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味探究——怎样的水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择的课文体裁都是游记,通过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引用人文古迹,抒发作者情思。丰富学识见闻,增长见识。本文作者阿莱永一滴水视角,带领我们游览丽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祖国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一定的旅游经历,以及对外面世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一篇自读游记散文,题材吸引人。学生通读、跳读、速读基本没有问题,可以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是学生缺少质疑与思辨的态度,主动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要强化团队合作习惯,让合作意识融入学生血液。
教学目标:
1.掌握“闸、砚、蘸、翡、硕”等字形。
2.分角色扮演,了解文章“水”的历程。3.品味"水“的形象和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扮演,了解文章“水”的历程和品味"水“的形象(教学重点)
2体会作者的情感及一滴水的人文价值(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上课开始,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
同学们,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欣赏丽江的奇绝秀美,山险水异。丽江在疫情以前就是一个大景点,自从电视剧《有风的地方》播出以来,引起热议。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
驿道(yì) 草甸(diàn) 矗立(chù) 闸口(zhá) 徘徊 pái huái)
翡翠(fěi) 掺入(chān) 砚池(yàn) 蘸到(zhàn) 渠水(qú)
擦拭(cāshì) 硕大(shuò) 咕咚(gū dōng) 老柏树(bǎi)
2.了解作者。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分小组展示自己找出表明地点的词。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小组图片展示出来):
经过树、花、驿道、纳西族村庄、来到丽江坝——奔流走过草甸、落水洞——来到丽江古城——在四方街漫游.
环节三、品味探究——怎样的水滴
3.品读“水”的形象。
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学生默读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说说“水”的形象。
参考:憧憬和向往美好、执着追求、、敬仰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和热情、愉悦……
4.探究主旨
跟随一滴水,感受丽江之美
通过前面对路线图的梳理,了解到本文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现了丽江古城,介绍了一个美丽迷人的丽江。请你根据路线图,说一说丽江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
生:我选择的是这句——“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运用“掺入”“砚池”“东巴文”等词语,写出了文化的美和丽江拥有东巴文历史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骄傲和自豪。
人文价值美
生:“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这句话运用排比手法,跟着一滴水乘坐水车时的所见,“苍劲”“顺水而去”写出了古城的生机与气魄,表达作者对古城老街建筑的美。
古城老街美
所以,这是_________的丽江
(美丽、祥和、宁静、美好、人们安居乐业、充满文化氛围……)
师生总结;所以阿莱笔下的丽江呈现出来的丽江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居民悠闲自在生活,老百姓其乐融融,一片祥和宁静。(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在谈为什么喜欢的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赏析句子。)
这滴水为什么一定要流过四方街?
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如何理解这句话?
示例:因为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这滴水充满憧憬和向往,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直下,就为了去往这美好的地方。
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终于”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环节五: 小试牛刀
参考一滴水旅程,为下文写一份旅游攻略。
以物(一只荧火虫、一株花、一片落叶、一朵云、一阵风、一块石头、一本书……)为叙述角度介绍我们的贺州,(所至、所见、所感。)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
这是______的一滴水 叙述角度(物)
这是______的丽江 游记
如果我是一滴水(一条鱼、一只荧火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学生梳理出路线图,我的发现,课堂导学,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