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解析版).docx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01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02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03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01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02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原卷版docx、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策略1:明确目标,强化基础。第一轮的复习一定要做到:一手抓理解,一手抓应用;一边捋知识点,一边将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
    策略2:构建体系,突破难点。通过第1阶段的复习,考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进行专题复习。
    策略3: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问题,包括大污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等。
    策略4:关注实验,总结规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如仪器辨别、基本操作、气体的发生与收集、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的检验等仍为必考的内容外,探究型实验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0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易错警示】
    ①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仅仅是压力增大引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如火药爆炸、烟花爆竹爆炸是化学变化,锅炉爆炸、车胎爆炸、气球爆炸均是物理变化;
    ②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又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③产生沉淀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海水晒盐是物理变化;
    ④颜色改变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 5 \* GB3 ⑤放出气体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
    0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易错警示】
    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定是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属于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03 蜡烛及其燃烧
    【易错警示】实验现象的描述
    实验现象是通过观察直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的一种推断。例如:“蜡烛燃烧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是实验结论。描述时切不可将实验结论当作实验现象来描述,即描述实验现象时切不可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易错警示】 “烟”和“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产生的现象,“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现象,蜡烛燃烧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
    04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比较
    05 常见的实验仪器与用途
    06 常见的实验操作——物质的取用、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1.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
    3.仪器的连接
    4.仪器的洗涤
    1.(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烟花燃放B.印刷:活字排版
    C.造纸:破布捣烂D.司南:航海导向
    【答案】A
    【解析】A、烟花燃放,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活字排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破布捣烂,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航海导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2·江苏南京·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花生霉变B.铜丝折弯C.纸张燃烧D.铁的生锈
    【答案】B
    【解析】A、花生霉变,有霉菌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铜丝折弯,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的生锈,有氧化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广西防城港·九年级校考期末)《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下列豆腐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浸泡豆子B.磨制豆浆
    C.蒸煮豆浆D.压制成型
    【答案】C
    【解析】A、浸泡豆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磨制豆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蒸煮豆浆点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压制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4.(2022·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能证明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烛泪流淌B.产生黑烟
    C.蜡油凝固D.灯芯处引出白烟
    【答案】B
    【解析】A、烛泪流淌是指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产生黑烟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炭黑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蜡油凝固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灯芯处引出白烟,其中白烟为石蜡固体小颗粒,则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金可制成金箔,拉成金丝,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抗腐蚀性
    【答案】B
    【解析】金子被压成薄薄的金箔、被拉成几十上百倍长度的金丝,这些都表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B。
    6.(2022·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钛合金有广泛的用途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质轻B.坚硬C.易塑造成型D.耐腐蚀
    【答案】D
    【解析】A、质轻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坚硬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易塑造成型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耐腐蚀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2·陕西榆林·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B.用铜做导线
    C.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D.用天然气做燃料
    【答案】D
    【解析】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其硬度大,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稀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作燃料,是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2·湖北武汉·九年级统考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B.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C.酒精用作燃料D.氮气做保护气
    【答案】A
    【解析】A、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物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未发生化学反应,属于物理性质,A选项符合题意;
    B、氧气用于气割、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酒精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可以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2·北京·九年级北京八中校考期末)下列事实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硫能在空气中燃烧D.氯化钠的熔点是801℃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C、硫能在氧气中燃烧,是由于硫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的熔点是801℃,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2·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移走蒸发皿B.读取液体体积
