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人教A版)9.1.2分层随机抽样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480906/0-17102324423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数学(人教A版)9.1.2分层随机抽样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480906/0-17102324424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数学(人教A版)9.1.2分层随机抽样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5480906/0-171023244249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数学教案
数学必修 第二册9.1 随机抽样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二册9.1 随机抽样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分层随机抽样的定义,比例分配,例题巩固,反思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9.1.2 分层随机抽样
学科
数学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
教材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数学必修第二册A版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 8 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概念,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必要性;
掌握各层样本量比例分配的方法,会用分层抽样得到的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2.在课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抽样方法的多样性,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恰当的抽样方法获取样本数据;
3.关注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强化抽样思想,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二、重难点
重点: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步骤;
难点:比例分配分层随机抽样中,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引入
一、复习回顾
抽样调查是获取统计数据的重要途径。
在抽样调查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的情况进行估计和推断。
我们学习了一种基本的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是很多抽样方法的基础。并且,可以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为了获得较好的估计效果,样本的代表性是抽样调查的核心问题。
二、问题情境
树人中学高一年级有712名学生,为调查其平均身高,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高一年级学生中,抽取一个样本量为50的样本。样本的身高变量值(单位:cm)如下:
可以计算出,样本均值为162.72 .
可以估计:树人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2.72cm .
复习简单随机抽样,强调“样本的代表性”。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数据,回顾简单随机抽样中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方法,为本节课做铺垫。同时,创设本节课的问题情境。
新课
为了考查简单随机抽样的估计效果,从树人中学医务室得到了高一年级学生身高的所有数据.
计算得出,高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5.0cm .
问题1:为什么样本平均数大幅度地偏离了总体平均数?
问题2:为什么运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的样本中,
会出现“极端”样本?
(1)高一年级学生的身高差异较大;
(2)样本抽取的随机性.
简单随机抽样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改进.
问题3:在样本量相同且样本量不大时,你认为总体中个体差异的大小对估计效果有什么影响?
从以上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一个个体,来估计总体的平均长度,总体1效果好
在样本量相同且样本量不大时,总体中的个体差异越小,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效果越好.
因此,减少总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能够减少“极端样本”的出现,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估计效果,也是改进抽样方法的思路。
方法:
(1)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相近的样本划分为同一组;
(2)在每一组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3)汇总,得到样本.
样本在各个组中都有代表,减少了“极端样本”的出现,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问题4:通过哪些信息对学生分组,可以使得同组的学生身高差异较小呢?
年龄、性别…
(1)高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差异不大,年龄对身高影响不大;
(2)性别和身高存在密切相关,很明显,高中男生的身高普遍高于女生的身高,而相同性别的身高差异相对较小。
因此,我们可以把高一年级学生分成男生、女生两组,再对男生、女生分别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在树人中学高一年级的712名学生中,男生有326名、女生有386名,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
思考:样本量在男生、女生中如何分配?
方案一: 按男生、女生在全体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分配.
每个学生被抽到的可能性都相等.
方案二: 等额分配.
男生、女生被抽到的可能性不都相等.
从样本的结构上分析,方案一,根据总体中男女生比例抽取,得到的样本结构与总体更相近。因此,按比例分配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
n男=326712×50≈23,n女=386712×50≈27
从男女生中分别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23人和27人,汇总,就可以得到样本量为50的样本。
回顾以上的抽样方法,归纳其操作步骤。
(1)把高一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个有明显差异的组;(子总体)组内个体差异小、组间个体差异大
(2)在每一个组中,分别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3)把两个组中抽取的样本汇总,作为总样本.
三、分层随机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按一个或多个变量把总体划分成若干个子总体,每个个体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子总体,在每个子总体中独立地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再把所有子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合在一起作为总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分层随机抽样. 每一个子总体称为层.
注意:
(1)每个个体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子总体,也就是各层互不相交。
(2)在每层中独立地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因此,简单随机抽样是分层随机抽样的基础。
(3)组、子总体也称为层。
1.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
(1)适用范围:总体中个体差异较大.
