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精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a kJ·ml-1、P-O:b kJ·ml-1、P=O:ckJ·ml-1、O=O:d kJ·m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1 ml白磷反应放出的热量,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 kJB.(4c+12b-6a-5d) kJ
C.(4c+12b-4a-5d) kJD.(4a+5d-4c-12b) kJ
2.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B.“H—Cl→H+Cl”过程中放出热量
C.干冰升华过程放出热量
D.反应“C+H2O(g)CO+H2”中的能量变化可以用如图表示
3.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①Sn(白,s)+2HCl(aq)=SnCl2(aq)+H2(g) △H1
②Sn(灰,s)+2HCl(aq)=SnCl2(aq)+H2(g) △H2
③Sn(灰,s)Sn(白,s) △H3=+2.1kJ•ml-1
A.△H1>△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4.已知反应:①
②
③
则反应的为
A.B.
C.D.
5.已知在298K、1×105Pa条件下,2m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O2(g) ΔH=+242kJ·ml-1
B.2H2(g)+O2(g)=2H2O(l) ΔH=-484kJ·ml-1
C.H2(g)+O2(g)=H2O(g) ΔH=+242kJ·ml-1
D.2H2(g)+O2(g)=2H2O(g) ΔH=+484kJ·ml-1
6.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A.CaCO3=CaO+CO2B.CH4+CO2CO2+2H2O
C.C+CO2=2COD.2KOH+H2SO4=K2SO4+2H2O
7.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1mlH2完全反应放出akJ热量.已知:
(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键和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键所需能量
C.断开键所需能量约为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8.已知完全燃烧7.80g乙炔气体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389.9kJ的热。下列有关乙炔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在25℃和101 kPa下,1 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的热量,则下列属于H2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A. kJ/ml
B. kJ/ml
C. kJ/ml
D. kJ/ml
10.下列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Fe2O3(s)+3CO(g)=2Fe(s)+3CO2(g) ΔH=+26.7kJ·ml-1反应的能量变化
B.乙图表示碳的燃烧热
C.丙图表示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最高温度随V(NaOH)的变化(已知V1+V2=60mL)
D.已知稳定性顺序:B<A<C,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丁图
11.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实验(c)中若用NaOH固体测定,则测定数值偏高
12.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8.40kJ的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ΔH=-48.40 kJ·ml-1
B. ΔH=-5 517.6 kJ·ml-1
C. ΔH=+5 517.6 kJ·ml-1
D. ΔH=-48.40 kJ·ml-1
13.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kJ/ml
D.1mlCO2(g)和1mlH2(g)反应生成1mlCO(g)和1mlHH2O(g)要放出41kJ的热量
14.在25℃、101 kPa下,1 ml白磷(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4 ml红磷(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红磷转化为五氧化二磷是吸热反应
B.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
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
D.等质量的红磷比白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15.盖斯定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一系列转化,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A→F的B.
C.C→F的D.
二、填空题
16.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有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
(1)氢能被称为绿色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
(2)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计算氢气、一氧化碳及甲烷的热值_______,并据此说明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_______。
(3)你认为用氢气作为气体燃料需解决哪些问题__________?
(4)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制取氢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选出你认为最适合作为将来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可将还原为甲烷,反应为。科研人员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催化剂表面上与的反应历程,前三步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用“。”标注,表示过渡态。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过渡态的过程会___________(填“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反应历程中最小能垒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已知断开1键、1键、1键需要的能量分别是436、391、946,则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8.回答下列问题
(1)当今,世界多国相继规划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因此,研发二氧化碳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为研究热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煤、石油及其他含碳化合物的燃烧。已知25℃时,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表:
则25℃时,和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重整是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该重整反应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a.
b.
c.
d.
