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漏(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456517/0-17097773241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7 漏(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456517/0-17097773241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7 漏(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456517/0-17097773242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漏教案,共9页。
课题
27 漏
课型
精读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解析
《漏》的趣味性、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故事第一、二自然段,以间故事的常见方式“从前,…”开头,交代了故事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老公公、老婆婆和他们饲养的小胖驴,一心想吃小胖驴的老虎和一心想偷小胖驴的贼。第三至十八自然段讲述了一个雨夜发生的故事。起因是老虎和贼不怀好意来到老婆婆家,老夫妇听到些声响不由猜测起来,交谈中,老婆婆说自己不怕狼,也不怕虎,就怕“漏”,因而老虎和贼都认为这个“漏”比自己还厉害。事情的经过是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漏”,因此吓得落荒而逃,老虎和贼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对方。可是因为贪心,他们又打算返回去吃驴和偷驴,结果在歪脖老树下再一次相遇,又都误以为“漏”来了,吓得双双滚下山坡,都吓了过去。第十九、二十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与故事的开头相照应:天亮了,还是老婆婆的家,小胖驴安然无恙,屋顶却真漏了。故事一波三折,地点也在不断转换:老婆婆家一逃跑路上一歪脖老树一山坡下一老婆婆家。老虎和贼狼狈不堪的样子让人觉得有趣好笑,他们既贪心想干坏事,又都做贼心虚,最后自食其果,整个故事极具趣味性。故事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老虎和贼都很自以为是,却又都做贼心虚,俩人的心理活动如出一辙。第六自然段老虎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莫非漏’比我还厉害?”第七自然段贼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两句话中“翻山越岭”和“走南闯北”写出了老虎和贼都自认为见多识广,“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写出了他们做坏事时担惊受怕的恐惧心理。所以才会一个“吓得浑身发抖”,一个“听得腿脚发软”,才有了下文贼和老虎不辨真伪、狼狈逃跑的故事。逃跑途中,俩人一心想的也都是“好逃命”。第八至十七自然段中还有很多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读来十分可笑,可又觉得顺理成章。民间故事口口相传,《漏》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如,老婆婆说:“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贼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语气词哩”为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又如文中“旋风一样,停都不停”“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这下我可活不成了”都来自生活中的口语,读来毫不费力,通俗易懂。
学情分析
课文是民间故事。故事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趣味性强,本班学生乐于学习,但故事较长,再课堂上有些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的孩子可能理解不清文章脉络,课前预习时布置孩子多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完成目标。
教
学
目
标
1.会认“婆、脊、贼”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粘胶”等词语。
2.抓住“晕头转向、顺势一纵”等关键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借助故事示意图复述课文。
重点
1.“婆、脊、贼”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粘胶”等词语。
2.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借助故事示意图复述课文。
难点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借助故事示意图复述课文。
教具课件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
(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认读思考: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老虎和贼认为“漏”是——
课时目标:
1. 会认“婆、脊、贼”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粘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动作、语言、心理
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重点:会认“婆、脊、贼”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粘胶”等词语,在老师的提示下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读,揭示课题(课件4)
1.大家都听过什么样的民间故事呢?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们往往包含着非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漏》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吧!
版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学习重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3.小组合作认读词语。(课件6-8)
预设点:
(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4.检查学习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漏”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胖、喂、驴、莫、厉、抱、架、粘、胶、偏”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胖:男孩叫小胖,锻炼减脂肪。饮食戒油腻,增肌身体棒。
厉:厉行节俭,历尽磨难。时时砥砺,鼓励共勉。
偏:为写诗篇,山川走遍。用心编写,不怕偏见。
同音字歌示例:
漏:屋子十分简陋,屋顶还把水漏。得奖来将脸露,努力金石可镂。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课件9-14)
书写指导:
“漏”的右部上面宽窄适宜,下面“雨”方正。
“喂”左窄右宽。
“驴”左部“马”横变提,“户”撇伸长。
“贼”的“贝”左竖不宜长,横折高于左竖。
“狼”左窄右宽,“良”横折略向内收,捺要舒展。
“厉”的“厂”里面的“万”稍露。
“胶”的“月”撇为竖撇,“交”上小下大。
板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活动课件16—19))
1.默读课文,说说文章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想想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养的一头小胖驴被( )和( )记上了,( )想吃,( )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 )吓得慌忙逃跑,( )和( )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 )。
明确:写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起因(1、2):虎想吃驴,贼想偷驴。
经过(3~18):老虎和小偷被“漏”吓跑的经过。
结果(19、20):驴还在,屋漏雨,老人们依旧安然闲适地过日子。
板块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那么小胖驴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呢?如果同学们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在课下自己把课文的剩余部分读一读。
板块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课堂作业本》89页1-3题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熟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
3.借助课文插图和示意图按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按借助课文插图和示意图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漏斗 喂养 肥胖 毛驴
毛贼 狼王 莫非 厉害
怀抱 书架 粘贴 偏爱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漏》这篇课文。听到“漏”这个字,你们能想到什么呢?你们的想法和老虎以及贼一样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漏”到底是什么了。
板块二:理清层次,梳理文意
要求:(课件21)
1.默读,思考:老虎和贼明白“漏”的意思吗?你知道吗?从哪些部分可以看出来?
