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二轮】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模拟题
专题01 凸透镜实验题-【知识点+模拟题】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凸透镜实验题-【知识点+模拟题】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讲义,文件包含专题01凸透镜实验题原卷版docx、专题01凸透镜实验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章、节、标题、要点四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
2.提高“回头率”:为了防止遗忘,就要采用提高“回头率”的`方法,即看完一节、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头扫视一遍,这样知识得到了系统的巩固,效果很好。
3.“空想法”: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
4.树形图:复习时,可以在每门考试科目众多的参考书中,选出一本较有代表性的参考书,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
5.梳理错题法:把综合复习阶段做过的所有习题重新浏览一遍。把曾经做错并改正后的题重点看一遍。
6.“齐头并进”法:在复习过程中,由于要复习的学科多,所以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学科和学科之间不可偏废。
实验专题01 凸透镜实验
实验必备知识点
一、凸透镜成像原理:
1.凸透镜和凹透镜典型光路
2.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3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1)实验注意: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结论:①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 实 像,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 虚 像;
②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 缩小 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 放大 像;
③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 大 ,且像距变 大 ;
④所有的虚像都是 正立的 ;所有的实像都是 倒立的 ;
⑤成放大的像: v﹥u ;成缩小的像: v﹤u 。
二、眼睛和眼镜:
1.眼睛:
(1)成像原理:
①眼球相当于一架 照相机 ;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
②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③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④明视距离:25cm ;近点:10cm;(正常人眼能看清最近的距离约为25cm,最远距离为无穷远)
(2)正常眼睛视物: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厚薄,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面;
①看近处的物体,角膜变厚;
②看远处的物体,角膜变薄。
2.近视眼与远视眼:
(1)近视眼: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
①特征: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②成因: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③矫正:凹透镜;
因为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又叫老花眼): 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
①特征: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②成因: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③矫正:凸透镜;
因为它具有会聚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模拟题练习
“一双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来”,小丽了解到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她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1)首先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A照射,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然后适当调整凸透镜A和光屏的位置,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成的是倒立 _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接着她将凸透镜A换为焦距稍大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可见小丽研究的问题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保持______(物距/像距/焦距)不变,探究______(物距/像距/焦距)与______(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
(3)通过探究发现,当人眼由远处转为近处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变______(大/小)。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1)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2)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该成像规律的应用是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______cm;
(2)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 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和凸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 1______f 2(选填“>”或“<”)。小华在移动光屏时,是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的。
某同学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如图1(a)探究“光的反射”实验中要使用硬纸板,它的作用是______。如果硬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硬纸板入射时,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______(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2)接着他又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1(b)他通过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实验中,他正在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若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那么小明______(能/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3)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2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图______;
(4)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
A.5cm B.8cm C.10cm D.15cm
(5)在2图甲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______(丙/丁)的视力缺陷。
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它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该现象用________来解释;
(2)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3)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放一副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
(2)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一眼镜的镜片,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是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___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原来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一个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光具座总长100cm)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___;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画出了如图甲所示的物距u和像距v的关系图像。
(1)小王实验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比较规范是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_____方(选填“上”或“下”);他们认真总结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A、B、C、D”中的一个选项);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可将凸透镜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②调整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标尺20cm时,可将光屏由图乙所示位置向_____(选填“左”或“右”)慢慢移动,直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小华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位于_______上.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其实际应用是______.(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
(3)她又利用该装置研究视力的矫正问题,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在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④将蜡烛靠近透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_(实/虚)像;
(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8cm B.10cm C.12cm D.15cm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调整光屏向__________(左/右)移动;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__________(近视/远视)眼镜片;
(4)用焦距为5cm的透镜替换原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左/右)移动,能接收到大小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的蜡烛像;
(5)重新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_____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蜡烛像,这个像位于标尺__________cm刻度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__(有/没有)这个像。
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使用同一个凸透镜。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上;根据图甲可知,小明所使用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处于图乙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相同;
(3)某次实验时,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照图丙位置放置后,保持蜡烛位置不变,让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以0.5cm/s、1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右运动,经过__________s,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用平行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照射如图甲所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cm处,则需将光屏向右移动_________cm,就可再现清晰的像;此时若取走光屏,则_________(填字母);
A.烛焰不能成像
B.烛焰仍能成像,但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C.烛焰仍能成像,也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3)在图乙情形下,将一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眼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应为_________(近/远)视眼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65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光屏,还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我们可以:①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也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则该眼镜片是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②也可保持光屏不动,换用焦距更__________(大、小)的透镜;
(3)若将上图蜡烛和光屏同步(速度相同)向右移动,在光屏上能看到_________。
A.一直清晰的像 B.一次清晰的像
C.一直模糊的像 D.两次清晰的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有如下操作:
(1)实验前,小刚利用“平行光聚焦法”(如图甲所示)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_____(选填“强”或“弱”);
(2)小刚将(1)中测过焦距的凸透镜、蜡烛以及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欲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通过步骤(2)的调整,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后,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取下来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将蜡烛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小华利用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他将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移动蜡烛,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这一成像特点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相同;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会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为了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央,你的做法是_________;
(3)实验中,推动活塞使水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像又变清晰。若不移动蜡烛和光屏,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问题总结
一: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与发散,并不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是否相交,而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是会聚还是发散。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三:凸透镜成像的变焦问题。
当凸透镜的焦距发生变化时,其对光的偏折能力也发生变化:焦距越小(透镜越厚),偏折能力越强。
四:凸透镜的应用之眼睛与眼镜,佩戴眼镜后的各种变化。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所以像距是固定不变的当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晶状体通过调整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物距减小,焦距也减小;物距增大,焦距也增大.当“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焦距调到最大,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要用凹透镜矫正;而“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调到最小,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两个透镜组合,整体的折光能力变弱,物距不变时,成像位置延后,会导致像距增大;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两个透镜组合,整体的折光能力变强,物距不变时,成像位置提前,会导致像距减小。
五:凸透镜的动态成像情景分析。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分居在透镜两侧,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即“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经凸透镜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小,即“物近像近像变小”无论是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所成的像都变大.
典型考题: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依旧成像,原理:光路是可逆的。单独移动凸透镜位置也可使物距像距调换依旧成像。
六:凸透镜所成像与物的关系,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实像)。
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即物与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若将物向上移动,则所成的实像会向下移动,如实验时间过长,蜡烛燃烧变短,则实像向光屏上方移动.实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物距
倒正
大小
虚实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必考的重点实验(讲义) 专题10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文件包含专题10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docx、专题10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物理三轮复习必考的重点实验(讲义) 专题01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新课标),文件包含专题01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卷版docx、专题01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重点核心知识点专题讲练 第01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十六种考法(一题多设问),文件包含第0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十六种考法-2023年中考物理重点核心知识点专题讲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第0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十六种考法-2023年中考物理重点核心知识点专题讲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