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38968/0-17095586536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7,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38968/0-17095586536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7,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38968/0-17095586537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7,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说明:
1、全卷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座位号,并用2B铅笔将对应号码的标号填黑。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 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
B. 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体现的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
B.蜻蜓点水体现了生物能繁殖,错误。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正确。
D.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具体分析。
2.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方甘甜多汁的橘引种到北方后,长出的果实个小味酸,再引种回南万则又可以长出甘甜多汁的果买.说明了( )
A. 橘子需要营养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物种的多样性D. 环境能影响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橘在南方生长得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温度不同造成的,属于环境能影响生物。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 蚜虫受到蚂蚁的触角抚摸后会分泌蜜露供蚂蚁食用。同时,蚂蚁会驱赶或杀死蚜虫的天敌。由此可知,蚂蚁与蚜虫之间的关系是( )
A. 捕食关系B. 合作关系C. 竞争关系D. 寄生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A.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合作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B符合题意。
C.竞争关系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C不符合题意。
D.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某市想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最好采用( )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归纳法D. 实验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
【详解】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要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应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比较的概念,只有理解了概念,才可能应用该方法学习、研究生物学。
5.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应该( )
A. 明确探究的目的B. 凭个人喜好取舍
C. 如实记录探究结果D. 作好详细的计划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详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首先要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探究对象,制定合理的探究方案,探究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对于所探究的对象,你不管是否喜欢,都要认真探究,如实记录探究的结果,不能可以凭个人喜好取舍,B符合题意。
故选B。
6. 被称为“分类学之父”和创立生物进化论的科学家分别是
A. 达尔文和哈维B. 林奈和达尔文C. 克里克和沃森D. 林奈和哈维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一些生物学的生平事迹,林奈,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1628年发表著作《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阐明血液循环理论,1651年发表《论动物的生殖》;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
【详解】A.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哈维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
B.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B符合题意。
C.克里克和沃森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C不符合题意。
D.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哈维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一般很难渗入蔬菜的细胞内,从细胞结构看,主要是哪个结构起重要作用( )
A. 细胞膜B. 细胞壁C. 细胞核D. 细胞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细胞壁有支持,保护(全透性)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细胞质能够保证细胞内的物质正常流动。农药很难渗入蔬菜细胞内,是由于蔬菜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细胞膜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入细胞内,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细胞。
故选A。
8.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液体和实验中用于染色的液体分别是( )
A. 碘液、生理盐水B. 生理盐水、自来水
C. 自来水、生理盐水D. 清水、碘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制作动植物细胞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在滴这个步骤中,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用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9.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设计实验方案 ③作出假设 ④实施实验并记录 ⑤得出结论 ⑥分析现象
A. ①②⑥③⑤④B. ①③②④⑥⑤C. ③⑤①②④⑥D. ③⑤④①②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②设计实验方案→④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现象→⑤得出结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在小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虫
A. ①②⑤⑥B. ③④⑦⑧
C. ①③④⑥D. ②⑤⑦⑧
【答案】C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在小麦田中②杂草、⑤田鼠、⑦蝗虫、⑧稻螟虫属于环境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而①阳光、③水分、④土壤、⑥空气属于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相比,高倍物镜看到的是( )
A 细胞大,数目多B. 细胞大,数目少
C. 细胞小,数目多D. 细胞小,数目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亮,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细胞的数目越多;因此高倍镜看到的是: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变大。
故选B。
12. 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实验的变量就是光,所以可取用不透光的木板和透光的玻璃板来设计对照实验。
13. 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这体现了生物( )
A. 需要营养
B. 能进行呼吸
C. 能生长繁殖
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应激性。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属于应激性,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春天杨柳发芽B. 智能机器人吟诗作画
C. 蝴蝶翩翩起舞D. 游人观赏盛开的牡丹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①生活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能生长和繁殖;⑥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春天杨柳发芽,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智能机器人不属于生物,所以智能机器人吟诗作画不属于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
C.蝴蝶翩翩起舞是为了取食,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盛开的牡丹花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判断是否属于生命现象,关键看例子中的主体是否为生物。
15. 下列具有降解污染、蓄洪防洪等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A. 草原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淡水生态系统D. 城市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B符合题意。
C.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城市生态系统也有生产者(花、草、树木)、消费者(主要是人和少量的动物组成)、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等组成。但是,生产者的数量较少,制造的有机物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需要从城市外购进大量的农副产品,才能保持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16. 为证明黄栌叶片变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将黄栌盆景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进行处理,这种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测量法D. 实验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和实验法。据此回答。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B不符合题意。
