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综合训练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2.黄鼬(俗称“黄鼠狼”)主要捕食鼠类,它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B.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
C.释放臭气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D.臭气作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
3.向日葵是一种能够对光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植物。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引起向日葵向光性弯曲的信息属于( )
A.行为信息B.化学信息C.遗传信息D.物理信息
4.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这个事实说明( )
A.生命活动的进行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5.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核基因对细胞代谢的控制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等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B.兴奋传递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识别并进入后神经元实现了兴奋的单向传递
C.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均与生长素的信息传递作用有关
D.草原中狼与野兔通过对方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6.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中,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围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的兴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D.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7.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 公鸡打鸣属于行为信息
C.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 各种类型的信息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可进行双向传递
8.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 B.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
C.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 D.扎稻草人恐吓麻雀
9.(蜜露+信息传递)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B.蚂蚁吃“蜜露”,蚜虫的同化量传递到蚂蚁
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D.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0.食叶性害虫美国白蛾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周氏啮小蜂能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蛹内,并在其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但在引入柄腹柄翅缨小蜂数年后,柄腹柄翅缨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都属于消费者
B.在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之间存在着能量流动且是单向的
C.柄腹柄翅缨小蜂的引入可能会降低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美国白蛾防治虫害属于化学防治
11.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几乎完全依赖自身发出的声波。某些种类的灯蛾也能发出声波干扰蝙蝠的“回声定位”,并使其堵塞或失灵,从而干扰蝙蝠对其的捕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蝙蝠与灯蛾发出的超声波属于行为信息
B.蝙蝠与灯蛾通过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
C.蝙蝠与灯蛾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蝙蝠的种群数量会制约灯蛾的种群数量
12.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13.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14.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蝴蝶的种群密度
C.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也可来自于非生物环境
D.为防止果树遭受鸟害,用音响设备模拟天敌声音驱赶鸟属于机械防治
15.在某草原上存在甲、乙和丙三种主要牧草,牛羊对牧草喜食程度为甲>乙>丙,放牧强度越大,收割草地上的生物量越小。牛羊对牧草的啃食造成的损伤能促进牧草产生和积累单宁,使牧草的口感变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牧草返青后能为牛羊提供物理信息
B.过度放牧可能导致牧草发生群落演替
C.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D.牧草防御机制的形成是牛羊与牧草共同进化的结果
二、填空题
16.“迷惑展示”是指用固定刻板的动作诱骗捕食者远离的仪式化行为。许多鸟类特别是正值孵卵的鸟类,面对突然来临的扣食者会做出假裝受伤、拖着折凘的翅膀蹒跚前进或模仿老鼠跑步等吸引排食者注意的行为,从而使捕食者远离巢穴。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捕食者,鸟类做出假装受伤等现象属于_______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2)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据此分析,通过“迷惑展示”,可降低种群的_______,防止种群密度的降低,从而达到减轻捕食者造成的危害。
(3)某种鸟类以草籽和食草昆虫为食,则其属于第____营养级,食草昆虫同化的能量不能全部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20年肆掠非洲的蝗灾,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罪魁祸首是一种栖息在沙漠中的短角蝗虫——沙漠蝗。蝗虫与干旱往往形影不离,俗话说“旱生蚂蚱涝生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跳蝻为沙谟蝗的幼虫,在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常用_____法。
(2)影响蝗灾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蝗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_____(至少答出2点)。
(3)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防治技术。常用方法有:一是运用蝗虫信息素如促成熟信息素群居信息素等来破坏蝗虫的群集行为,以阻止其群集起飞和迁飞,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_____具有重要作用;二是采用蝗虫的病原微生物(如微孢子虫)加以防治, 微孢子虫与蝗虫之间为_____关系;三是通过养鸡、养鸭防治蝗虫,既能减少_____,获得生态效益,又可通过养鸡养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18.池塘淡水养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鱼类养殖为主的精养池塘,一般生产水平较高,投资小,收益大。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池塘鱼类养殖中要采用立体养殖法,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________________。
(2)某种鱼在排卵时还能释放激素以吸引雄鱼前来排精,以促进卵子受精,这种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
(3)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类,则鱼类产量将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物质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述现象中,物质X分别在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20.蒙古草原某区域的主要食物链由草→蒙古兔→狼构成。该食物链能量流动如下表所示,单位是。
(1)能量从蒙古兔传递到狼的效率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蒙古兔比狼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__调查蒙古兔种群密度。若标记的蒙古兔有部分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偏大或偏小)。
(3)狼和蒙古兔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和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的形式进行。
(4)狼能够依据蒙古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蒙古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1.榕树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植食性昆虫和肉食性蜘蛛,而杜鹃主要以植食性昆虫为食物,也捕食蜘蛛和植物种子。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中,物质X分别在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
3.若在上述榕树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的天敌和乙昆虫的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2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保护区周围的农田被弃耕,成为保护区的一部分。弃耕后的农田先后长出荒草、灌木等植物,并迁来了兔、狼等动物。如图为该区域能量流动的一部分,①~⑤分别表示相关能量,其中①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②③均表示摄入量。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_______演替;演替为灌木阶段后,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的能力。
(2)④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兔的同化量;兔同化的能量中,未在图中画出的部分为_______。植物与兔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
(3)狼根据兔留下的气味捕猎兔,兔根据狼的气味躲避狼,此为_______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是无机环境或生物,如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蝙蝠通过自身发出声波,对捕食目标进行“回声定位”;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2.答案:B
解析:黄鼬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在遇到威胁时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臭气作为化学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综上,B错误
3.答案:D
解析:
4.答案:C