(2)目的:减少“极端”样本的出现,
使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2.分层随机抽样的一般步骤:
(1)分层:根据已掌握信息,将总体分成互不相交的层;
(2)定量:计算各层中抽取的个体数;(比例分配)
(3)抽样: 在各层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个体,
合在一起作为总样本.
接下来,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比例分配。
比例分配,按各层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分配样本量。
每层样本量= 各层样本量总体的个体数×总样本量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该层个体数”移到等式左边,
得到:每层样本量该层个体数=总样本量总体的个体数
即:每层的样本量与各层的大小成比例。
四、比例分配:
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如果每层样本量都与层的大小成比例,那么称这种样本量的分配方式为比例分配.
总样本量总体个体数=各层的样本量各层的个体数
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的一般步骤:
总体 子总体 样本
例1 在下面的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1)在某厂生产的20辆汽车中抽取4辆进行质量检验;
(总体中个体较少,无明显差异——简单随机抽样)
(2)已知学校教职工中,不到35岁的有80人,35到49
岁的有70人,50岁以上的有50人,为了了解学校教职工
的身体健康状况,从中抽取20人进行调查.
(总体有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分层随机抽样)
例2为了调查老师对统计软件的了解程度,某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A、B、C三所学校抽取60名教师进行调查,已知A、B、C三所学校分别有180、 270、90名教师,如果样本按比例分配,求A、B、C学校分别应抽取的教师人数.
方法一:按各层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分配样本量。
解:A学校抽取的教师人数为:180540×60=20,
B学校抽取的教师人数为:270540×60=30,
C学校抽取的教师人数为:90540×60=10,
方法二:比例分配中,各层样本量与层的大小, 成比例。
解:A学校抽取的教师人数为:60540×180=20,
B学校抽取的教师人数为:60540×270=30,
C学校抽取的教师人数为:60540×90=10,
反思:整理本题中,每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和样本量,观察,有什么特点?
三个学校的教师人数之比,样本量之比,都是2:3:1
也就是说:各层抽取的样本量之比 = 总体中各层个体数之比
所以,按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相近。
归纳: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具有以下特点:
(1)各层样本量=该层个体数总体的个体数×总样本量;
(2)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
每层样本量该层个体数=总样本量总体的个体数
(3)各层抽取的样本量之比等于总体中各层个体数之比。
例3 某集团有甲、乙、丙三个分公司,甲公司有员工500名,乙公司有员工800名,丙公司有员工300名.为了了解集团员工对企业改革的态度,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若干名员工进行访谈.若样本按比例分配,甲公司抽取了10名员工.求乙公司和丙公司抽取的员工数.
方法一:各层样本量=各层个体数 总体个体数 ×样本量
解:设乙、丙公司抽取的员工数分别为x、y.
10500=x800=y300, ∴x=16,y=6
乙、丙公司抽取的员工数分别为16、6 .
方法二: 各层抽取的样本量之比=总体中各层个体数之比.
解:设乙、丙公司抽取的员工数分别为x、y.
10:x:y=500:800:300 ∴x=16,y=6
乙、丙公司抽取的员工数分别为16、6 .
例4 按比例分配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得到树人中学高一年级容量为50的样本数据(单位: cm ):
男生:
女生:
(1)估计高一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 170.6cm
(2)估计高一年级女生的平均身高. 160.6cm
(3)估计高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
(4)计算男、女生的总样本平均数.
三、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问题5:分层随机抽样中,是否可以直接用样本平均值
估计总体平均值?为什么?
包含的个体数
各个个体
的变量值
抽取的样本量
样本的各个个体变量值
第1层
M
X1,X2,⋯XM
m
x1,x2,⋯xm
第2层
N
Y1,Y2,⋯YN
n
y1,y2,⋯yn
(1)求样本平均数:
第1层的样本平均数:
第2层的样本平均数:
总体的样本平均数为:
(2)求总体平均数:
第1层的总体平均数:
第2层的总体平均数:
总体平均数为:
在每层的简单随机抽样中,
可以用 x估计X;可以用y估计Y;
可以用MM+Nx+NM+Ny估计总体平均数。
思考:与样本平均数对比,它们有什么关系?
x系数不同,y系数也不同。
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中,
MM+Nx+NM+Ny=mm+nx+nm+ny=样本平均数
可以直接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
四、估计效果
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高一年级的学生中抽取了10个样本量为50的样本,计算出样本平均数.
