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安徽版部编版)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安徽版部编版)第1页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安徽版部编版)第2页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安徽版部编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安徽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安徽版部编版),共13页。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1. 默写。(12 分)(1) [2023·安徽宿州期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中抒发主人公思念恋人,度日如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023·湖南张家界期中] 诗文寄情,《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露水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营造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以豁达、积极的心态对远行友人的劝慰之情。2. [2023·安徽]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3 分)却说那妖精,脱命升空。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云duān 里,咬牙切齿,暗恨行者道:“几年只闻得讲他手段,今日果然话不虚传。那唐僧已此不认得我,将要吃饭。若低头闻一闻儿,我就一把捞住,却不是我的人了。不期被他走来,弄破我这勾当,又几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饶了这个和尚,诚然是劳而无功也。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zhànɡ,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云duān( ) 八旬( ) 竹zhànɡ( ) 抖擞( )(2)小伟同学收藏有三枚《西游记》邮票(如下图),其中与文段内容相关的一枚邮票是________(填序号)。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 三枚邮票应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4 分) A. 天竺收玉兔 B. 流沙河收沙僧 C. 三打白骨精(3)请从猪八戒、沙僧中任选一个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句子。(5 分)示例:孙悟空神通广大,勇敢无畏,是取经队伍的开路先锋。3. [2023·河南洛阳期中] 你们班准备围绕“寻民俗之风”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0 分)材料一:近日,某中学开展“传承民俗 喜迎端午”活动。同学们体验制作香囊、旱地赛龙舟等传统民俗活动,传承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材料二:某年的端午节假期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有些景区推出了吃粽子、赛龙舟等民俗活动,保护文化遗产、欣赏民俗国风、涵养家国情怀成为假日旅游市场最大亮点。材料三:商丘马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唢呐村”。据县志记载,当地吹唢呐的历史已有400 多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吹唢呐。村民马春风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唢呐村的事”,视频里,不管是一家人相聚吃饭还是田间地头偶遇,大家都能拿起各自的乐器,来一段即兴表演,高兴了还会现场跳一段舞。下一步他考虑煽动更多村民参与唢呐的线上演出,让唢呐村的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也为村民们开辟一条致富新路。(1)在制作手抄报时,你的同桌小文搜集并整理出以上三则材料,但他没有想出能够统领三则材料的标题,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0 字以内)(3 分)(2)小文在校稿时发现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3 分)(3)小语觉得民俗早过时了,已不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 分)二、阅读(55 分)(一) [2023·上海长宁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22 分)番茄炒鸡蛋①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总是作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扮成侍卫或是小厮,拄着棍子在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②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③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副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儿的料”。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④他去师父家学戏,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这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⑤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⑥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吃过苦头儿的?他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就长大了。那些日子,他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没有心事。⑦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几出丑角儿大戏,却从来不排。《杨门女将》里他是奸臣,《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上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套。他的那个角色名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他很迷茫。⑧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纠结半天,最后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加一勺糖,没味儿;两勺糖,不甜;三勺,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做的味儿。⑨师父笑道:“一勺盐,两勺糖。”⑩“甜的为什么放盐?”他不解。⑪ “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发得出来呢?”师父说。⑫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⑬ “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演!”⑭ “师父怎么知道?”他想。⑮师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⑯一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膀”,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步龙行……轰轰隆隆,哎——是曹公……”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你孔明我看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诳吴侯蹚浑水你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儿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⑰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丑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记过自己在一场戏中的定位,他也将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秘诀。⑱“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才是一出大戏;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才是人生。”这些话,师父没有教过他,但是日子久了,他也就明白了。(有删改)4. 根据第②—⑰段的内容,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4 分)①___________,虽然练功辛苦,但无忧无虑。在剧团演了五六年戏,虽然生活规律,但②_________。受师父勉励后,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5. 