2.学生分别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一:第一部分
很多同学对小胖驴很感兴趣,胖驴长什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
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课件22)
(2)老虎和贼都有什么特点?(课件23)
明确: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预设二:第二部分。
(1)第3自然段中说,“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此时他们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课件24)
明确:老虎心想:“我好不容易才钻进驴圈,马上就能吃到小胖驴了,可千万别被老爷爷和老婆婆发现啊!要不,我就前功尽弃了!”贼也想:“费了千辛万苦,终于可以偷这头小胖驴了,老爷爷和老奶奶可千万别出来看啊,万一发现我了,是要吃官司的呀!”
(2)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课件25、26)
明确: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比自己更大的凶猛的野兽。
(3)老虎和贼害怕后都有什么表现?(小组讨论,四字词语概括)
贼跌虎背 虎驮贼逃
虎蹭下贼 贼爬上树
虎贼对视 吓昏过去(课件27)
(4)小组分角色朗读这三个片段,说说你最喜欢其中那个片段。(课件28)
预设三:第四部分。
阅读了这个部分之后,你知道“漏”是指什么了吗?
明确:“漏”是指漏雨。
讨论1:为什么老虎和贼会把对方当成“漏”?
认为“漏”是可怕的怪物。
一路上他们碰巧又总是搅在一起,他们相互间都误会是“漏”追着他们。
大雨天气,且在晚上,无法清楚辨识对方。
讨论2::虎和贼为什么那么害怕“漏”?
1.误会“漏”是可怕的怪物。
板块三:整理思路,复述故事。(教学难点)
1.学生读课件出示的故事示意图。(课件35)
2.小组内复述故事,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评出“故事大王”。
4回顾全文,思考:文中对雨的描写从“蒙蒙小雨”到“雨越下越大”,有什么用意?
明确:因为只有下雨天老婆婆才会提起“漏”;被雨淋让贼和老虎决定回去偷驴;只有下雨天老虎和贼才会浑身沾满泥水,无法辨认对方。
板块四: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这个故事为我们带来了乐趣,老虎有点憨,小偷有点呆,他们的故事令我们啼笑皆非。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演绎了一个个经典的民间故事,幽默诙谐,让人在莞尔一笑中体会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体味到民间代代流传的故事的独特趣味。
1.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主要类别:神话传说、传奇故事、生活故事等。(课件36)
2.拓展阅读(课件37)
鲁班造伞的传说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心里难过,对鲁班师说:“人人都说你手艺好,出门人日晒雨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子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亭子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鲁班师娘看了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人不能老登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来,鲁班师一团高兴,听这么一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一步二个亭子吗?”
“一步一个亭子!”鲁班师娘一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点也不生气:“好,我去试试看。”
鲁班师娘又仔细看看亭子,回到家里,用竹子做骨架,扎成个小亭子样子,再糊上油纸。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撑开来,不用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走到鲁班师面前:“你看。这不是一步一个亭子吗!”
鲁班一看,又惊又喜,连说:“佩服,佩服!”
从此就有了伞了。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小小的亭子。
板块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90第四题。
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必做:1.抄写本课生字,熟读课文。
选做:搜集一两个民间故事。
第二课时
必做:1.完成《课时》中相应的题。
2. 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向亲朋好友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选做:(2)想象一下,老虎和贼苏醒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写一写。
板书设计
27.漏
老爷爷 老婆婆 漏 歪打正着
小胖驴 安然无恙
老虎 贼 “漏” 作贼心虚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漏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7 漏优秀教学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27 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新课,深入学习课文重点段落,理解内容,课堂直观演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