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
1. 人体内神经元与肌肉细胞间会形成类似于突触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进行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触小泡所在的结构为突触小体,一般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B. 突触后膜是肌肉细胞的细胞膜,其上有乙酰胆碱的受体
C.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能分解乙酰胆碱)的活性将导致肌肉无法收缩
D. 图示全部结构可以看作缩手反射中反射弧的效应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
【详解】A、突触小泡所在的结构为突触小体,一般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其作用是传递兴奋,A正确;
B、突触后膜是肌肉细胞的细胞膜,其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B正确;
C、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将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肌肉持续收缩,C错误;
D、反射弧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图示全部结构可看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D正确。
故选C。
2. 热习服训练是指人体在反复的热作用下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的训练,可以提高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预防严重中暑的有效手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炎热环境下体温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且存在负反馈调节
B. 若在高温下持续高强度作业,机体因产热增加而散热不变导致体温升高
C. 热习服训练的目的是让机体适应高温环境,及时调节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
D. 热习服训练中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液蒸发加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使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最终使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
【详解】A、炎热环境下体温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且调节的最终结果是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
B、若在高温下持续进行高强度作业,机体产热增加,散热也会改变,但由于环境温度高,散热变化的速度赶不上产热变化的速度,因此会导致体温升高,B错误;
C、热习服训练的目的是让机体适应高温环境,及时调节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在高温下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C正确;
D、热习服训练中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液蒸发加快,这些都是机体散热机制增强的表现,D正确。
故选B。
3.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 )
①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肝脏均属于免疫器官;②淋巴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PC);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机理与花粉过敏相同;⑤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可能会有肿瘤发生
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详解】①肝脏不属于免疫器官,①错误;
②B细胞是淋巴细胞,可以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PC),②错误;
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③正确;
④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两者致病机理不同,④错误;
⑤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可能会有肿瘤发生,⑤错误。
③正确,①②④⑤错误。
故选A。
4. 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该种群1915-1960年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证明该孤岛上驼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3000只
B. 1915—1930年驼鹿种群呈“J”形增长,增长率不变
C. 1930-1934年间,影响驼鹿种群数量的最可能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D. 该孤岛上影响驼鹿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详解】A、该种群1915-1960年间的数量最大值为3000,但环境容纳量应是种群长时间内稳定存在的种群数量值,A错误;
B、由于存在环境阻力,1915—1930年驼鹿种群不断增加。呈“S”形增长,且增长率在改变,B错误;
C、1930年到1934年间,驼鹿种群迅速下降,可能是该孤岛上发生了重大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D、由于该孤岛与世隔绝,因此影响驼鹿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没有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故选C。
5. 种群间的关系有多种形式,如果用“+”表示有利,“-”表示有害,“0”表示既无利又无害,种群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如下表所示的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属于类型1
B. 蛇和鼠、大豆和大豆蚜的关系属于类型2,且鼠和大豆属于“类型2”
C.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居蟹与海葵均属于类型3
D. 山羊和蜜蜂的关系为类型4,这两个种群不会发生任何相互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间关系: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详解】A、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种间竞争关系,争夺资源对两个种群均不利,属于类型1,A正确;
B、蛇捕食鼠,捕食关系对捕食者有利、对被捕食者不利,大豆蚜从大豆获得营养,对大豆蚜有利,对大豆不利,属于类型2,B正确;
C、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寄居蟹与海葵是原始合作关系,对两个种群均有利,属于类型3,C正确;