解析: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5.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核基因对细胞代谢的控制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等遗传信息传递过程,A正确。兴奋传递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识别后一般不进入后神经元,B错误。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和茎背地生长都是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进行调节的结果,C正确。草原中狼与野兔通过对方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D正确。
6.答案:D
解析:雌蛾分泌的物质是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利用性外激素扰乱雌雄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7.答案:C
解析:
8.答案:A
解析: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能力。蚂蚁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了一定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蜜露”属于蚜虫的粪便,其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B错误;据题干信息,报警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该信息可以在蚜虫间传递,也可以在蚜虫与蚂蚁间传递,C正确;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蚜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10.答案:D
解析: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的蛹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故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周氏啮小蜂属于消费者,而美国白蛾是食叶性害虫,也属于消费者,A正确。周氏啮小蜂捕食美国白蛾的蛹,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由美国白蛾的蛹流向周氏啮小蜂,B正确。柄腹柄翅缨小蜂引入后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食叶性害虫美国白蛾可能因失去天敌而危害农作物,导致生物种类减少,降低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美国白蛾防治虫害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共同进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分析判断能力。蝙蝠和灯蛾发出的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蝙蝠与灯蛾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在相互选择中实现共同进化,B正确;蝙蝠和灯蛾都可以发出超声波,互相影响,说明其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正确;蝙蝠可以捕食灯蛾,捕食者数量增加可造成被捕食者数量减少,D正确。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共同进化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概括与判断能力。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从而吸引昆虫的天敌,使植物免受虫害,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A项正确;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启动抗虫反应,这是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的结果,B项正确;烟粉虱合成的Bt56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据此可推测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抗虫反应能正常进行)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慢,C项错误;若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由于Bt56蛋白被水解,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不能被抑制,则烟粉虱的数量不能迅速增长,所以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D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割裂的绿孔雀栖息地间建立联系,可促进绿孔雀之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出生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可通过提高出生率增加绿孔雀的数量,B正确;雄鸟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1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开花期受到日照时间长短影响,日照属于物理信息,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正确;蝴蝶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鸟类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C正确;用音响设备模拟天敌的声音驱赶鸟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15.答案:C
解析:牧草返青后能为牛羊提供信息,这是通过牧草的颜色传递信息的,属于物理信息,A项正确;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生物种类减少,可能导致草地发生群落演替,优势种群不再是牧草,B项正确;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但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C项错误;牧草防御机制的形成是牛羊与牧草共同进化的结果,使两者都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D项正确。
16.答案:(1)行为;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死亡率
(3)二、三(回答不全不给分);其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回答不全不给分)
解析:
17.答案:(1)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样方
(2)水分(或干旱)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严重破坏农作物,引发粮食危机;啃食草场,影响畜牧业;加速生态环境退化
(3)种群的繁衍(或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寄生 农药使用量(或环境污染)
解析:(1)判断不同物种的依据是彼此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不同的物种。跳蝻为蝗虫的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2)依题干信息,“旱生蚂蚱涝生鱼”可知,影响蝗灾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水分;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蝗灾的影响表现在会严重破坏农作物,引发粮食危机;啃食草场,影响畜牧业;加速生态环境退化。
(3)蝗虫信息素能在种群内实现信息传递,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具有重要作用。病原微生物(如微孢子虫)与蝗虫之间为寄生关系;通过养鸡、养鸭防治蝗虫,既能减少农药使用量,获得生态效益,又可通过养鸡养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18.答案:(1)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不同空间的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2)化学;生物种群的繁衍
(3)降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或食物链长能量散失多)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池塘鱼类养殖中要采用立体养殖法,该养殖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合理密养能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种类的鱼在排卵时还能释放激素以吸引雄鱼前来排精,以促进卵子受精,有利于该种群繁衍后代,这种激素属于化学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类所处的营养级高于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获得的能量低于草食性鱼类,因此,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类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类,鱼类产量将降低。
19.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解析:
20.答案:(1)3%;蒙古兔比狼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标志重捕法;偏大
(3)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1)能量从蒙古兔传递到狼的传递效率=狼的同化量÷兔的同化量×100%=4.5×108÷1.50×1010×100%=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蒙古兔比狼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蒙古兔比狼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若标记的蒙古兔有部分被狼捕食,在公式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其中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3)狼和蒙古兔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4)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1.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3.甲昆虫的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
解析:
22.答案:(1)次生;阳光等环境资源
(2)不属于;兔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②-④)/①×100%
(3)化学;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1)弃耕农田中含有土壤、种子等,因此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为灌木阶段后,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④属于植物同化的能量,不属于兔同化的能量;兔同化的能量中,未在图中画出的部分为兔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植物与兔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②-④)/①×100%。
(3)狼和兔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草
蒙古兔
狼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a href="/sw/tb_c400391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节 生态工程同步训练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a href="/sw/tb_c40039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步测试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a href="/sw/tb_c400390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后练习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