e.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a的___________(写出一个代数式即可)。
(3)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反应:___________。
已知反应相关的键能数据如下:
19.当今社会,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乙烷、二甲醚的燃烧热较大,可用作燃料。如图表示乙烷、二甲醚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
(2)乙烷的燃烧热________。
(3)等物质的量的比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多”或“少”)。
(4)根据题图写出表示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从环保角度分析,放出相同的热量时选择________(填“乙烷”或“二甲醚”)作为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
名称
化学式
名称
化学式
氢气
H2(g)
-285.8
乙烷
C2H6(g)
-1559.8
一氧化碳
CO(g)
-283.0
乙烯
C2H4(g)
-1411.0
甲烷
CH4(g)
-890.3
乙炔
C2H2(g)
-1299.6
甲醇
CH3OH(l)
-726.5
蔗糖
C12H22O11(s)
-5640.9
乙醇
C2H5OH(l)
-1366.8
苯
C6H6(l)
-3267.5
物质
燃烧热 ()
化学键
键能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中放出热量=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的总能量-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总能量。由图可以看出:P4中有6ml的P-P,5ml的O2中含有5mlO=O,1ml的P4O10中含有4ml的P=O,12ml的P-O,故该反应中放出能量=(4c+12b)kJ-(6a+5d)kJ=(4c+12b-6a-5d) kJ。
故选B。
2.D
【分析】由图可知,生成物能量大于反应物能量,图示表示的为吸热反应;
【详解】A.Na与H2O的反应放出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H—Cl―→H+Cl”断键吸收能量,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过程吸收能量,反应为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碳与水反应是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A.依据盖斯定律,由②−①可得反应③,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ΔH3=ΔH2−ΔH1>0,所以ΔH1<ΔH2,故A错误;
B.根据反应③Sn(灰,s)Sn(白,s)可知,温度高于13.2℃时,灰锡会转变为白锡,所以在常温下,锡以白锡状态存在,故B错误;
C.根据反应③Sn(灰,s)Sn(白,s) △H3=+2.1kJ•ml-1可知,由灰锡变为白锡会吸热反应,故C错误;
D.根据根据反应③Sn(灰,s)Sn(白,s)可知,温度低于13.2℃时,白锡会转变为灰锡,而灰锡以粉末状态存在,即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侧重考查学生盖斯定律和物质存在形式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4.D
【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①×3+②×2—③×2得到反应,则反应的=,故选D。
5.A
【分析】由2m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ΔH=-484 kJ/m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ΔH=-484 kJ/ml或H2(g)+O2(g)=H2O(g)ΔH=-242 kJ/ml。
【详解】A.由分析可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水蒸气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为吸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O(g)=H2(g)+O2(g) ΔH=+242 kJ/ml,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2m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ΔH=-484 kJ/ml,不是液态水,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g) ΔH=-242 kJ/ml,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2m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ΔH=-484 kJ/ml,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该图示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A.CaCO3分解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甲烷和氧气的反应为燃烧反应,燃烧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图像,且该反应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已知H2和I2燃烧生成2HI是一个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正确;
B.已知H2和I2燃烧生成2HI是一个放热反应,断开键和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键所需能量,B错误;
C.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则有:-akJ=bkJ+ckJ-2E(H-I),则2E(H-I)=(a+b+c)kJ,断开键所需能量约为,C正确;
D.由于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和,2mlH2不能完全反应,故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D正确;
故答案为:B。
8.C
【详解】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l,7.8g乙炔的物质的量,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释放389.9kJ能量,则1ml乙炔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释放1299.6kJ能量,则乙炔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C。
9.D
【详解】在25℃和101 kPa下,1 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的热量,则1 ml H2(即2 g H2) 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Q=142.9 kJ×2=285.8 kJ。燃烧热是1 ml 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H2燃烧产生的稳定氧化物是液态H2O,故表示H2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kJ/ml,故合理选项是D。
10.D
【详解】A.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 ΔH=+26.7kJ·ml-1为吸热反应,与图示不符,选项A错误;
B.C的燃烧热是指1ml C完全燃烧生成CO2(g)时的焓变,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选项B错误;
C.H2SO4、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当二者体积比为1∶2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混合液温度最高,此时H2SO4溶液为20mL,NaOH溶液为40mL,选项C错误;
