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原卷版).docx
    • 解析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解析版).docx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1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2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3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1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2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检测B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文件包含期中检测B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原卷版docx、期中检测B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检测卷(B卷)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撇(piě)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隧了。B.今天,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网络生态是否天朗气清,网络空间是否安全可信,事关8亿多中国网民的福祉(zhǐ)。C.形成个人的趣味与养成读书癖(pǐ)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了书中知己,才会锲(qì)而不舍,欲罢不能。D.沉重是生活的畴码,痛苦是成熟的代价。正如诗人食指所说,我们曾乞丐般地光着脊(jǐ)背走过大地,深知感情风霜雪雨的寒冷和骄阳如火的毒烈,但这将使我们百倍地珍惜过去和未来的每一份温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本是好心邀他去家里坐坐,没想到他却推脱天色太晚拒绝了。B.2019年11月,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负于叙利亚队。赛后,中国足协向球迷致歉:“中国男足表现差强人意,令广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国足协对此深表歉意!”C.事故责任认定书下发后,肇事者多次以走不开为由拒绝与伤者方面沟通,对保证金一事更是只字不提,常顾左右而言他,看来是在磨洋工啊。D.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的时候,就会成为贪欲的奴隶。。3. 对下列两组对话中标点符号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 妻子:“你这两天怎么这么晚回来?”丈夫:“我工作忙,净开会。”【乙】 妻子:“你……这两天怎么……这么晚回来……”丈夫:“我?工作忙,净开会!”A.【甲】组标点的使用,让我们感到妻子问得自然,丈夫答得从容。B.【乙】组省略号的使用,表示妻子有意将声音延长,显示她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C.【乙】组问号和叹号的使用,表明丈夫情绪烦躁,心有不满。D.【甲】组标点的使用,表明妻子对话节奏平缓,情感平和;【乙】组标点的使用,说明夫妻对话节奏变化大,感情强烈。4. 樊锦诗,201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北大毕业,她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莫高窟,被人们称为“敦煌的女儿”。下列对樊锦诗的颁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舍半生,给茫茫大漠。②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③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④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A. 第①句子运用了夸张手法,高度概括了樊锦诗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敦煌莫高窟研究的不凡经历。B. 第②句“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写出了樊锦诗对敦煌莫高窟研究的传承与开拓。C. 第③句“风沙”一词,一语双关,既指大漠中的风沙,又指研究中遇到的挫折。D. 第④句运用了排比手法,整句话一气呵成,表达了樊锦诗投身敦煌莫高窟研究的崇敬之情。5. 下列语段中标号的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①“十三五”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接连执行重大任务,不断刷新中国载人航天新高峰。②“神舟”完美牵手“天宫”,完成了太空中惊心动魄的一“吻”。③天舟一号完成首次“太空加油”,填补了我国航天领域技术。④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标志着我国正从航天强国向航天大国快速迈进。A.① B.② C.③ D.④6.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从此岸抵达彼岸,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不要因了 而误入歧途,不要在思想的山脚下留恋低回,而失去峰巅 的好景色。路曼曼其修远兮,我们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 ①我们是永远的长跑者 ②长跑者永远是我们③苍翠欲滴的美景 ④五光十色的诱惑⑤目尽千里 ⑥一览无余 A.②③⑥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B.杨万里自号诚斋,其诗歌具有风趣诙谐、想象丰富、语言活泼等特点,后人将此类风格的诗歌称为“诚斋体”。C.人物通讯是一种真实、及时地报道特定人物的事迹并深刻提示其精神境界的新闻体裁,而新闻评论是一种议论文体,没有新闻作品的属性。D.浪漫主义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有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形象。8.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邂 逅文/席慕蓉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上额头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啊/亲爱的朋友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琢”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甲)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节选自清·刘开《问说》)(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9.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10.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B.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C.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D.