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4 *树和天空随堂练习题
展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文艺学、美学在内,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流于灰色和凋谢。美学要回归大众的 ① 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头讲章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 ② 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 ③ 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B.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C.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D.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也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就是主观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 ① ,就形成意象。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成三类。意象最基本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与事,借以表达思想情感,因此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 ② ,此类意象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诗歌作品更加形象生动。最后一类是象征性意象,象征性意象往往寄寓某种特定的意蕴或表达某种深刻的哲理。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当然, ③ 。如狼可以象征残暴、贪婪,也可以象征自由、孤独等。
学习创作诗歌,可以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描述、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抒发心志或暗示情感,这样诗歌才能耐咀嚼,有诗味。如下面这首小诗,借“梅”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梅
一片花瓣
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
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
4.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文中《梅》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
◆阅读理解
(一)阅读《迷娘》(之一),完成6~7题。
6.本诗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其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7.如何理解《迷娘》(之一)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个称呼?
(二)阅读《致大海》,完成8~9题。
8.从思想内容 上看,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概述每部分的内容。
9.普希金笔下的大海有什么特征?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三)阅读《自己之歌》(节选),完成10~11题。
10.本诗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自己的形象的?
(四)阅读《树和天空》,完成12~13题。
12.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
13.本诗中的意象“树”“天空”“我们”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课时把关练参考答案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1.丰富多彩 日新月异 古今中外(①处语境强调的是“生活实践”的丰富,应填“丰富多彩”。②处语境强调“艺术和审美实践”发展或进步迅速,应填“日新月异”。③处,综观整个文段,应填“古今中外”。)
2.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应改为“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据此排除A项;二是成分残缺,应在“自然与生活的关注”前面加上“对”,据此排除B项;三是搭配不当,“展开……新潮”应改为“掀起……新潮”,排除C项。故选D。)
3.构成:本体是中国画中的“远山”和“近水”;喻体是“黛”和“烟”。表达效果:①“远山如黛”形容远山的颜色凝重得宛若女子黛色的眉,“近水含烟”指近处的水面像是附着了雨水,烟雾袅袅:②这里把中国画中的“远山”“近水”比作女子黛色的眉和缥缈的“烟”,形象生动,富有意境,真切表现出了中国画的特点。(“远山如黛”把“远山”比作“黛”,注意抓住“黛”的颜色特征和“眉如青黛”的传统说法来理解;“近水含烟”把“近水”比作“烟”,注意抓住“水”与“烟”在朦胧、迷蒙等方面的相似性特点来分析。还要注意,“远山”和“近水”指的是中国画中的山水形象,分析效果时要结合中国画的特点。)
4.①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融合 ②第二种是比喻性意象 ③同一意象也可以有多重象征意义(①处,由“‘意’就是主观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可知,“意象”是二者的结合,故此处可填写“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融合”。②处,由“可将意象分成三类……描述性意象……最后一类是象征性意象……”可知,此处要填写第二种意象;由“此类意象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诗歌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可知,此处可填写“第二种是比喻性意象”。③处,由后文“狼可以象征残暴、贪婪,也可以象征自由、孤独等”可知,同一个意象可能会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故可填写“同一意象也可以有多重象征意义”。)
5.[示例]
船
一片风帆
是一缕乡思
高挂起乡思
你承载了沧桑和希望
(题目要求仿照《梅》的写法和形式另写一首小诗,从写法上看,“梅”在这里是象征性意象,“一片花瓣/是一滴生命”,赞美了其勃勃生机,象征着生机和春意;“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象征着梅花有甘于奉献、勇于探春的精神。注意选取的意象要有象征意义,创作时要选择该事物的典型部位来表达其象征意义。如“船”“松”等,选择其“风帆/木桨”“老根/松针”等典型部位,这些典型部位象征远大志向/踏实精神、不畏艰难/甘于吃苦等精神。然后整理作答即可。)
6.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密切的关系,都表现了故乡的美好和魅力。首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2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3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了迷娘归乡(也可看作离乡)之路上的景色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诗歌前两节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构建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7.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倾诉的人是迷娘,而被倾诉的对象分别是“爱人”“恩人”“父亲”,事实上,这三者是同一个人——威廉•迈斯特。迷娘从小被拐卖到异国他乡,后被威廉解救。迷娘在心中深深地爱着威廉,可她知道他们是无法在一起的,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他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威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使两种情感都得到升华,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
8.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7节,海之恋),与大海依依惜别,表达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第二部分(8-13节,海之思),缅怀为民主而战的拿破仑和为自由而战的拜伦;第三部分(14-15节,海之念),再一次与大海告别,表明将永久怀念大海,并为自由奋斗不息。
9.特征:大海是“自由”“翻滚起伏”“闪烁壮观”“幽静”“深沉”“有力”“倔强”的,同时也是“沉郁”“喑哑”“任性”“喜怒无常”的,它雄浑壮阔,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和壮丽的景色,它具有无穷的力量和魅力,它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性格中的任何一面。象征意义:诗人笔下的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行“再见吧,自由的元素!”即提示了这种象征意义。诗人笔下的大海,是被人格化了的大海,它是一种永远不屈于任何奴役的生命存在,这正体现了大海的自由精神。
10.(1)意象特点: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2)情感: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是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更能赞美万物的神圣。
11.①诗的第1节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手法来突出“自己”的形象。诗人选取了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关节、母牛、小鼠等渺小、平凡的事物来类比“自己”,又将这些事物与星星、华屋、机器、石像等华美、珍稀的事物进行对比,说明无论多么平凡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②第2节通过描写来烘托“自己”的形象。“我”与片麻石、煤等“混合在一起”,说明“我”是平凡的;“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说明“我”是追求自由的;“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则体现了诗人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精神。诗人通过这些描写,使“自己”的形象更为鲜明。③第3节以“自己”面对的各种逆境来衬托“自己”的形象,写“自己”在各种逆境面前都不会退缩,从而突出了“自己”的精神与尊严。
12.(1)抒情主人公是树。(2)诗中的树有超越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走动”,它“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雨停后,树“停下脚步”和“等待”,它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
13.(1)“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是生命的主体,是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生命的代表。(2)“天空”是“树”和“我们”共同的家,代表着自然界。所有生命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着它所有的赐予和带来的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有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3)“我们”在诗中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我们”既是自然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和存在者,“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
高中语文13.1 迷娘(之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3.1 迷娘(之一)一课一练,共8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精品同步练习题,共12页。
语文人教统编版第四单元13 (迷娘(之一)*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13.1 迷娘(之一)精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第四单元13 (迷娘(之一)*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13.1 迷娘(之一)精品课后练习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