注:黄线表示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身高的平均数.
问题6:
(1)观察平均数的图形表示,你有怎样的发现?
(2)与上一节相同样本量的简单随机抽样的结果比较,
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
(1)与简单随机抽样的结果比较,分层随机抽样并没有明显优于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平均数更均匀,简单随机抽样中出现比较“极端”的样本,而分层随机抽样中几乎没有出现;
(3)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时,只要选取的分层变量合适,分层随机抽样的效果一般会好于简单随机抽样样.并且,分层随机抽样时,不仅能得到总体的估计,还能得到每层的估计。
通过样本均值估计的平均身高,与实际平均身高的对比,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引导学生发现“极端”样本对估计效果的影响,体会样本的随机性、改进抽样方法的必要性。
在对比中,发现总体中个体差异,对估计效果的影响,形成改进抽样方法的思路。
初步体会分组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辅助变量划分总体,体会分层的方法。
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样本量,体会等比例分配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相近。
引导学习回顾新方法的在步骤,归纳分层随机抽样的定义。
分析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
强调分层随机抽样的一般步骤
从比例分配的特点中分析,形成比例分配的定义
用图示,强调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的一般步骤。
通过具体问题,感受两种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培养学生的抽样思想。
通过问题解决,体会样本量比例分配的方法。
通过例题再次分析,强调比例分配的分层抽样中,每个个体被抽中的可能性相等,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一致。
归纳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
灵活应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解题,巩固知识和方法。
每一层的样本数据都由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直接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发现总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的一致,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探究规律的证明,提升学生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意识。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的学科素养。
引导学生应用简单随机抽样中均值关系,及比例分配的特点,进行等价转化,实现证明,体会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中,蕴含的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思想。
引导学生观察图象,认识到样本的随机。
正确认识分层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和估计效果,在理解样本随机性的基础上,正确评价抽样方法,并能够根据问题特点选择抽样方法,培养学生的抽样思想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意识。
例题
五、例题巩固
例5 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中,总体分为2层,第1层的样本量为20,样本平均数为3,第2层的样本量为30,样本平均数为8,请估计该总体的平均数.
解:由样本平均数
可以估计该总体的平均数为6
通过例题,巩固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中,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方法。
总结
六、反思收获
1.分层随机抽样的步骤:
(1)分层:
(2)定量:一般采用比例分配
每层样本量该层个体数=总样本量总体的个体数
(3)抽样:
2.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
(1)适合于个体差异也较大的情形;
(2)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3)用样本不仅可以估计总体均值,还可以估计各层均值.
2.分层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
方法
适用范围
联系
简单随
机抽样
从总体中
逐个抽取
总体中的
个体较少
分层随机抽
样中,各层
独立进行简
单随机抽样.
分层随
机抽样
总体分层,
分层抽取
总体中的个
体差异较大
3.抽样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意识
回顾分层抽样的特点和必要性,并认识分层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关注学生统计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抽样思想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意识.
作业
教材第184页 练习 第1、3、4题
第1题:数据x1,x2,⋯,xm 的平均数为,数据y1,y2,⋯,ym 的平均数为,证明:
第2题: 高二年级有男生490人,女生510人,张华按男生、女生进行分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得到男生、女生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70.2cm和160.8cm.
(1)如果张华在各层中按等比例分配样本,总样本量为100,那么在男生、女生中分别抽取了多少?在这种情况下,请估计高二年级全体学生的平均身高.
(2)如果张华从男生、女生中抽取的样本量分别为30和70,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估计高二年级全体学生的平均身高更合理?
第3题:要调查全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中患色盲的比例,小明根据性别对总体进行分层,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请你查阅有关资料,说说这样的分层是否合理.你觉得在选择分层变量时应注意什么?
巩固强化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方法,继续强化学生对抽样的认识,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方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9.1 随机抽样获奖教案及反思,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9.1 随机抽样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课本,引入新课,新知探究,典例分析,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9.1 随机抽样教案,共7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