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提出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不“学”就不能增加知识,不“问”就不能提出疑难。B. 甲文提倡多问,问的对象可以是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也可以是跟自己相近或不如自己的人。C. 乙文中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这是纵向的对比。D. 乙文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并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点明写作缘由。三、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4. 根据提供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出正确的句子。(任选四句,如选(1)(2)小题,需写出完整的两句)(4分)(1)《沁园春·长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 “ ① , ② ”。(2)《劝学》中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③ _, __④__ _”。(3)呦呦鹿鸣, ⑤ 。(曹操《短歌行》)(3) ⑥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5.语言运用题为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更好地保护校内环境,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复兴职校在校内发起“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倡议。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拟写一份倡议书,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格式正确,150字左右。(5分)         四、媒体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材料一: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为什么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而西方的诗歌意象多追求艺术上的“真”:对事物逼真的描写与细腻的刻画、对真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西方诗歌能够将情感与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西方讲求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直抒个人胸臆,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的影响,因此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个痛快。“月亮”在诗歌中就能完全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甚至是深藏在心底的个人情感。(摘编自周庆艳《“月亮”在中外诗歌中的意象对比研究》)材料二:李白诗中的月亮已不单纯是客观的物象,而是具有丰富的蕴含。冰清玉洁的月,更象征着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诗人把自己的“梦”、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寄寓其中,使“月”这一富有阴柔之美的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而李白的月亮诗表现得尤其突出。他笔下的月亮,充满灵机异趣,明月可乘:“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十二);可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可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甚至可赊:“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生花妙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天地。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使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将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诗歌既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的自我人格情趣,具有独特的意味。如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对月亮的描写完全是在神话和想象中展开的:诗歌以儿时对月的遐想开篇,既充满童真童趣,又使人对月产生无限遐想。诗以童趣为引导,引出诗人无穷的奇妙新颖的想象,展现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李白天才放逸,飘然不群,以其超凡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清新超逸而又迷离浪漫的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物境与我境交织融合,使诗人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放射出耀目的光彩。(摘编自霍雅娟《从李白的月亮诗看其豪放飘逸的诗风》)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借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写月诗不断出现在读者面前。B.虽然中国古代诗人很少用“月”来表达夫妻之间的温情,但是杜甫的《月夜》却开了先河。C.雪莱的《回声》以温柔的笔触,直接把月亮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足见其情怀无比浪漫。D.李白天才放逸,创造了“可乘”“可寄”“可衔”“可揽”……一系列“月”的意象,清新超逸。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静夜思》中出现了“月亮”“月光”两个意象,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它是李白写“月”诗的最高峰。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形式,论说了中外古诗中“月”这一意象寄寓的情思以及不同特点。C.如果中国古代诗人使用“月”这一意象仅仅是用来表达个人的私情,那么就很难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D.材料二引用了《古朗月行》一诗,这是为了证明李白擅长把丰富的内涵赋予“月”这一典型意象。18.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 )A.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C.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五、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黑夜的火车李朝德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列车在黑夜中呼啸着,载着心事重重的乘客飞驰向前。