D、山羊和蜜蜂的关系既无利又无害,但会发生相互影响,如蜜蜂为植物授粉,山羊以植物为食,两个种群间可以间接地相互影响,属于类型4,D错误。
故选D。
6. 某一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部分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00×103J/(m2·a)
B.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6.5%的能量流入到下一营养级
C. 初级消费者通过粪便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68.5×103J/(m2·a)
D. 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无法再被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详解】A、根据题意“某一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部分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故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00+20=120×103J/(m2·a),A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能来自生产者,也可能部分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表格中没有标明16.5×103J的能量中有多少来自生产者,故无法具体计算该生产者有多少比例的能量流入到下一营养级,B错误;
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85-16.5=68.5×103/(m2·a),这部分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只能通过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无法通过粪便流向分解者,C错误;
D、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无法再被利用,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微生物实验的操作中不需要使用固体培养基的是( )
A. 使用含马铃薯的培养基对酵母菌进行纯化培养
B. 对土壤中含量较少的塑料分解菌进行扩大培养
C. 用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对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鉴别
D. 对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菌落计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详解】对酵母菌进行纯化培养、纤维素分解菌进行菌落计数及用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对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鉴别均需使用固体培养基,微生物的扩大培养需使用液体培养基,以保证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科研人员计划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技术路线包括以下主要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
①恒温箱培养②测量抑菌圈③配制培养基④倒平板⑤灭菌⑥定点接种枯草芽孢杆菌⑦接种大肠杆菌
A. ③④⑤⑥①⑦②
B. ③⑤④⑥①⑦②
C. ③⑤④⑦⑥①②
D. ③④⑤⑦⑥①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培养基配制时的注意事项:①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③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详解】要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应先配置培养基,再灭菌、倒平板,先将大肠杆菌均匀接种到平板上,再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到平板的特定位置,然后置于恒温箱中培养,最后测定抑菌圈。
故选C。
9. 带有酸味的醋、气味芳香的酒,都可由苹果发酵而来。下列关于家庭酿制苹果酒和苹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清洗时用开水烫洗苹果表面,可防治杂菌污染
B. 醋酸菌可利用果汁产生乙酸和水,不产生气体
C. 酿制苹果醋的温度要高于酿制苹果酒的温度
D. 将酿好的苹果酒开盖发酵一段时间,不能生成苹果醋
【答案】C
【解析】
【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详解】A、传统发酵技术利用的菌种来自原料本身,清洗时用开水烫洗苹果表面。可造成酵母菌和醋酸菌死亡,发酵失败,A错误;
B、果汁中葡萄糖含量充足。醋酸菌可利用果汁产生乙酸和水,并产生CO2,B错误;
C、果酒发酵最适温度是18~30℃,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35℃,C正确;
D、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开盖提供了氧气,可以生成乙酸,D错误。
故选C。
10. 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酒精擦拭超净台都属于消毒
B. 接种所用的吸管、培养皿及接种针等必须经严格灭菌
C. 对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时间不足1小时会严重影响效果
D. 干热灭菌和将试管口通过火焰灼烧都能杀灭芽孢和孢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菌操作技术有消毒和灭菌,消毒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灭菌有灼烧灭菌法,适用于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
【详解】A、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酒精擦拭超净台都是较为温和的方法,属于消毒,A正确;
B、接种所用吸管、培养皿及接种针等必须经严格灭菌,B正确;
C、对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时间为15~30分钟,C错误;
D、干热灭菌、将试管口通过火焰灼烧都属于灭菌,都能杀灭芽孢和孢子,D正确。
故选C。
11.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了培养和计数,方法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取样时一般选取表层土,取回土壤后要进行灭菌处理
B. 所用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分离后的菌种无需进行鉴定
C. 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选取菌落数稳定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D. 若平板上平均菌落数为147个,则1g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1.47×106
【答案】C
【解析】
【分析】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利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详解】A、细菌绝大多数分布在距地表3~8厘米的土壤层,因此取样时要铲去表层土,且取回土壤后不能灭菌,A错误;
