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2-统编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105542/0-17031245115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2-统编人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105542/0-17031245115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2-统编人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105542/0-17031245116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展开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生命观念)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科学探究) 3.通过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建立起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数量 315 101 108 32
比例 9 ∶ 3 ∶ 3 ∶ 1
2.结果分析
(1)两亲本无论正交或反交,F1均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2)F2中除出现了两种亲本类型外,还出现了两种新类型: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即出现了不同相对性状间的重新组合。
(3)F2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为(315+101)∶(108+32)≈3∶1,圆粒与皱粒的比为(315+108)∶(101+32)≈3∶1,说明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①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②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③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YYRR、yyrr,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2)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1∶1∶1∶1。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比例为9∶3∶3∶1)。
遗传图解如下: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
(1)验证方法:测交法。
测交——F1(YyRr)与隐性个体(yyrr)交配。
(2)遗传图解
(3)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
①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自由组合定律
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3.得出结论: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自花传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③花较大,人工去雄和异花授粉较方便。
(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
①生物的性状多种多样,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如果有n对性状自由组合,后代的性状组合会有2n种,这是很难统计的。
②孟德尔采取了由单因素(即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孟德尔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从而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的比例,并最终解释了这些现象。
(4)运用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
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按“提出问题→实验→假设(解释)→验证→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进行。
(5)创新的验证假说
孟德尔创新性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证实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并归纳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表型(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1.杂交育种: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性状。
2.医学实践: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论据。
知识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图解法分析F1(YyRr)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F1产生的配子:YR∶Yr∶yR∶yr=1∶1∶1∶1。
2.F2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的组成
(1)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①配子结合方式:16种。
②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9种。
③F2的性状类型:4种。
(2)F2性状表现eq \b\lc\{(\a\vs4\al\c1(双显性状(Y_R_)占9/16,单显性状(Y_rr+yyR_)占(3/16)×2,双隐性状(yyrr)占1/16,亲本类型(Y_R_+yyrr)占10/16,重组类型(Y_rr+yyR_)占6/16))
(3)eq \a\vs4\al(F2遗传因,子组成)eq \b\lc\{(\a\vs4\al\c1(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 共占(1/16)×4,双杂合子(YyRr)占4/16,单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 共占(2/16)×4))
3.F2遗传因子组成的种类及比例
eq \a\vs4\al()
重组类型的两点认识
(1)重组类型不是指F2中遗传因子组成与亲本不同的个体,而是指F2中性状表现与亲本不同的个体。
(2)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不一定为3/8,也可能是5/8,这与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有关。
①当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3/8。
②当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5/8。
1.(2019·漳州模拟)下列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性状表现
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
C.F1产生YR的雌配子和YR的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
D.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4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
解析:选B。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表型为4种,A错误;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F1产生的4种雄配子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R、yr、Yr和yR,比例为1∶1∶1∶1,其中YR和yr的比例为1∶1,B正确,D错误;F1产生遗传因子组成为YR的雌配子数量比遗传因子组成为YR的雄配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C错误。
2.(2019·济宁检测)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 )
A.160 B.240
C.320D.480
解析:选C。F2中白色甜玉米占1/16,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占4/16,故F2中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320株。
