析 (1)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2)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3)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在此变化过程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变,第一层和第二层电子数也不变,但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改变。答案 (1)三(2)得到(3)核电荷数或者质子数相同,第一层和第二层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同16.解析 本题考查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1)氢气为宏观的物质,它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每个氢分子又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所以构成氢气的粒子是氢分子。(2)硫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B正确;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C错误。(3)①元素的种类由该元素原子中质子数决定,图中5种粒子的质子数有4种,所以共有4种元素;②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E。答案 (1)氢分子 (2)B (3)①4 ②E17.解析 本题是一道阅读题,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有用信息。(1)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8,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88。(2)物质的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3)在元素周期表每个小方格中,元素名称位于中间,其左上方为原子序数(即质子数),右上方为元素符号,正下方为其相对原子质量。(4)本题具有开放性,可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解答。答案 (1)88(2)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为6.0 g·cm-3,熔点为700 ℃(任答一点即可)(3)88 Ra 镭 226(4)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等18.答案 (1)①8 ②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合理即可)③Na+(2)①BC ②分子种类(合理即可) 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合理即可)19.解析 (1)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2)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②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减小且颜色均匀,说明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图3是在热水中进行实验,所以这样的设计是想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是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③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过程最主要的优点有:操作简单和闻不到刺激性气味、更环保。答案 (1)分子间有间隔 (2)①B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着间隔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③操作简单,更环保选项AB实验现象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隔选项CD实验现象解释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