B、分离后的菌种还需要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B错误;
C、接种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选取菌落数稳定的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C正确;
D、若平板上平均菌落数为147个,则1g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147÷10-4÷0.1=1.47×107个,D错误。
故选C。
12. 圆褐固氮菌(好氧细菌)能够利用土壤腐殖质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大气中的氮气(N2)转化为氨(NH3),进行独立固氮。但圆褐固氮菌细胞中的固氮酶对氧高度敏感,只有在无化合态氮(主要是铵)和无氧时才固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圆褐固氮菌进行扩大培养时需要向培养液中添加无菌空气
B. 圆褐固氮菌和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完全相同
C. 分离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上不应该添加氮源和碳源
D. 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即可为圆褐固氮菌固氮提供无氧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圆褐固氮菌为自生固氮菌,属于细菌,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圆褐固氮菌固氮后,可为植物提供氮源,提高农作物产量。
【详解】A、圆褐固氮菌是好氧细菌,对其进行扩大培养时需要向培养液中添加无菌空气,A正确;
B、圆褐固氮菌是异养需氧型、硝化细菌是自养需氧型,二者的代谢类型不同,B错误;
C、分离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上应该添加碳源,C错误;
D、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可减缓水分蒸发,不能为圆褐固氮菌固氮提供无氧环境,D错误。
故选A。
13. 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农牧业等领域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等酶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
B.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可以治疗生长素分泌不足的疾病
C. 根瘤菌肥、固氮菌肥都属于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植株生长
D. 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可以使家畜、家禽快速增重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详解】A、生产的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等酶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A正确;
B、生产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可以治疗生长素分泌过多导致的疾病,B错误;
C、根瘤菌肥、固氮菌肥都属于微生物肥料,可以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C正确;
D、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因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可以使家畜、家禽快速增重,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4. 醛固酮具有促进肾脏排出K+的功能,能在肝脏细胞中被灭活。肾功能不全的人易出现K+在体内潴留(内环境中K+浓度过高)。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灭活醛固酮的功能减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Na+
B. 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醛固酮量升高,并容易导致组织水肿
C. 肾功能不全的人易出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D.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后经血液定向运输至肾脏、肝脏
【答案】BC
【解析】
【分析】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的分泌,从而维持水盐平衡;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维持水平衡。
【详解】A、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依赖于Na+和Cl﹣,A错误;
B、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造成肝硬化患者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
C、肾功能不全人神经元所处的内环境中K+浓度升高,神经元外流的K+减少,因此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C正确;
D、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后经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D错误。
故选BC。
15. 研究人员在2000—2020年间对南汇东滩盐沼地区的主要植被及其他生物进行了调查,部分结果见下图。其中在2000—2005年间,该地实施了海岸圈围工程(将近海海岸改造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在2015—2020年间。该地实施了海岸促淤护滩(促进近海与海岸湿地恢复)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2000—2005年间南汇东滩三种植物的环境容纳量均下降,但相关动物不受影响
B. 采用样方法调查南汇东滩盐沼地区芦苇的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随机选取样方
C. 海岸促淤护滩工程能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抵抗力稳定性
D. 引入天敌光蝉、种植盐沼植物碱蓬防止互花米草的方法均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样方法的过程: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的生物种群,如植物、蚜虫、跳蝻等。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因素干扰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详解】A、2000—2005年间该地实施了海岸圈围工程,由题图中的信息可知,三种植物面积均大量减少,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三种植物和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均下降,A错误;
B、使用样方法调查芦苇的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防止主观因素影响调查结果,B正确;