知识点二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杂交育种
1.植物杂交育种过程
以抗倒伏(D)抗条锈病(t)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
P 抗倒伏易染条锈病×易倒伏抗条锈病
(DDTT))(ddtt))
↓
F1 抗倒伏易染条锈病(DdTt)
↓
F2 选出抗倒伏抗条锈病个体(Ddtt、DDtt)连续自交
↓
选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所有抗倒伏抗条锈病的个体(DDtt)
↓
新的优良品种(DDtt)
2.动物杂交育种过程
现有基因型为BBEE和bbee的两种动物,欲培育基因型为BBee的动物品种,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如下:
发展素养 科学思维
动、植物杂交育种的区别
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不能通过测交,只能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获得;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不通过逐代自交,而通过测交的方法进行确认后获得。
3.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F1)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F3)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既可从子二代(F2)中选出,也可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F4)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解析:选C。杂交育种的一般过程:首先亲本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如果选择的新品种是双隐性性状,则从F2中就可选出;如果需要选择含有显性性状的品种,则需要进一步自交后,从F3或其多次自交后代中选出。所以,杂交育种选育的新品种既可从F2中选出,也可从F3中选出。
4.家兔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短毛对长毛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利用黑色短毛纯种兔和白色长毛纯种兔培育出黑色长毛纯种兔的做法,错误的是( )
A.黑色短毛纯种兔×白色长毛纯种兔,得F1
B.选取健壮的F1个体自交,得F2
C.从F2中选取健壮的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测交
D.根据测交结果,选取F2中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雌、雄兔
解析:选B。家兔属于雌雄异体生物,不能进行自交,因此B项错误。
[随堂检测]
1.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组合
解析:选D。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2019·遵义高一检测)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 )
A.1/16 B.2/16
C.3/16D.1/4
解析:选D。稳定遗传的个体,即纯合子,占F2的4/16。
3.豌豆中,子粒黄色(Y)和圆粒(R)分别对绿色(y)和皱粒(r)为显性。现有甲(黄色圆粒)与乙(黄色皱粒)两种豌豆杂交,子代有四种表型,如果让甲自交,乙测交,则它们的后代表型之比应分别为( )
A.9∶3∶3∶1及1∶1∶1∶1
B.3∶3∶1∶1及1∶1
C.9∶3∶3∶1及1∶1
D.3∶1及1∶1
解析:选C。甲与乙杂交子代有四种表型,则依据分离定律,甲(黄)×乙(黄),后代存在两种表型,即黄与绿,则甲(Yy)×乙(Yy);甲(圆)×乙(皱),后代存在两种表型,则甲(Rr)×乙(rr),故甲为YyRr、乙为Yyrr。甲(YyRr)自交,后代表型之比为9∶3∶3∶1,乙(Yyrr)测交,后代表型之比为1∶1。
4. 南瓜果实的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若让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性状表现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A.AaBbB.Aabb
C.aaBbD.aabb
解析:选B。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子代中白色∶黄色=3∶1,盘状∶球状=1∶1,所以“某南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
5.(2019·郴州高一检测)两个水稻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要选育纯种双显性的水稻品种,让两个亲本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在F2的双显性水稻种子中符合育种要求的占( )
A.1/16B.1/9
C.1/3D.9/16
解析:选B。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品种杂交,得F1为AaBb,自交得F2,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双显性水稻(A_B_)占9/16,AABB占(1/4)×(1/4)=1/16,所以F2的双显性水稻种子中符合育种要求的占1/9。
6.以下关于表型和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型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如高茎和矮茎
B.基因型不能通过眼睛观察,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
C.在相同环境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解析:选D。表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但不一定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A错误;基因型一般通过表型来推知,不能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B错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的基因型可能是DD或Dd,C错误;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D正确。
7.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A、a基因控制),抗锈病和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表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______。
(4)写出F2中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考虑抗锈病和感锈病一对相对性状)。
解析:(1)由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判断毛颖、抗锈病为显性性状,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AArr、aaRR;丙的基因型是AaRr;由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图判断丁的基因型是aaRr。(2)因为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因此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AR、Ar、aR、ar四种。(3)丙的基因型是AaRr,丁的基因型是aaRr,后代中表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1-[(3/4)×(1/2)+(1/2)×(1/4)]=1/2。(4)由于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即Rr×Rr,故F2中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2。
答案:(1)AaRr aaRr (2)AR、Ar、aR、ar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3)1/2 (4)RR∶Rr=1∶2
[课时作业]
A级·合格考通关区
1.孟德尔用纯种黄圆豌豆与纯种绿皱豌豆做杂交实验,下列能体现出不同性状的自由组合的是( )
A.F2中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4种性状表现
B.F1全部是黄色圆粒
C.F2中出现了黄皱和绿圆2种新类型
D.F2中黄圆和绿皱各占总数的3/16
答案:C
2.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
