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测试题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1661),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1753)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顷;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
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2.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 )
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3.物种交流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传入美洲的植物有( )
①辣椒 ②水稻 ③甘蔗 ④葡萄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4.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且共同发展
5.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该种食物,教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种食物的是( )
A.马铃薯 B.小麦C.水稻 D.牛肉
6.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
7.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说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则说:你还要感谢( )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人从亚洲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8.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A.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
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
9.某学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
①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二、非选择题(1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芟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苞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材料二 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了2 000万到6 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
——摘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
选C。
2.
选A。
3.
选D。
4.
选B。
5.
选A。
6.
选C。
7.
选D。
8.
选C。
9.
选D。
10.
选C。
二、非选择题
11.
【解析】第(1)题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要从多角度分析,例如,新航路开辟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产量高利于解决中国当时的人地矛盾等。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物种种类增多、人地矛盾缓解、饮食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2)题“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按照材料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等体现的就是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工业革命密切全球的联系等因素。
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适应力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
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导致生态破坏。
(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扩大;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人口流动加剧。
品种
传入中国时期
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花生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烟草(烟)
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
番薯(红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时间
(年)
人口
(百万)
粮食总
产出
(千吨)
种植面积
(百万公顷)
粮食
单产
(千克/
公顷)
粮食
全部
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高中历史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