C、海岸促淤护滩工程能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营养结构变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引入天敌光蝉、种植盐沼植物碱蓬分别利用了捕食关系、种间竞争关系防止互花米草,两种方法均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BCD。
16. 医院利用滤膜法检测内镜消毒质量是否合格的步骤为:取消毒后的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全量收集后用下图所示滤膜法进行处理,其中甲、乙、丙、丁代表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甲、乙、丙均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 步骤丙为将滤膜紧贴到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接种
C. 步骤丁时平板上菌落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菌落数要低
D. 步骤乙使用的滤膜孔径越大检测的结果会越准确
【答案】AC
【解析】
【分析】滤膜法是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群的方法。将一定量水样注入已灭菌的微孔薄膜的滤器中,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EMB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数和鉴定滤膜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依据过滤水样体积计算每升或每100毫升水样中的大肠杆菌菌群数。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主要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
【详解】A、利用滤膜法检测内镜消毒质量是否合格,实验中每一步骤都要注意无菌操作,步骤甲、乙、丙均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A正确;
B、步骤丙中所用培养基为添加琼脂固体培养基,所有细菌均可生长,不是选择培养基,滤膜紧贴培养基可完成接种,B错误;
C、平板上的菌落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菌落数要低,C正确;
D、滤膜法中过滤洗脱液时,洗脱液可通过滤膜微孔,微生物被拦截在滤膜上,若滤膜孔径太大则无法拦截微生物,造成结果不准确,D错误。
故选AC。
17. 某种有机农药使用量大、毒性强、难降解,进入环境后,对人的健康和农业生态平衡有很多不利影响。筛选微生物降解该农药残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应该从常年施用该农药的土壤中筛选所需微生物菌种
B. 筛选所用的培养基中应添加该农药,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C. 培养基中的琼脂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D. 推广应用前还应在污染土壤上进行筛选菌种繁殖能力的测定
【答案】AD
【解析】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
【详解】A、由于常年施用该农药的土壤含有降解菌的数量、种类较多、因此筛选高效降解菌的样品主要来自常年施用该农药的土壤,A正确;
B、应该使用含有该农药的培养基进行筛选,才能得到农药分解菌,但浓度过高会使菌种过度失水死亡,B错误;
C、琼脂不能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只是一种凝固剂,C错误;
D、获得菌种后还需要在污染土壤上进行菌种繁殖能力的测定,否则无法应用于在土田环境中分解农药残留,D正确。
故选AD。
18. 黑曲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其代谢产物包括柠檬酸等,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黑曲霉扩大培养时需要通气振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黑曲霉和生产腐乳时发挥作用的主要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不同
B. 黑曲霉不耐酸,分离黑曲霉的培养基pH应调节至中性
C. 黑曲霉生产的酱油中小分子肽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
D. 黑曲霉发酵产生的柠檬酸可作为食品酸度调节剂广泛使用
【答案】AB
【解析】
【分析】黑曲霉属于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酱油的发酵原理:黑曲霉分泌的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黑曲霉的培养基中有有机碳源,且需要通气,所以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和生产腐乳时的毛霉相同,A错误;
B、黑曲霉是真菌,且代谢产物中有柠檬酸,说明其耐酸,分离黑曲霉的培养基pH应调节至酸性,B错误;
C、黑曲霉生产酱油的原理是利用所产蛋白酶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C正确;
D、黑曲霉发酵产生的柠檬酸可作为食品酸度调节剂广泛使用,D正确。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拟南芥是生物科学研究常用的模式生物,科学家常用拟南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种子萌发过程中______起到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此过程中该激素的合成部位是______。
(2)实验室培养时,横向放置在培养皿上的拟南芥种子萌发后,根会向______方向生长,该现象与重力引起生长素进行______运输有关,距离地面近的一侧根细胞生长慢的原因是______。
(3)研究发现褪黑素(MT)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也是种子萌发的调控因子。科研人员使用一定浓度的外源MT和脱落酸(ABA)对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进行干预,其发芽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得出ABA对拟南芥种子发芽的影响是______;此外还可得出在调节拟南芥种子萌发时,外源MT与ABA的关系是______。
(4)环境因素也会参与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除重力外______(至少2点)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答案】(1) ①. 赤霉素 ②. 幼芽、幼根
(2) ①. 地面(或下、重力) ②. 横向 ③. 根对生长素敏感,距离地面近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的向地侧受到抑制,生长缓慢
(3) ①. 减慢了种子的发芽速度 ②. 协同作用
(4)光照、温度、湿度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题图分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ABA对种子萌发速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MT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且ABA和MT二者对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具有协同作用。