C.测量法通过仪器来获得某些参数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为证明黄栌叶片变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将黄栌盆景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进行处理,这种生物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
故选D。
【点睛】掌握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7. 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物像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所观察的目标是( )
A. “上”和“6”B. “下”和“9”C. “”和“9”D. “上”和“6”
【答案】C
【解析】
【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2)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详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上”和“6”字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和“9”。所以,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图象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和“9”,,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 小强同学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A. 25℃、干燥土壤B. 25℃、湿润土壤
C. 10℃、干燥土壤D. 30℃、湿润土壤
【答案】B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所以,某同学为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变量是光照,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因此,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25℃,湿润土壤。
故选B。
19.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需在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其作用是( )
A. 防止装片出现气泡
B. 防止细胞变形
C. 给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D. 起消毒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是为了便于观察,因此染色一定要均匀、要全染色。
【详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需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其作用是给细胞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结构。对细胞进行染色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稀碘液就会从盖玻片下被吸过来,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C正确。
故选C。
2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 太平洋B. 撒哈拉沙漠
C. 卧龙自然保护区D. 地球大气层的上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可见,选项中“太平洋”、“撒哈拉沙漠”和“卧龙自然保护区”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而“地球大气层的上层”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1. 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
A. 哈维B. 虎克C. 达尔文D. 沃森和克里克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沃森和克里克,解答此类题目可借助于查阅资料,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
B.虎克,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B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C不符合题意。
D.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D符合题意。
故选D。
22. 太空育种就是把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通过航空器运送到太空,再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对其进行诱变,使种子或材料产生变异,用于培育作物新品种。你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细胞的哪一个结构中的物质发生了变化( )
A. 细胞壁B. 细胞核C. 细胞膜D. 液泡
【答案】B
【解析】
【分析】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因此太空育种产品的育种原理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发其基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产生变异。
【详解】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因此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原理来育种的。
故选B。
23. 生物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实例的是( )
A. 枯叶蝶的形态像一片枯叶B. 苍耳的刺可以黏附在动物的皮毛上
C. 大树底下好乘凉D. 骆驼刺的根系发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A.枯叶蝶外形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与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符合题意。
B.苍耳的果实表面有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到远方,借助动物帮助传播种子,属于生物适应环境,不符合题意。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符合题意。
D.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是与干旱少水环境相适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 如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这一步骤中: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在这一步骤中,一般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观察画图。
【详解】A.如果观察时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闭上,不能同时记录作图,故A错误。
B.如果观察时用右眼观察,不便于在右侧记录作图,故B错误。
C.右眼观察,此人用右手写字,所以如果观察时用右眼观察,不便于在右侧记录作图,故C错误。
D.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左眼用来观察物像,而右眼睁开,便于用右手绘图,故D正确。
【点睛】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5. 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发现这个现象后,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可能会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探究步骤中的( )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答案】A
【解析】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详解】A.提出问题指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小林同学观察到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故A正确。
B.作出假设指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故B错误。
C.作出假设后应制定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过程中还要记录,故C错误。
D.实施实验方案后及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检验假设是否正确,故D错误。
故选A。
26. 俗话说:“霜降摘柿子”。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 温度B. 阳光C. 霜D. 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因此,俗话说:“霜降摘柿子”。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7. 在做“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
A. 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
B. 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C. 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 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做“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与响尾蛇蛟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8. 细胞生活需要的有机物是( )
①水 ②糖类 ③脂类 ④蛋白质 ⑤无机盐
A. ①②④B. ①④⑤C. ③④⑤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据此答题。
【详解】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叫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9. 桑葚果实味甜多汁呈紫色,食用时手指会被染成紫色,盛放桑葚的果盘内也会有少量紫色汁液。这些紫色的汁液来自果实细胞的(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液泡D. 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细胞结构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详解】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所以果盘内有少量紫色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桑葚细胞的液泡,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0.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B. 物像模糊时,应调节④使物像更清晰
