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能1 机械能教案
展开一、课标分析
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能、机械能、动能、势能等概念;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能”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内容,但它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处于感性阶段,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物理概念,对抽象的“能”的概念会感到困惑,因此教学中如何通过相关的物理现象来确定能的存在尤为重要。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有关能的一些概念;教学的难点是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学生已经学过功的概念,能从日常生活现象中认识能的存在。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对知识和方法都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未知知识及方法: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设计探究动能影响因素的实验。
教学目标
1.认识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
2.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核心素养
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利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难点: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回顾复习
1.物体 ,且 ,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大小等于 ;计算公式: 。
看题目回忆复习,回答问题。
温故知新。
环节二:导入新课
视频和图片——奔跑的骏马、飞流而下的瀑布、打桩机打桩、射出去的弓箭、流动的风等。
引入:这些物体具有能。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交流,这些物体可以对外做功,所以具有能量。
通过视频和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能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能的理解。
环节三:能量
能量
(1)视频:行驶的大客车撞击汽车时,大客车对汽车做功,大客车具有能量,简称能。
“能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量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大,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2)物体具有能就能够做功,但是不一定正在做功
(3)能量的单位和功是一样的,也是焦耳,符号是J。
学生观察视频,并思考能量与功的关系,认识和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单位。
从物理走向生活,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用物理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学生对能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动能
动能
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教师引导学生对前面实例加以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探究活动:
提问: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动能的大小是有区别的,那动能的大小会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设计实验要注意实验方法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引导: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判断动能的大小?
(2)如何改变速度的大小?
(3)如何改变质量的大小又保证速度大小不变?
引导学生对实验分析与归纳。
想想议议: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从能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学生观察图片实例,思考、分析、比较,找出这些实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运动、能做功、具有动能。
学生结合实例思考、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
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分别探究两个因素:
(1)改变物体的质量。
(2)改变物体的速度。
利用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认真观察、分析交流。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归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得出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
(1)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学生思考,通过所学的知识解释现象。
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五:势能
1.重力势能
提问:老师手中的粉笔盒(举到某同学头顶)有动能吗?它有能量吗?它具有能量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下列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高处下落的水流、高空坠物、举起的杠铃等。引导学生认识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单位:焦耳(J)。
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选择器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1)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时如何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3)你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请学生归纳、总结。
思考:从物理学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不戴安全帽不让进工地?
2.弹性势能
图片:压缩或拉伸的弹簧、拉开的橡皮筋、下凹的蹦床、压弯的跳板。
学生会下意识躲闪,感受粉笔盒的能量。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分析思考:粉笔盒静止放在水平桌面时没有能量,被举高之后有了做功的本领,具有能量。思考这个能量产生的原因是被举高。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的高度和质量有关,物体被举的高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学生思考,通过所学的知识解释。
科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建立物理思维方法。
学生经历独立思维,利用已经初步具有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知道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养成利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五:势能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和原因。
提问:运动员离开蹦床会腾空而起,谁对她们做了功?蹦床具有能量吗?蹦床具有能量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蹦床具有的这种能区别于动能和重力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性势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满时产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弯曲的撑竿也有弹性势能。你还能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教师补充:弹性势能除了与弹性形变大小有关,还与弹性系数有关。
通常,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学生观看小视频,运用能量、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知识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并得出弹性势能的概念。
通过生活现象,进一步说明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环节六: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机械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是焦耳。
提问:推出去的铅球,动能是300焦耳,重力势能是200焦耳,弹性势能为0,那么铅球的机械能是多少?
学生理解、思考解答问题。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12.1 机械能
一、能量:一个物体能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二、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与速度、质量有关。
三、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大小等因素有关。
四、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作业布置
《七彩作业》第十二章第1节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2 机械能的转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5737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十二章 机械能2 机械能的转化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6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1 机械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1 机械能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