【小问1详解】
赤霉素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拟南芥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起到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由幼芽、幼根合成。
【小问2详解】
根的生长具有向地(重力)性、横放的拟南芥种子萌发后根也会向地面生长,这是因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根尖处的生长素进行横向运输。根对生长素敏感,距离地面近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根生长的慢,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的快。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单独使用ABA可以减慢拟南芥种子发芽的速率,但是并没有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外源MT能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且和ABA同时使用时拟南芥种子发芽率更低,因此MT和ABA在抑制种子萌发时具有协同作用。
【小问4详解】
环境因素也会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如光照、温度、重力、湿度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20. 淡水湖泊中水深超过5—7米时,水底便是原生裸地。根据淡水湖泊中湖底的深浅变化,水深超过7米的淡水湖泊群落演替过程可概括为下图中的几个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在水深超过7米的淡水湖泊中的群落演替的特点有______。(写出2点);在水生植物阶段,前一群落为后一群落提供的条件有______。
(2)群落演替至直立水生植物群落的标志是直立水生植物成为______;此阶段直立水生植物(挺水植物)的数量在该群落植物中______(填“一定是”“不一定是”)最多的。
(3)湿生草本植物阶段,自湖心向湖岸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此阶段群落物种的数目显著增加的原因是______。
(4)在灌木群落中______(填“能”“不能”)再找到沉水植物;若此时人为干扰,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经济作物红松,将会使群落朝向不同于原演替的______进行。
【答案】(1) ①. 起点是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方、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 ②. 积累了有机物
(2) ①. 优势种 ②. 不一定是
(3) ①. 水平 ②. 此阶段出现了陆地环境,也有水生环境,能使更多生态类型生物在此生存
(4) ①. 不能 ②. 速度和方向
【解析】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淡水湖泊中水深超过5—7米时,水底便是原生裸地,从没有土壤条件和生命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其特点有:起点是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方、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由图可知,水生植物阶段,前一群落为后一群落积累了有机物,且垫高了湖底。
【小问2详解】
群落演替的重要标志是优势物种的改变,因此演替至直立水生植物群落的标志是直立水生植物成为优势种。优势种(直立水生植物)不一定是数量(种群密度)最多的物种,而是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较大的物种。例如湖水中藻类浮游植物数量更多,但挺水植物仍然是优势物种。
【小问3详解】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自湖心向湖岸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由于此阶段出现了陆地环境,也有水生环境,能使更多生态类型的生物在此生存,因此群落物种的数目显著增加。
【小问4详解】
群落演替至灌木和乔木群落阶段已成为陆生群落,因此不能再找到水生群落中的植物;人类活动将会使群落朝向不同于原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1. 毛葡萄的浆果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和SOD抗衰老元素等。以其为原料酿造的毛葡萄酒风味独特、果香浓郁、含糖量高、酸度适宜,而且具有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以及抗氧化等药理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酿造毛葡萄酒所用菌种的代谢类型是______,其以葡萄糖为原料发酵产生酒精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优质毛葡萄酒为宝石红色;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主要是以醇酯为主,并含有少量酮醛、呋喃等小分子物质。改进酿造工艺,如延长葡萄浆果发酵后的浸渍时间可以显著提高葡萄酒特有的色泽、芳香气味等品质,原因是______。
(3)毛葡萄酒降酸工艺(可提高葡萄酒品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苹果酸—乳酸”发酵技术,通过______(填菌种名称)对酒体进行二次发酵,将酸味尖锐的苹果酸转化为口感柔和的乳酸。下图中______号试管为二次发酵利用的菌种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的状态。该菌种还常用于传统发酵食品______(写出1种)的生产。
(4)利用毛葡萄和塑料瓶进行家庭酿酒时,应将发酵温度控制在______(填具体温度)范围内,且每间隔12小时需要释放一次气体,具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答案】(1) ①. 异养兼性厌氧 ②.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延长发酵后的浸渍时间可以使葡萄浆果中的色素、醇、酯、酮醛、呋喃等充分溶解在酒精溶液中
(3) ①. 乳酸菌 ②. 3 ③. 泡菜
(4) ①. 18-30℃ ②. 拧松瓶盖
【解析】
【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因此酒精发酵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控制在18~25℃,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酒精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30-35℃,因此醋酸发酵时应该持续通入氧气并将温度控制在 30-35℃;
【小问1详解】
酿造毛葡萄酒所用菌种为酵母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原料发酵产生酒精的反应方程式是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小问2详解】
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主要是以醇、酯为主,并含有少量酮醛、呋喃等小分子物质,都可以溶解于酒精溶液,葡萄酒的色泽与葡萄皮中的色素是否能充分溶解在酒精溶液中有关,所以延长葡萄浆果发酵后的浸渍时间可以显著提高葡萄酒特有的色泽、芳香气味等品质。
【小问3详解】
二次发酵为乳酸发酵,所利用的菌种乳酸菌为厌氧菌,所以发酵过程中对氧气条件的要求为无氧,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状态如3号试管所示。乳酸菌还常应用于泡菜、酸奶等发酵食品的生产。