    C.检查装置气密性D.给液体加热
    【答案】C
    【解析】A.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图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气管出口浸没在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片刻,水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2022·广西防城港·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D.称量NaCl固体
    【答案】B
    【解析】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要左物右码,错误。
    故选B。
    12.(2022·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入固体
    C.滴加液体D.振荡试管
    【答案】C
    【解析】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捂试管,试管中的气体膨胀,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则观察不到气泡,该操作不正确;
    B、取用颗粒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该操作不正确;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中,该操作正确;
    D、振荡试管时,应左右振荡,而不是上下振荡,该操作不正确。
    故选C。
    13.(2023·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溶解
    C.检查气密性 D.连接仪器
    【答案】C
    【解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不能再量筒中溶解物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4.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答案】C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CO2和H2O,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融化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附着大量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
    C、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烟,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雾,蜡烛熄灭时气化的石蜡蒸汽会凝结成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烟,所以吹灭蜡烛产生白色烟,故C错误;
    D、该实验中容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方便观察到 U 型管内有水雾,操作方便,故D正确;
    故选C。
    15.(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图乙实验操作能证明石蜡燃烧有 生成,证据是 。
    (2)图丙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或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蜡烛燃烧会生成水 二氧化碳/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
    【解析】(1)①图甲实验罩的是干燥的烧杯,是用来检验生成物水的,当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或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物中有水,故填写: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或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②由此得到的结论是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故填写:蜡烛燃烧会生成水;
    ③图乙实验罩的是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是用来检验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当观察到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填写:二氧化碳或CO2;
    ④能够证明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的证据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①图丙实验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含量少的气体中,木条会熄灭,而呼吸作用是一种吸入空气,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因此,图丙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故填写: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故填写: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
    16.(2022上·河北邯郸·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同学们又用下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答案】【实验验证】(1)烧杯内壁有水雾 (2)
    【交流讨论】炭黑
    【实验验证】(1)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4)先撤酒精灯,稍后再撤蜡烛
    【拓展应用】提供充足的空(氧)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能生成炭黑;
    【实验验证】(1)由于生成的炭黑也能与氧化铜反应,故加入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应该先撤酒精灯,然后再撤蜡烛;
    【拓展应用】为了充分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7.(2022上·四川成都·九年级统考期末)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I.定性探究
    (1)该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慢慢熄灭,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 (填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填“高”、“低”或“不变”)。

    (2)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填“高”、“低”或“不变”)。
    (3)该小组同学按如图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者通过几次呼吸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烧杯 (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其中玻璃管4的作用是 。

    II.定量研究
    按如图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的传感器探头放入仍有少量潮湿空气的食品保鲜袋中。打开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下(其中纵坐标均为某气体的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4)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 (填“X”、 “Y”或“Z”)。
    (5)Y曲线在约为60s时逐渐下降,后趋于稳定,其中下降的原因是 。
    (6)常温常压下,若食品保鲜袋的体积为V,原有空气的体积为V1,向袋内呼入气体至满。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用含V、V1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I.(1)继续燃烧 低 (2)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高
    (3)B CO2 + Ca(OH)2 = CaCO3↓+ H2O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调节压强
    II.(4)Z (5)水蒸气冷凝形成水雾 (6)
    【解析】I.定性探究
    (1)氧气有助燃性,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慢慢熄灭,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小木条继续燃烧,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
    (2)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3)该小组同学按如图装置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者通过几次呼吸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烧杯B,反应的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 + Ca(OH)2 = CaCO3↓+ H2O;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其中玻璃管4的作用是调节压强;