C. 光线明亮时,应选择②的凹面镜对光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⑤的放大倍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镜壁:握镜的部位;镜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目镜:接近人眼睛的镜头。物镜: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图中,①目镜、②反光镜、③粗准焦螺旋、④细准焦螺旋、⑤物镜。
【详解】A.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上下左右相反,用显微镜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q”,A错误。
B.④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正确。
C.②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①目镜放大倍数×⑤物镜放大倍数,D错误。
故选B。
31. 小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清水B. 涂抹材料
C. 盖盖玻片D. 碘液染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简要步骤:①擦、②滴(生理盐水)、③刮、④涂、⑤盖、⑥染、⑦吸。
【详解】A.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可以用清水;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压吸水涨破,故滴加的应该是生理盐水,A错误。
B.将牙签在载玻片上生理盐水滴中均匀地涂抹,B正确。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以免产生气泡,该步骤属于盖盖玻片,C正确。
D.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属于染色步骤,D正确。
故选A。
【点睛】注意理解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32. 在泸州市2016年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张同学在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下列操作组合中正确的是
A. 小光圈平面镜B. 大光圈平面镜
C. 大光圈凹面镜D. 小光圈凹面镜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详解】A、小光圈、平面镜,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A错误。
B、大光圈、平面镜,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使光线增强,因此视野不是最亮,B错误。
C、大光圈、凹面镜,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C正确。
D、小光圈、凹面镜,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因此视野不是最亮,D错误。
【点睛】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33. 2021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在完成多项在轨实验后,于2022年4月16日成功返回地面。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宇航员在天宫空间站中生活的生态因素( )
A. 同行的其他两名宇航员B. 携带的食品
C. 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D. 地球上的植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同行其他两名宇航员、 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属于影响宇航员在天宫空间站中生活的生物因素;携带的食品属于影响宇航员在天宫空间站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地球上的植物不能影响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
故选D。
34. 在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小i机器人可以实现解答观众法律问题,帮助完成老年证办理等工作,但小i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为“小i”不具有下列哪项生命活动( )
A. 排出代谢废物B. 来回自由行走
C. 能够与人交流D. 解答多种问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物的特征;机器人不能生长、生殖、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不能形成和排出废物、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等,机器人不是生物。因此,因为“小i”不具有下列生命活动是排出代谢废物。故选A。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5. 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A. 有光和无光B. 有空气和无空气
C. 有光和无空气D. 有水分和无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是我们一般采用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详解】有光和无光、有空气和无空气、有水分和无水分,都是只有一个变量,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ABD不符合题意;“有光和无空气”变量有两个:光和空气,不能作为一组对照,C符合题意。
【点睛】设立对照组要有唯一变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36. 仔细观察图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虽然并不相同,但构成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__________。
(2)图__________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我们会发现,它们都具有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⑥__________三个基本结构,而且功能基本相同。图中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其特有的结构是个①细胞壁、⑤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
(3)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这是由于__________这个结构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4)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
【答案】36. 细胞 37. ①. 乙 ②. 细胞膜 ③. 细胞核 ④. 细胞质 ⑤. 液泡 ⑥. 叶绿体
38. 细胞膜 39. 细胞核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液泡、⑥是细胞质。
【小问1详解】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小问2详解】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②细胞膜、⑥细胞质、④细胞核三个基本结构,而且功能基本相同。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①细胞壁、⑤液泡,③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故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
【小问3详解】
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这是由于细胞膜这个结构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小问4详解】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37. 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
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实验结果:
(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只选1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5)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 ①. 不可行 ②. 鼠妇的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
(3)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4)土壤的潮湿度 (5)放回大自然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明亮和阴暗,因此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小问2详解】
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实验中只选1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不可行。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
【小问3详解】
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明亮处的平均值═(2+3+3+1+3+2+1+2)÷8≈2(个);阴暗处的平均值═(8+7+7+9+7+8+9+8)÷8≈8(个),明亮处约2个,阴暗处约8个,表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这样的结果真实可靠。
【小问4详解】
对照性的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就是变量,因此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度。
【小问5详解】
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实验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土壤
对照组
20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0
明亮
①
②
组数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明亮处(只)
2
3
3
1
3
2
1
2
阴亮处(只)
8
7
7
9
7
8
9
8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8页。
17,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17,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