【小问4详解】
利用毛葡萄和塑料瓶进行家庭酿酒时,应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8-30℃,该温度有利于酵母菌代谢产生酒精;由于酒精发酵时有CO2产生,会使塑料瓶内气压增大,所以需每间隔12小时左右拧松一次瓶盖放气,为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液,不能将瓶盖完全打开。
22. 生物农药具有不污染环境和食品的优势。球孢白僵菌(真菌)凭借其致病性强、杀虫谱广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性在生物防治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某生物实验室采用以下培养基从被白僵菌感染的松毛虫幼虫体内分离纯化球孢白僵菌,回答下列问题:
(1)按物理性质划分,上述分离纯化球孢白僵菌的培养基属于______;其成分中的黄豆粉和松毛虫粉能为球孢白僵菌提供______;从功能上划分,上述培养基属于______;该培养基使用前需要经过______灭菌处理。为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研究人员用无菌接种针沾取少量松毛虫幼虫中部的孢子粉,采用2种方法接种,方法1:在培养皿上多次划线,每次划线时的起点是______;若共划线5个区域,则接种环需灼烧______次;方法2:将沾取的孢子粉于100mL无菌水中摇晃稀释,并在培养皿上滴入若干滴,旋转培养皿,用______使稀释液均匀分布在平面。上述两种方法中能得到单菌落的是______。
(3)由于接种的白低菌可能包含多种类型,培养后可依据______将球孢白僵菌辨别出来。
(4)目前球孢白僵菌高孢子粉广泛应用于有机农业。相比化学农药,白僵菌高孢粉杀虫剂喷施后可持续地防治害虫,且杀虫效果会随害虫数量增多逐渐增强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固体 ②. 氮源、碳源和无机盐 ③. 选择培养基 ④. 高压蒸汽(湿热) ⑤. 不接种的空白平板作为对照
(2) ①. 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②. 6##六 ③. 涂布器 ④. 方法1和方法2
(3)菌落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4)活孢子可以继续生长繁殖,害虫感染后可以传播给其他害虫
【解析】
【分析】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小问1详解】
根据培养基的成分中含有琼脂判断,按物理性质划分上述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黄豆粉和松毛虫粉能为球孢白僵菌提供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培养基中添加了可以杀灭细菌等杂菌的链霉素,因此从功能上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使用前需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处理以彻底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个(或几个)不接种的空白平板作为对照,可以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小问2详解】
方法1为平板划线法接种,从第二次划线开始,每次划线时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这样能够把聚集的孢子逐渐分散开,最终在平板上形成单菌落;接种前、每次划线前及划线结束后都需要灼烧接种针,因此划线5个区域需要灼烧6次接种针;方法2为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使用涂布器将菌液在平板上涂布开,也可以得到单菌落,即方法1和方法2是不同的接种方法,均能得到单菌落。
【小问3详解】
不同微生物形成的菌落都有稳定的特征,可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及颜色等特征将球孢白僵菌辨别出来。
【小问4详解】
白僵菌高孢粉杀虫剂喷施后活孢子可以继续繁殖生长,害虫感染后可以传播给其他害虫,因此可持续地防治害虫,且效果会逐渐增强。
23. 青霉素的产业化生产是发酵工程在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利用产黄青霉菌生产青霉素的发酵工程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对产黄青霉菌分离纯化采用的方法是______,该方法也可以用来计数的原理是______。刚分离获得的菌种不能直接加入主发酵罐,而是先进行“母种培养”,“母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
(2)“补料”是指补充培养基,其成分有:葡萄糖、磷酸二氢钠等,其中磷酸二氢钠的功能为______(写出两点);发酵罐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抗生素合成酶的活性会降低,从而影响青霉素的合成,因此“补料”添加葡萄糖时易采用______方法。
(3)青霉菌生长的适宜温度是30℃左右,而分泌青霉素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生产上对青霉素发酵罐的温度控制方式为______。待完全发酵结束后,可采用______等方法将产黄青霉菌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答案】(1)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③. 进行菌种的扩大化培养,增加菌种数量
(2) ①. 提供无机盐、作为缓冲剂 ②. 连续少量添加
(3) ①. 先较高温度(30℃左右)培养,然后逐渐降低温度至20℃左右 ②. 过滤、沉淀
【解析】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②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代表稀释倍数。
【小问1详解】
由发酵工程流程图中平板上菌落的分布,可推知分离纯化菌种采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菌落计数;由于发酵过程中需要的菌种数量大,因此将分离后的菌种先进行菌种的扩大化培养,即进行“母种培养”以增加菌种数量。
【小问2详解】
磷酸二氢钠是培养基中的无机盐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作为缓冲剂调节培养基的pH;葡萄糖容易被菌体氧化并产生抑制抗生素合成酶形成的物质、一次性添加过量会影响青霉素的合成,因此“补料”添加葡萄糖时易采用连续少量添加的方法。
【小问3详解】
生产上对青霉素发酵罐的温度控制为先较高温度(30℃左右)培养,使菌体生长繁殖、然后逐渐降低温度至20℃左右,使菌体产生青霉素;发酵结束后可采用过滤、沉淀的方法分离菌体。年份
1915
1917
1921
1925
1928
1930
1934
1943
1947
1950
1960
数量
200
300
1000
2000
2500
3000
400
170
600
500
600
关系类型
种群1
种群2
类型1
-
-
类型2
+
-
类型3
+
+
类型4
0
0
生产者固定
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
初级消费者摄入
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
能量[103J/(m2·a)]
100
20
85
16.5
6
蛋白胨
葡萄糖
面粉
黄豆粉
普钙
松毛虫粉
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琼脂
水
链霉素
10g
10g
5g
5g
1g
5g
0.2g
0.2g
20g
1000mL
少量,抑制细菌核糖体的功能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