    II.定量研究
    (4)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所以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
    (5)Y曲线在约为60s时逐渐下降,后趋于稳定,其中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水蒸气冷凝,在保鲜袋内壁形成水雾,所以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
    (6)常温常压下,若食品保鲜袋的体积为V,原有空气的体积为V1,向袋内呼入气体至满。由图可知,最终袋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为3.67%,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设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x,则V×3.67%=V1×0.03%+(V-V1)x,x=。
    18.(2022·吉林松原·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于蜡烛的燃烧进行再探究。他们首先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方法为 ,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次熄灭燃烧蜡烛采用以下方法:
    (1)用嘴吹灭【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①: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猜想②:呼出气体隔绝了氧气;
    【实验验证】
    【拓展延伸】同学们继续探究,发现生活中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请分析原因 。
    (2)烧杯盖灭
    【猜想假设】猜想③:氧气被消耗使蜡烛熄灭;猜想④:产生二氧化碳浓度高使蜡烛熄灭;
    【实验验证1】同学们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混合气体中,发现蜡烛正常燃烧,从而证明猜想 不成立。
    【实验验证2】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实验小组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到熄灭过程中的气体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剩余氧气浓度14.11%,二氧化碳浓度3.019%。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由此你对燃烧新的认识为 。
    【答案】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观察是否变浑浊(答案合理即可)
    (1)【实验验证】蜡烛熄灭
    【拓展延伸】煤燃烧放热多,扇子扇煤炉,温度没降到煤的着火点以下,而且补充了氧气,所以越扇越旺(答案合理即可)
    (2)【实验验证1】④ 【实验验证2】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
    【解析】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方法: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1)【实验验证】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慢慢推进注射器,蜡烛燃烧旺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快速推进注射器,猜想②不成立,蜡烛熄灭
    【拓展延伸】同学们继续探究,发现生活中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原因:蜡烛燃烧放热较少,扇子扇蜡烛火焰,能使温度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煤燃烧放热较多,用扇子扇煤炉火焰,不能使温度降低至煤的着火点以下,补充了氧气,越扇越旺。
    (2)【实验验证1】同学们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混合气体中,发现蜡烛正常燃烧,证明不是因为产生二氧化碳浓度高使蜡烛熄灭,从而证明猜想④不成立。
    【实验验证2】剩余氧气浓度14.11%,二氧化碳浓度3.019%。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由此可知,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现象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举例
    = 1 \* GB3 ①硬水软化 ②铁生锈
    ③煤的干馏 = 4 \* GB3 ④甲烷燃烧
    = 1 \* GB3 ①石油分馏 ②活性炭净水
    ③水沸腾 = 4 \* GB3 ④ 汽油挥发
    联系
    ①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②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判断依据
    由感官感知的、用仪器测量的、由实验数据计算的
    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吸水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举例
    铁是银白色固体等
    纸能燃烧等
    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区别
    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
    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
    联系
    性质是变化的内因,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性质决定变化。
    语言表述常用词
    表示现在进行时或过去完成时的词语,如:在……,……了等
    能、可以、易、会、难、不能、不可以 、不易、不会等
    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体现
    决定
    体现
    决定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实验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为棉线、外部为石蜡
    蜡烛由石蜡和棉线制成
    点燃前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蜡烛是白色、圆柱状的固体,无气味
    乳白色固体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
    易切开,石蜡浮在水面上,在水中不溶解
    石蜡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物理性质)
    点燃蜡烛
    (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烛焰分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
    石蜡有可燃性,三层火焰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
    (2)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梗接触外焰处最先变黑(碳化)
    外焰温度最高
    (3)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烧杯内壁,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
    (1)将蜡烛熄灭,观察
    烛心产生一缕白烟
    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转变为石蜡固体小颗粒
    (2)用火柴迅速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重新燃烧
    白烟具有可燃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
    呼出气体
    (1)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气体中,振荡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2)分别向两集气瓶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木条持续燃烧
    马上熄灭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3)取两块干冷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并与另一块对照
    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仪器
    用途
    注意事项
    试管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
    作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
    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应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
    ①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使用时,手握长柄,不要按在短柄上
    = 2 \* GB3 ②防止烧损和腐蚀
    玻璃棒
    用于搅拌、过滤、转移固体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也可用于蘸取试液
    ①搅拌时,不能碰撞容器壁或底部
    ②过滤或转移液体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下来,避免液体溅出
    酒精灯
    用于加热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④取下灯帽时,要正放;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加热时,应擦干烧杯外壁并放在陶土网上,以使其均匀受热
    集气瓶
    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②用于有关气体反应的容器
    ①不能用于加热
    ②要与磨砂玻璃片(毛玻璃片)配套使用,玻璃片的磨砂面向下,封闭严密