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忽闪而过,兴奋与激动转眼间成为远离的失落,那种感觉难于描述。10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时的沉默。但这沉默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车过村里,母子相距不过几百米,却不能相见。母亲沉默,我也沉默。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我们当然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完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放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1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我坚定地认为,是我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飘移,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的光明在哪里呢?返程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内外温差大,车窗内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的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昏黄灯光。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火车却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1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采用了倒叙手法,既写出了“我”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而生发出的悔意,又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 在去宣威和返回昆明的整个过程中,“我”经历了期盼、后悔、焦躁、愧疚、不甘心、紧张、激动等一系列情绪变化。C. 文章中插入小米田路口的一段,意在表现家乡在时代浪潮下的变化。“我”欣喜于故乡的发展,却也担心与母亲错过。D. 文章中三次写到“我”与母亲在电话中的交流,语言淳朴直白,情感表达克制,尤其是对话中的沉默,无声胜有声,打动人心。E. 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为读者展现了母子约定在黑夜的火车经过时相见的过程,真实感人。20.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分)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21.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2020年第2期)时,题目为《那一束光》,《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目,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4分)      六、作文(40分)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老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也常常听见父母对孩子说:“要听话哦。”小时候,父母和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听话的小朋友”,只有“听话的小朋友”才会被老师和父母喜欢。的确,“听话的小孩”是比较受人喜欢。这可以概括为“听话教育”。对此,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一、基础题B(A项,撇(piě)应为(piē), “深隧”应为“深邃”;C项,锲(qì)应为qiè;D项“畴码”应为“筹码”。2. D(A项“推脱”是推卸、开脱责任,此处是找借口拒绝,应为“推托”;B项“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误用,与句意不符。C 项“磨洋工”,指工作时拖延时间,也指工作懒散拖沓,此处应为“兜圈子”;D项“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正确。)3.B(妻子有意将声音延长,不能显示她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4.A(第①句没有使用夸张,是主人公的真实经历)5.B(A项第①句“刷新”与“新高峰”搭配不当;C项成份残缺,“技术”后应补上“空白”,作“填补”的宾语;第④句语序不当,“航天强国”与“航天大国”需调换位置。)6. C(首先突出“我们”这个主体,故①为首句;③与④比较,从意思上看,因诱惑而误入歧途比因美景而误人歧途更合情理;⑤与⑥比较,从语境上看,“目尽千里”更适合峰巅,而“一览无余”更适合平原,故选C。)7. C(新闻评论既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8.D(过去的经历和情绪在逐渐的更改自己的容颜,使得原本相识的人再次相遇时不能认出对方。后面一段点明了这首诗的感情主旨:是我们自己所思所想所为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自己,而不要责怪时光的逝去。这首诗传达的是要从自身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地面对生活。)二、文言文阅读9.C(①疑惑;②糊涂;③……的原因;④用来……的)10. A(同为判断句)11. B12. A(A.“不‘学’就不能增加知识,不‘问’就不能提出疑难”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第一段“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可知,正确的理解应是:不学就没有用来获得疑问的方法,不问就没有用来增广知识的方法。)参考译文:(甲)君子的学习一定是喜爱问的。问和学,是相互辅助地进行的。不学就没有用来获得疑问的方法,不问就没有用来增广知识的方法;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正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但是有时还不能在实际上应用;认识了事物的整体,但是有时还不能了解其中的细节,舍去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对)德才比自己高的人,问他(们)是用来破解自己的疑问,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到有德有才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比不上自己的人,问他(们)是用来求得(某一方面的)收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凭借(自己的〉能力强向能力不强(的人)提问,凭借(自己的)学问多向学问少(的人)提问”。(对)与自己水平相等的人,问他(们)是用来凭借问的内容共同研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互相诘问,详尽地探讨,从而明晰地辨别是非。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三、语言运用13.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众人”、“ 下”、“ 耻”各1分,共3分)14. ①携来百侣曾游 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食野之苹 ⑥羁鸟恋旧林 15.