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登高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少陵集》《登高》《春望》《北征》《饮中八仙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诗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节拍要清晰,体现诗的韵律。语气要缓慢,沉重,读出“悲”的基调。首联 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颔联 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可重读、适当延长、有余韵;“萧萧”“滚滚”要拉长声音, 再现木叶和江水的形象,表现诗人不尽的愁绪哀思。颈联 是全诗的高潮,要提高声调,读得悲愤。重读 “悲”“常”,描绘长年飘泊之苦;重读“病”“独”,刻 画老病孤愁,以加重悲苦情绪。基调沉重,宜缓缓读出。尾联 含无限凄凉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 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找出诗中的意象)?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也----离乡万里。悲秋,时之凄惨也---时值悲秋常, 久旅也-----常年在外作客,羁旅之愁也---漂泊他乡百年,迟暮也-----人到老年多病,衰疾也-----体弱多病独,孑然孤“独”也 --孤独无依登台,倍思亲也----登上高处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苦”:极度;“恨”: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古今律诗的压卷之作,除了因为内容的丰富深沉外,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 1.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胡应麟说这首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2.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 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项脊轩志精品ppt课件</a>,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项脊轩,追念先祖,言其狭小,自号项脊轩,垣墙周庭,呱呱而泣,顾视无可置者,庭中通南北为一,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锦瑟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2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锦瑟优秀课件ppt</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李商隐,诗歌风格,写作背景,朗读赏析,内容之眼思华年,情感之眼惘然,诗歌主题,艺术手法,用典赏析,艺术风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将进酒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3721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将进酒精品课件ppt</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人生经历,创作背景,题目解析,初读课文,课文解读,才高八斗,情感脉络,主旨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