D.稳定性B<A<C,根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可知,物质的能量:B>A>C,故A→B为吸热反应,B→C为放热反应,A→C为放热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D
【详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等质量的铝片与铝粉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B错误;
C.铁的导热性良好,换用铁制搅拌棒后会有热量损失,导致测定的数值偏低,C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使测定的数值偏高,D正确;
故选D。
12.B
【分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②标明吸热还是放热,ΔH>0时为吸热,ΔH<0时为放热;③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要对应。
【详解】A.H2O的状态标错,A错误;
B.1gC8H18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8.40kJ的热量,1mlC8H18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5517.6kJ的热量,热方程式准确无误,B正确;
C.本题为放热,ΔH<0,C错误;
D.能量变化与物质变化未对应,D错误;
答案选B。
13.B
【详解】A.根据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根据图示,1ml CO(g)和1ml H2O(g)生成1ml CO2(g)和1ml H2(g) 放出热量,则1ml CO(g)和1ml H2O(g)的总能量大于1ml CO2(g)和1ml H2(g) 的总能量,B正确;
C.根据图示,1ml CO(g)和1ml H2O(g)生成1ml CO2(g)和1ml H2(g) 放出热量41 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 = -41 kJ/ml,C错误;
D.根据图示,1ml CO2(g)和1ml H2(g) 反应生成 1ml CO(g) 和1ml H2O(g),总能量升高,要吸收41kJ的热量,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 由图可知,由红磷转化为五氧化二磷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 由图可知,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
C. 由图可知,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白磷比红磷能量高,等质量的红磷比白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A.根据题图可知,F→A的,则A→F的,故A正确;
B.循环一周后,反应热之和为0,由图可知,,故B错误;
C.F→C的,则C→F的,所以C→F的,故C正确;
D.A→D的,D→A的,二者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故D正确;
故选B。
16.(1)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由水又可制得氢气,氢气具有可再生性
(2) 142.9kJ、10.11kJ/g、55.64kJ/g 清洁、热值高
(3)降低制取氢气的生产成本;安全、大量地储存氢气
(4) C+H2O(g)CO+H2 因为利用热能、电能制取氢气都是以有限的能源制取新的能源,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所以最适合将来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详解】(1)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对环境无污染的水,且水又可制得氢气,氢气具有可再生性,所以氢能被称为绿色能源,故答案为: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由水又可制得氢气,氢气具有可再生性;
(2)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由表格数据可知,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的热值分别为=142.9kJ/g、≈10.11kJ/g、≈55.64kJ/g,由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热值高可知,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清洁、热值高,故答案为:清洁、热值高;
(3)氢气的密度小、极易燃烧难以储存和运输,工业上常用电解水、太阳能分解水、烃焦炭和与水蒸气反应等方法制取氢气,但制取氢气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如何降低制取氢气的生产成本,安全、大量地储存氢气是用氢气作为气体燃料亟待解决的问题,故答案为:降低制取氢气的生产成本;安全、大量地储存氢气;
(4)工业上常用电解水、太阳能分解水、烃焦炭和与水蒸气反应等方法制取氢气,因为利用热能、电能制取氢气都是以有限的能源制取新的能源,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所以最适合将来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其中碳与水共热反应制备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g)CO+H2,故答案为:C+H2O(g)CO+H2;因为利用热能、电能制取氢气都是以有限的能源制取新的能源,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所以最适合将来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17.(1) 吸收热量
(2)
【解析】(1)
由题图可知,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过渡态,其能量低于反应物能量,该过程会吸收热量;题图中第三步反应的能垒最小,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在反应中,断裂3键、1键共吸收的能量为,形成6键放出的能量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8.(1)6+3 H2(g)= △H=
(2)-
(3)-46
【详解】(1)①+O2(g)= CO2(g)△H1=-393.5kJ/ml,②H2(g)+ O2(g)=H2O(l) △H2=-285.8kJ/ml,③+ O2(g)= +CO2(g)+6H2O(l) △H3= kJ/ml,根据盖斯定律:[①×12+②×6]×-③可得:6+3 H2(g)= △H=;
(2)根据题目所给出的反应方程式关系可知:a=b+c-e=c-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3)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2+3×-(×3+326+)-2×=-46;
19.(1)
(2)
(3)少
(4)
(5)乙烷
【分析】(1)
依据原子守恒分析可知氢原子守恒,6a=2,a=,故答案为:。
(2)
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1313ml乙烷完全燃烧放热520kJ,所以1ml乙烷完全燃烧放热为520kJ×3=1560kJ,则乙烷的燃烧热△H=,故答案为:。
(3)
反应物气态比液态能量高,则等物质的量的比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少,故答案为:少。
(4)
结合状态及焓变可知二甲醚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485 kJ,则1 ml二甲醚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
图中生成等量二氧化碳时乙烷燃烧放热多,则从环保角度分析,放出相同的热量时选择乙烷作为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故答案为:乙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练习第15讲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5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作业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