答案示例:“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校园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为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保护校园环境卫生,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一、养成习惯,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二、随时随地随手拾起地面上的垃圾,保持校园清洁;三、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做校园环境保护的推广者。让我们少一些不经意,多一些责任感,用心呵护我们的校园,做校园环境卫生的“绿色卫士”。复兴职校学生会2023年10月8日(内容合理2分,格式2分,字数1分。共5分)四、媒体文阅读16.B 17.C 18.B 五、课内阅读19. CE(文章中插入小米田路口的一段,主要是为了突出道口的狭窄和火车经过道口的时间之短,从而为下文母子的错过做铺垫。C项“表现家乡在时代浪潮下的变化”并非作者的写作意图,且“我’欣喜于故乡的发展”也于文无据。E项本文没有使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4分)20. 母亲总嫌时间过得慢,一个“常”字和两个“总”字的否定句,体现了哀怨的语气,表现出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以及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2分)21. 示例一 我喜欢《那一束光》,因为“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并且含蓄的表达主旨。①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②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③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不让我迷失人生的方向;④是那道光是对“我”内心思念母亲及思乡的抚慰,表现了“我”对母亲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而《黑夜的火车》这个题目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和作用。(每点1分,共4分) 示例二 我喜欢《黑夜的火车》,① “黑夜的火车”为文章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因为在黑夜,所以我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和母亲;又因为在火车上,我与母亲的相遇可能半秒也不到。②“我”明知和母亲瞬间的交会可能会望不到彼此,却依然执着与母亲相约,这是为了抚慰母子之间对彼此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亲情的深沉绵长,给读者留下悠长的惆怅。(每点2分,共4分)六、作文“听话教育”不能一刀挥下“XXX的孩子好听话啊!”曾经,这是大部分人对我小时候的评价。当时听到这些赞扬的时候,我还为自己受到了这么多表扬而欣然自喜。可是后来,我慢慢发现,好像人们对我的表扬都是这一句重复的话。而且,随着年岁渐长,如此对我进行评价,已经不合时宜了。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曾经是我的父母辈们一直坚信的真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下人们的一种共识。可是,永远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就真的那么好吗?诚然,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一定希望我们听话。因为那时候的我们,年纪还小,心智尚不健全,自理能力还很差。我们可能还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想法和做法,或者即使知道也没有足够的意志去坚持正确的想法和做法。这个时候,让孩子按照父母或保护人的意愿去活动,避免出现危险,这无疑是对的。可是,“听话教育”不能成为一张漫无边际的网,撒满教育的一切角落;“听话教育”不能成为一把迎头砍下的大刀,不顾一切地直冲而下。在叫孩子听话前,施教者必须应该先想好,什么问题、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必须贯彻“听话”,而什么内容可以随孩子们发挥,充分发展他们的儿童天性和多方面思维能力。对于“听话教育”,更有甚者,更是将这根“指挥棒”一直高悬于儿女的整个童年。他们认为,儿女们的一切思想、一切行为,必须在自己的指导和监督下方能稳健前行。比如,孩子应该读哪所大学、选什么专业、将来找什么样的男朋友(女朋友)。久而久之,孩子过的就不是他自己的人生,而是父母的“复制”人生;孩子的思想也不是他自己的思想,而是父母的“复制”思想了。所以,我认为,当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得到发展的时候,父母的叮嘱、关心、爱护是非常必要的,但已经不能总用“听话”两个字去进行抽象空洞的教育了。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特别是慢慢长大的孩子,势必在孩子的心灵里灌输一种观念:大人的话永远都是对的,自己只要按照他们的想法去执行就好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只是一个执行者,而不是一个思想者了。于是,孩子独立思维的发展就被限制了,独立行动的能力就被限制了,质疑与思考精神也被限制了。最终,他成了一个听话的唯唯诺诺的人。这是我们愿意见到的孩子吗?这是我们愿意培养的孩子吗?所以,我们不会一概反对“听话教育”,认为不能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而是应该给“听话教育”重新下一个定义:通过孩子的理解,本人独立的思维,批判性地去接受别人的话,而不能千篇一律地“听话”,不折不扣地“听话”。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听话教育”。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介绍了“听话教育”这一教育方式,但却没有对其进行评价。因此,思考与评价的任务,也就交到了写作者的手中。无可否认,“听话教育”可以让孩子变成乖孩子,可以让父母很省心,也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听话教育”,其实就是家长把孩子当成了达成某项目标的工具,你和孩子构建的都是“我与它”的关系,而并非平等的对话者关系。所以,在写作时,可以针对“听话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分别进行讨论,思考是否应当施行“听话教育”,或者在何时才可以施行“听话教育”。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生活中,跟孩子重建“我与你”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根本的出发点是家长放下“我”的功利心,让自己的本真触碰到孩子的本真,这就是伟大的“我与你”的相遇。当这种关系建立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与孩子其实是一体的,你们之间会产生心灵感应,很多话不需要说彼此都会明白。立意:1.“听话教育”应适时而行,而非“一听到底”。2.教育,应重平等心灵教育,而非工具教育。3.放下功利,重建“我与你”的心灵相遇。 700字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中检测2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