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新教材同步备课2024春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同步备课2024春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共6页。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课题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单元必修2学科生物年级高中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本节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生命观念: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科学思维: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社会责任: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重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第1课时以“问题探讨”引入:不同颜色的牡丹: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 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称为融合遗传。有位科学家大胆质疑:生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学生答:遗传现象。学生思考并猜想。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回答。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遗传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新课讲授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3.信息交流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最终完成豌豆的杂交实验,通过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 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设疑: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讲述:结合挂图、课件和学生的回答,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动画展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过程,2.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3.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4.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可靠。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下列几组性状是相对性状吗?为什么?人的直发与黑发玉米的黄粒与大豆的黄粒鸡的白毛与狗的卷毛利用挂图让学生思考: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怎样设计的?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教师结合图示讲解孟德尔的解释1.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 3∶1的结果吗?〖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学生阅读资料,了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同时了解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学生学习形状和相对形状的基本概念。结合图解,分析总结,得出答案。学生观看图表,得出结论观察图片并阅读文字抓关键词比较、分析、概括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回答。不能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培养学生阅读收集信息的能力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解释小试牛刀: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C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2.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C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3. 3.下列几组杂交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B )A.DD×Dd B.DD×dd C.Dd×Dd D.Dd×dd思考、回答问题通过精选习题,检测并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课堂小结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总结、归纳本课所学。师生共同总结回顾知识,强化重点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板书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课题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单元必修2学科生物年级高中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本节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生命观念: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科学思维: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社会责任: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重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第1课时以“问题探讨”引入:不同颜色的牡丹: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 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称为融合遗传。有位科学家大胆质疑:生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学生答:遗传现象。学生思考并猜想。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回答。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遗传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新课讲授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3.信息交流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最终完成豌豆的杂交实验,通过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 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设疑: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讲述:结合挂图、课件和学生的回答,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动画展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过程,2.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3.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4.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可靠。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下列几组性状是相对性状吗?为什么?人的直发与黑发玉米的黄粒与大豆的黄粒鸡的白毛与狗的卷毛利用挂图让学生思考: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怎样设计的?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教师结合图示讲解孟德尔的解释1.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 3∶1的结果吗?〖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学生阅读资料,了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同时了解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学生学习形状和相对形状的基本概念。结合图解,分析总结,得出答案。学生观看图表,得出结论观察图片并阅读文字抓关键词比较、分析、概括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回答。不能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培养学生阅读收集信息的能力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解释小试牛刀: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C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2.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C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3. 3.下列几组杂交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B )A.DD×Dd B.DD×dd C.Dd×Dd D.Dd×dd思考、回答问题通过精选习题,检测并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课堂小结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总结、归纳本课所学。师生共同总结回顾知识,强化重点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板书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