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展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
1.小语在文言字词理解上比较薄弱,请你教她解释下列字词。
(1)阡陌交通 交通:
(2)黄发垂髫 垂髫:
(3)偶舍骑步行 舍:
(4)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浣:
2.下列是小语对这句古文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小语不太理解下列句子,请你帮她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4.小语认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乙】所展现的生活图景存在共同之处,请你根据文段帮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乙】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未世者何如战!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选自《墨池记》)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自云先避秦时乱
B.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今为州学舍 屋舍俨然
D.此为其故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8.(1)甲文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世外桃源”,这是怎样的理想社会?请加以概括。
(2)乙文中王曦之的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呢?(答出2点即可)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①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屡踄②屡歇,抵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③潭底,自汲井中,以身为瓮④,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⑤者,睥睨栏楯⑥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⑦。余不能悉记也。
(选自《上方山记》)
【注释】①踵:脚后跟。②踄:bù,行步。③郭索:蟹爬行的样子。④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⑤敌楼:城楼。⑥睥睨:城上短墙。栏楯:栏杆。⑦趺:fū,花萼。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爱者甚藩
B.影布石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方叹峰之奇/长约八分有奇
D.余不能悉记也/悉如外人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为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有名的“永州八记”。
B.甲文语言凝练。如“以其境过清”,写出了小石潭清新优美的环境,和作者被贬永州后的苦闷心情构成对比。
C.乙文中“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都以动物设喻。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蜿蜒曲折,乙文用“有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狭促。
12.甲、乙两文虽然同为山水游记,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试分析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二: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节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帐篷。
1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B.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寻向所志 寻病终
D.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好幸福、安宁和睦的人间生活图景。
B.材料一中,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先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再写田园风光,文笔有波澜。
C.材料一笔法简洁却内涵丰富,“具言”“叹惋”“说如此”等可以体现文笔凝练又不失韵味。
D.材料二写作者游览的一段经历,采用移步换景描绘途中的风景,对桃林和岩石着墨较多。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
16.两篇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主旨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益河东人。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后登进士第,为监察御史。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选自《柳宗元传》)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
1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是( )
A.请以柳州授禹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乃出私钱赎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例移为柳州刺史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西南绝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1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0.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文第一段划线句既写出游鱼的情态,也用 手法,表现出潭水 的特点。而【乙】文“ ”一句(原文)同样用这种手法,表现出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21.【乙】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人民办了哪件实事?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柳宗元是怎样对待命运的坎坷的。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2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悉如外人: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使子路问之:
23.用“/”给下面的内容断句(断两处)。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25.分别说说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节选自周辉《刻木巧匠》)
26.解释下列加点词。
(1)绝类弥勒
(2)视端容寂
(3)二人对酌于中
(4)皆有机能动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28.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乙】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独醒杂志》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29.“记”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展现了“大苏泛赤壁”的文学故事。
B.《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的美好,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抒发了作者时光飞逝的感慨。
C.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凄清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3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佛印绝类弥勒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3)令怪之
3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帮帮你】
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爱”常用的义项有:①喜爱;②同情,怜悯;③爱惜。 “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3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甲】【乙】文段中艺术品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1)交错相通 (2)垂下来的头发,指小孩(3)舍弃、放弃 (4)洗衣 2.C 3.(1)问(渔人)现在的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我)认为这一家之中,有万物各得其所的真谛,很遗憾自己远远不如他们。 4.甲陶渊明笔下桃花源人耕种劳作,老人和小孩悠闲舒适、自得其乐,生活宁静美好,表现了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乙文中描绘了农家男耕女织,树木葱郁,孩子欢笑,鸡鸣狗叫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和谐安定、百姓自得其乐的生活环境,故两文都表现了人们生活的幸福和谐,自得安定。
5.C 6.(1)先世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然而后世没有能比得上王曦之的,莫非(难道)是他们在学习上所下的功夫比不上王曦之吗? 7.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8.(1)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2)我们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刻苦学习,有高尚情操(美好品德)。
9.D 10.(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以身体做坛子,即使再怎么腾跃,也跳不出井栏。 11.B 12.示例:甲文通过写景,表达了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之情;乙文通过写景,表达了对上方山景物的赞叹、喜爱和游历山水的闲适恬淡之情
13.D 14.B 15.(1)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很多。 16.甲文的桃源是虚构的,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写的是眼前真实的可见美景,抒发的是作者对眼前美丽景色的喜爱陶醉之情。
17.D 18.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19.(1)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现时隐。(2)我和刘禹锡是挚友,怎么忍心看到他如此(像这样)呢? 20. 侧面描写 清澈 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21.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出私钱赎回人质。柳宗元通过寄情山水写文章来排遣苦闷抑郁;即使被贬官,也能心系百姓,为老百姓办实事。
22.①全,都。 ② 通“邀”,邀请 ③你 ④派 23.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24.①(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②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5.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1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26. 极像 神色平静 相对饮酒 机关 27.(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争着买木舟。
28.《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
29.B 30.(1)极 (2)同“屈”,弯曲 (3)认为……奇怪 31.(1)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各自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32.甲文段刻画人物细腻逼真,情态毕备,且人物形态各不相同,富有诗情画意。例如苏轼“左手抚鲁直背”,表示亲密,黄鲁直“如有所语”,对苏轼所言心有所悟;而佛印是僧人,放浪不羁,洒脱不群。连细微的珠子都刻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
乙文段通过写猫的反应,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1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期中专项复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比阅读期中专项复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