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PPT全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一等奖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马说》,学习目标,文学常识,写作背景,文体介绍,字词积累,疏通文意,文言积累,整体感知,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韩愈生平以及“说”的文体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2、结合注释,反复诵读,积累常用文言词汇,疏通文意,理解短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4、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韩愈生平以及“说”的文体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韩昌黎集》传世。
本文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之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寻求擢(zhuó)用却遭冷遇,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他一生多次被贬。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讲究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其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伯乐(lè) 祇(zhǐ) 奴隶(lì) 骈(pián) 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槽(cá)枥(lì)
食(sì)马者 粟(sù) 一石(dàn) 才美不外见(xiàn) 食(sì)之/也 邪(yé)
结合注释,反复诵读,积累常用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期秦国人,擅长相马
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鞭策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到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见:
“祗”同“只”,只、仅
1、能 (1)虽有千里之能 (2)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 (1)策之不以其道 (2)执策而临之
3、食 (1)食之不能尽其才 (2)食不饱
4、以 (1)不以千里称也 (2)策之不以其道
(1)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 5、其 (3)其真不知马也!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而 (1)执策而临之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常 (1)千里马常有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之 (3)马之千里者 (4)策之不以其道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然后有千里马 古义: 今义:
2、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 今义:
3、是马也 古义: 今义:
4、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 今义: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 今义:
6、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 今义:
7、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 今义: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策之不以其道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之不能尽其材
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重点积累·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其真不知马也 (“也”表判断)2、倒装句(1)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状语,正常语序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3、省略句(1)(食马者)执策而临之 (省略了主语“食马者”)(2)(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 (省略了主语“食马者”)(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省略了第二个“食”的宾语“之”)
4、固定句式(1)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句)(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设问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疏通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论证思路。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总结全文——不是天下无千里马, 而是食马者不识马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饥饿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理解“千里马”“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1:“千里马”“伯乐”“食马者” 在文中各有什么比喻义?
思考2: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千里马”喻指( ) “伯 乐”喻指( ) “食马者”喻指( )
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不能识别并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思考: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思考1: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思考2:“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如果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自己该怎么办?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明确以下四点:(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马说完美版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文体知识,读音停顿,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疏通文意,通“现”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