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学ppt课件
展开1. 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写景,采用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手法。“隔” “闻” “伐” “取”“见”等词,颇有兴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使读者如临其境,并表达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和探索的浓厚兴味。
2.第二自然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从侧面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鱼儿的生动活泼。鱼儿与游者相乐表现了人与自然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
4.作者是如何描写溪流的?
作者仅用十二个字就将溪流写得十分精彩。既写出它“斗折蛇行”、逶迤曲折之状,又写出它“明灭可见”、时显时隐之景,也写出溪岸“犬牙差互”、山石嶙峋之势。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心乐之”是因为看到了篁竹,听到了水声,这里的“乐”是寄情山水之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因为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作者的忧伤又浮上心头。
1.[重点] 文中第二段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来表现水之“清”和人之“乐”的?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儿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傍也没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以此来衬托水之“清”,使人真切地感到那是一潭清澈透明的水。
“似与游者相乐”既写游者之乐,又写游鱼之乐,这是互相映衬。将游者的喜悦心情投射到游鱼身上,转化为游鱼的“乐”,并且是游鱼似乎在与游者交流这种乐趣。这样写,妙趣无穷,比正面说人之“乐”要巧妙得多。
2.[发散思维]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探究一 柳宗元是为排遣心中之“忧”而发现这个小石潭的,因此,这里有小石潭的发现之乐,有潭水的清澈之乐,有潭中的鱼与游人的逗乐。“乐”是自然之乐,是自然界自身拥有的特征;“忧”是人心之忧,反映了作者痛苦遭遇下的心情。
探究二 因为作者离开了纷扰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找到了小石潭这样一处清静之所,在这里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给失意的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但他内心的忧烦是挥之不去的,所以片刻欢乐过后,忧烦又会涌上心头。探究三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 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1.摹写景物,手法多样。第一段属于移步换景,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充满了探奇的情趣,逐渐为人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图画。第二段属于定点特写,刻画了游鱼与潭水。写游鱼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游鱼的活泼可爱;写游鱼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游鱼“似与游者相乐”也衬托出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本文作者善于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写溪流:向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写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初中卖油翁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yw/tb_c12791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卖油翁教学ppt课件</a>,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细读品味,课文全篇探究,归纳总结,特色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1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ppt</a>,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细读品味,课文全篇探究,归纳总结,特色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示范课课件ppt</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伐竹取道,移步换景,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由近及远,岸势交错不齐,溪身蜿蜒曲折,司马和刺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