    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蒸发等试验操作
    夹持玻璃仪器时不能太紧,以防夹破仪器
    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或间接测量固体或气体体积)
    = 1 \* GB3 ①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精确到0.1毫升。量筒无“0”刻度
    = 2 \* GB3 ②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不能对量筒加热 。
    = 3 \* GB3 ③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 4 \* GB3 ④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
    = 5 \* GB3 ⑤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面
    胶头滴管和滴瓶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 1 \* GB3 ①取液时,先排空再吸液;取液后,保持橡胶帽朝上,不要平放或倒置;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容器口的正上方;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 2 \* GB3 ②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不能用水冲洗
    漏斗
    ①用作加液器,将液体注入小口径容器中
    ②在装上滤纸后也可用作过滤器,用于分离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
    ①过滤时要放在三脚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②不能加热,过滤时应与滤纸相匹配
    长劲漏斗
    注入液体
    长劲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
    分液漏斗
    固液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发生装置 :控制所加液体的量及控制反应速率
    多用于制气装置中滴加液体的仪器
    锥形瓶
    用作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和气体的发生装置,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瓶口无磨砂
    加热时需垫上陶土网,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蒸发皿
    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①能直接加热
    ②热的蒸发皿应避免骤冷或被溅上水,以防炸裂
    ③蒸发时,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加热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④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陶土网
    烧瓶
    分平底和圆底两种,用作反应物较多、加热时间较长的反应仪器。
    ①加热前外壁要擦干。
    ②加热时固定在铁架台上,下面放陶土网,平底的一般不用于加热。
    ③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
    广口瓶
    细口瓶
    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
    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
    避光保存的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
    具体操作
    注意事项
    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将鼻孔凑到瓶口闻药品气味,不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严格按量取用。如无用量说明,则液体为1-2ml,固体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余原则:实验未用完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更不能随意丢弃或者带出实验室,要放回指定容器。
    闻气体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固体药品取用
    取用粉末固体:(纸槽、药匙)一斜二送三直立
    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和试管壁上
    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以免打破容器
    固体药品的称量:(托盘天平)
    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左盘药品右盘砝码。
    称量易潮解或具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物砝位置相反,则用砝码减去游码。
    液体药品取用
    大量液体药品取用:倾倒法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口挨口、缓慢倒、靠一靠、放原处;
    瓶塞倒放,以免污染瓶塞和药品;
    标签向着手心,以免瓶口残液腐蚀了标签。
    少量液体药品取用:滴加法
    一悬二垂三滴
    先排空再吸液;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容器口的正上方;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一定量液体药品:量取法
    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比真实值大,仰视读数比真实值小。(谐音“羊小虎大”)
    给液体加热
    给固体加热
    注意事项
    ①用干抹布擦干试管的外壁
    = 2 \* GB3 ②管里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从管底套上和取下
    = 4 \* GB3 ④先预热后固定加热
    = 5 \* GB3 ⑤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他人
    = 6 \* GB3 ⑥试管与桌面成45度
    = 7 \* GB3 ⑦热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②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③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 4 \* GB3 ④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以免容器破裂。
    = 5 \* GB3 ⑤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分类
    图示
    注意事项
    玻璃管与橡胶塞
    左手拿橡胶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先用水湿润要插入的一端,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橡胶塞
    玻璃管与胶皮管
    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用水湿润玻璃管口,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容器与橡胶塞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胶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洗涤方法
    ①先倒掉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水平方向振荡后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再倒掉,连洗几次;
    ②若容器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③若试管壁附有油污可用热纯碱溶液或洗洁精清洗;
    ④附有难溶性固体(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可用稀盐酸浸泡,再水洗;
    洗净标准
    试管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放置
    试管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放在干净的烧杯中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慢慢推进注射器
    蜡烛燃烧旺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快速推进注射器

    猜想②不成立
    相关试卷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考点清单讲+练原卷版docx、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考点清单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1单元 盐 化肥(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11单元 盐 化肥(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考点清单讲+练原卷版docx、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考点清单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0单元 酸和碱(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10单元 酸和碱(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清单讲+练原卷版docx、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清单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清单)(讲+练)-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