A.YR∶Yr=1∶1 B.YR∶yr=1∶1
C.R∶r=1∶1D.Y∶R∶r=2∶1∶1
解析:选A。YYRr的个体产生配子时,YY分离,Rr分离,Y与R(r)自由组合。
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杂交,得F2种子556粒(以560粒计算)。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遗传因子组成与其个体数基本相符的是( )
解析:选D。亲本全为纯合子,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F1形成YR、Yr、yR、yr 4种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F2有4种性状表现,9种遗传因子组成,YyRR:(2/4)×(1/4)×560=70(粒);yyrr:(1/4)×(1/4)×560=35(粒);YyRr:(2/4)×(2/4)×560=140(粒);yyRr:(1/4)×(2/4)×560=70(粒)。
4.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用纯种的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品种做样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在F2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
A.1/16B.2/16
C.3/16D.4/16
解析:选C。高秆抗病与矮秆不抗病品种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有4种性状: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比例为9∶3∶3∶1,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占F2的3/16。
5.已知豌豆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将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两品种杂交,其子代出现黄色圆粒70株、绿色圆粒68株、黄色皱粒73株和绿色皱粒71株,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YYrr和yyRr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D.Yyrr和yyRr
解析:选D。根据亲本的性状表现写出其遗传因子组成。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其子代中黄∶绿=(70+73)∶(68+71)≈1∶1,圆∶皱=(70+68)∶(73+71)≈1∶1,所以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yyRr。
6.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遗传时可自由组合。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类型的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
A.7/8或5/8B.9/16或5/16
C.3/8或5/8D.3/8
解析:选C。重组类型是指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类型,设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别为A、a和B、b,若亲本的杂交组合是AABB×aabb,则子二代的重组类型是单显性,占3/8;若亲本的杂交组合是AAbb×aaBB,则子二代的重组类型是双显性和双隐性,占5/8。
7.某植物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性状表现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3/16B.1/4
C.3/8D.5/8
解析:选A。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植物自交,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4种性状表现,且每一种性状表现中均有一种纯合子(AABB、aaBB、AAbb、aabb),每种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均为1/16,故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性状表现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
8. 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其子代的性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杂交后代中新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3B.1/4
C.1/9D.1/16
解析:选B。杂交后代中不同于双亲的为皱粒个体,占总数的1/4。
9.(2019·潍坊高一检测)观察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图像,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图像中的遗传因子组成划分了A、B、C三个直角三角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双显性性状由直角三角形________(填“A”“B”或“C”)的三条边表示,占________份,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2)隐显性状由直角三角形________(填“A”“B”或“C”)的三个角表示,占________份,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
(3)显隐性状由直角三角形________(填“A”“B”或“C”)的三个角表示,占________份,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
(4)双隐性性状yyrr占________份,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________种。
(5)由图解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是否也遵循分离定律?若是,分离比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示代表了F1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配子以及配子之间受精时的随机组合。雌雄各有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后代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4=16种,其中双显性有4种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2∶4,共占9份;隐显性状和显隐性状各有2种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双隐性只有yyrr一种;每对性状的遗传都相对独立,遵循分离定律,两对性状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A 9 4 1∶2∶2∶4
(2)B 3 2 1∶2
(3)C 3 2 1∶2
(4)1 1
(5)是。每对性状的分离比都为3∶1
10.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过程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四种性状表现类型,对每对性状作出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
(2)黄色圆粒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绿色圆粒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
(3)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它是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4)杂交后代中,子叶黄色与绿色的比是________;形状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_______。
(5)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1)分离 (2)YyRr yyRr (3)绿色皱粒 纯合子 (4)1∶1 3∶1 (5)1/8
B级·等级考拟战区
11.父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母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AABbB.Aabb
C.AaBbD.aabb
解析:选D。AA×Aa后代不可能出现aa。
12.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用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得F1,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如果从F1自交所得的种子中,拿出一粒绿色圆粒豌豆和一粒黄色皱粒豌豆,则它们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
A.1/9B.1/256
C.1/8D.1/3
解析:选A。F1自交所得的种子中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各占3/16,其中分别有1/3是纯合子。题中“拿出一粒绿色圆粒豌豆和一粒黄色皱粒豌豆”,范围已经限制在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中,因此纯合子各占1/3,则它们同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9。
13.(2019·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
A.测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的比例为3∶1
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子代所占的比例为5/8
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子代所占的比例为1/2
解析:选C。F1测交,子代有4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故黄色非甜与红色甜的比例为1∶1,A错误;F1自交,其子代有4种表型,其比例为9∶3∶3∶1,其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黄色甜与红色非甜所占比例分别为3/16、3/16,故其所占比例为3/8,B错误;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均符合分离定律,故F1自交后代中黄色∶红色=3∶1,非甜∶甜=3∶1,C正确;F1测交子代中红色非甜所占比例为1/4,D错误。
14.杂交育种需要选育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淘汰不需要的个体。如果从一杂合的亲本中选育某一显性性状(该性状是单基因控制的),每次自交后都淘汰掉隐性个体,则需经多少代连续自交能使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显性个体的比例超过95%( )
A.5 B.6
C.7 D.8
解析:选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以一杂合的亲本中选育某一显性性状个体,连续自交,每次自交后都淘汰掉隐性个体,则Fn中AA所占的比例是1-eq \f(2,2n+1)。要使F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显性个体的比例超过95%,即1-eq \f(2,2n+1)>95%,则n≥6,故选B。
15.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肉A× 无毛黄肉B× 有毛白肉A×
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C 无毛黄肉C
↓ ↓ ↓
有毛黄肉∶
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全部为有毛黄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1中亲本有毛×无毛,子代全为有毛,所以有毛对无毛为显性,且A、B的相应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实验3中亲本白肉×黄肉,子代全为黄肉,所以黄肉对白肉为显性,且C的相应基因型为FF,A的相应基因型为ff。(2)实验1中白肉A(ff)×黄肉B→黄肉∶白肉=1∶1,说明B的相应基因型为Ff,B、C均无毛,相应基因型均为dd,所以A、B、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若B(ddFf)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中:DDff(A)×ddFF(C)→F1:DdFf;F1自交,则F2: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实验2中:ddFf(B)×ddFF(C)→ddFF、ddFf。
答案:(1)有毛 黄色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16.(2019·山东寿光高一期中)某种蝴蝶紫翅(B)对黄翅(b)为显性,绿眼(R)对白眼(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紫翅白眼与黄翅绿眼的亲代个体杂交,F1均为紫翅绿眼,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共1 335 只,其中紫翅1 022只,黄翅313只,绿眼1 033只,白眼302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此判断亲代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中紫翅白眼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F2中重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欲确定F2中一只黄翅绿眼雄性蝴蝶的基因型,最好采取________的方法,请简述实验思路与结果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亲代表型为紫翅白眼与黄翅绿眼,F1紫翅绿眼的基因型为BbRr,所以亲代基因型为BBrr、bbRR,F2中紫翅白眼个体所占比例为(1/4)×(3/4)=3/16。(2)F2中有四种表型,分别为紫翅绿眼、紫翅白眼、黄翅绿眼和黄翅白眼,其中重组类型是紫翅绿眼和黄翅白眼。(3)黄翅绿眼的基因型为bbRR、bbRr。现欲确定F2中一只黄翅绿眼雄性蝴蝶的基因型,最好采取测交的方法,让该黄翅绿眼雄性蝴蝶与多只黄翅白眼的雌性蝴蝶交配,观察并记录后代表型。若后代个体均为黄翅绿眼,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bbRR;若后代个体黄翅绿眼和黄翅白眼的比例为1∶1(或后代出现黄翅白眼),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bbRr。
答案:(1)BBrr、bbRR 3/16 (2)紫翅绿眼和黄翅白眼
(3)测交 该黄翅绿眼雄性蝴蝶与多只黄翅白眼的雌性蝴蝶交配,观察并记录后代表型 ①若后代个体均为黄翅绿眼,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bbRR ②若后代个体黄翅绿眼和黄翅白眼的比例为1∶1,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bbRr
项目
遗传因子组成
比例计算公式
纯合子
YYRR
YY(1/4)×RR(1/4)=1/16
YYrr
YY(1/4)×rr(1/4)=1/16
yyRR
yy(1/4)×RR(1/4)=1/16
yyrr
yy(1/4)×rr(1/4)=1/16
单杂合子
YyRR
Yy(2/4)×RR(1/4)=2/16
Yyrr
Yy(2/4)×rr(1/4)=2/16
YYRr
YY(1/4)×Rr(2/4)=2/16
yyRr
yy(1/4)×Rr(2/4)=2/16
双杂合子
YyRr
Yy(2/4)×Rr(2/4)=4/16
核心知识小结
[要点回眸]
[规范答题]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它们是YR、Yy、yR、yr,数量比接近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共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4种性状表现,比例为 9∶3∶3∶1。
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均为4种,数量比例均为1∶1∶1∶1。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同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生物的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项
A
B
C
D
遗传因子组成
YyRR
yyrr
YyRr
yyRr
个体数
140粒
140粒
315粒
70粒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表观遗传,基因与性状间的对应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DNA复制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伴性遗传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伴性遗传教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