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极言他外形、声音条件优越,在戏曲表演方面有天赋。B. 交代了他在戏曲表演方面有浓厚的兴趣。C. 与前后文交代的他总演配角的境遇形成反差。D. 交代了他不想演丑角儿的原因,说明他遭受了不公正待遇。6. 联系上文,结合加点词说说第⑯段中的画线句的作用。(4 分)7. 文中多次提到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分别有怎样的含义?(6 分)8. 联系全文,分析第⑱段的妙处。(6 分)(二)[2023·安徽合肥一模]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17 分)【材料一】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湖湘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其特色与湖南的地理、气候、物产密切相关,也与人文传统、湘人性格以及民族、民风、民俗密切相关。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湖南物产的丰富性和饮食的多样性,也正因如此,湖湘大地才会出现这么多不同风味的美食。(有删改)【材料二】秦汉时,湖湘饮食文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从用料、烹调方法到风味都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使用原料之丰富,烹调方法之多彩,风味之鲜美,都是比较突出的。据说,早在2000 多年前,湖湘一带流行的精肴美馔就有近百种,例如,仅肉羹一项就有5 大类24 种。用纯肉烧的叫大羹,有9 种;用清炖的方法煮的清汤叫白羹,有牛白羹、鹿肉芋白羹等7 种;加芹菜烧的肉羹叫巾羹,有狗巾羹、雁巾羹等3 种;用蒿烧的肉羹叫逢羹,有牛逢羹、羊逢羹、豕逢羹;用苦菜烧的肉羹叫苦羹,有狗苦羹和牛苦羹两种。对马王堆汉墓出土之烹食残留物等的研究表明,当时楚人已利用多种动植物烹制菜肴,并有炙、煎、蒸等多种烹调方法。此外,当时的调味品也相当丰富,有酱、盐、醋、姜、桂皮等。2000 多年前的这些烹调方法和调味品,至今大部分仍在湘菜的烹调加工技艺中沿用。(有删改)【材料三】长沙人爱吃苦味的东西,这个习俗可追溯到先秦。《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的诗句,长沙人喜“大苦”爱“辛甘”,从那时候就开始了。长沙人嗜苦不仅有其历史渊源,而且有其地理原因。湖南地处亚热带,暑热时间较长,人在暑气中感而为病,则为暑病,而苦能泻火、燥湿、健胃,所以人们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有助于清热、除湿、和胃。长沙还有一些特定的“饮食语言”,老顾客到店里吃粉面时一般都能够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使用这些语言不仅简单明了,而且令人印象深刻,出错率就会降低,比如“宽汤少油”就是要汤多油少的意思;“重油”就是要多放点油;“轻挑”就是要求下的粉面的分量比平常少一些,相反“重挑”就是要求下的粉面的分量比平常多一些。(有删改)【材料四】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名录共185 项,扩展项目名录共140 项,湖南新添19 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岳阳的君山银针茶、长沙臭豆腐等制作技艺登上国家非遗榜。9. 阅读以上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从《楚辞·招魂》中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长沙人喜“大苦”爱“辛甘”的习俗由来已久。B. 因人文传统、湘人性格以及民族、民风、民俗的不同,湖湘大地上才会出现这么多不同风味的美食。C. 秦汉时,湖湘饮食文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从用料、烹调方法到风味都比较完整的体系。D. 《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湖南新添1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0. 阅读【材料二】,完成下列题目。(6 分)(1)分析语句“2000 多年前的这些烹调方法和调味品,至今大部分仍在湘菜的烹调加工技艺中沿用”中的“大部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 分)(2)【材料二】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3 分)11. 为了配合学校开展的到长沙研学旅游的活动,学校公众号将要发布一篇题为《饮食长沙》的文章,用来介绍长沙的饮食。请你结合上面的材料和生活实际,为该文写一段导言。(4 分)12. 小皖假期到长沙研学旅游,当地的朋友带他到店里吃粉面,朋友跟老板说:“一份要宽汤少油轻挑,另一份要重油重挑。”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给小皖简单说说朋友的意思。(4 分)(三)[2023·安徽合肥期中] 请阅读下面的两篇作品,完成练习。(16 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13.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汉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日入从所憩 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斑白欢游诣 斑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15. 阅读【甲】【乙】两篇作品,说说桃花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写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6 分)三、写作(55 分)16. [2023·安徽合肥期中]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 分)春风拂柳,生机勃勃,风中飘来熟悉的气息。泉水边,柳枝曼舞的姿态;校园中,你我奔跑的身影……点点滴滴,记忆犹新。又是春风拂柳时,一切尽在心间,令人回味无穷。请以《又是春风拂柳时》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 (1)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2)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2. (1)端 xún 杖 sǒu (2)C B C A【点拨】根据文段内容可知,此处情节是“三打白骨精”中的一段,故第一空选C。“流沙河收沙僧”的情节在小说第二十二回。“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在小说第二十七回。“天竺收玉兔”的情节在小说第九十三回至第九十五回。故排序为:B C A。(3)示例一:猪八戒言听计从,憨厚单纯,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示例二:沙僧任劳任怨,后勤服务工作周到,是取经队伍的坚强后盾。3. (1)示例:学校、景区、唢呐村以多种形式传承民俗文化【点拨】三则材料分别写了学校、景区、唢呐村采用各种形式来传承民俗文化。据此可拟标题为:学校、景区、唢呐村以多种形式传承民俗文化。(2)示例:可把“煽动”改为“带动”。(3)示例一:不赞同。民俗文化在我国传承了上千年,不但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还丰富了大家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现代的方法把古老的民俗传承下去,而不是抛弃它们。示例二:不赞同。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民俗文化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对于培养中华儿女的民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充分的理由支撑观点即可。可以从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意义等方面来谈。二、阅读(一)4. ①在戏校学戏时②觉得怀才不遇,心有不甘③虽然多数时候演配角④但始终尽心尽力【点拨】由第②段中的“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可知,①处填“在戏校学戏时”。由第⑦段中的“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却从来不排”可知,②处填“觉得怀才不遇,心有不甘”。由第⑰段的内容可知,③处填“虽然多数时候演配角”,④处填“但始终尽心尽力”。5. D 【点拨】D 项中的表述与第③段的内容不一致,故选D。6. “屏气凝神”生动地写出了尽管他的词儿已经没有了,但他仍专心演出的神态,与第①段中的“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形成对比,表明了他终于明白任何角色都要认真对待,人生需要经受磨炼,需要耐得住寂寞。7. ①师父在戏校给他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味儿,体现了师徒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师父对他的关爱。②他在烦闷时给师父打电话,师父告诉他番茄炒鸡蛋的秘诀,意在点拨他,开导他。③最后,他成功演绎了配角虞翻。“他也将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秘诀”表明他已经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找准定位、心无旁骛地表演的意义与价值,并将坚持走下去。【点拨】文中多次提到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他在戏校时,“他去师父家学戏……酸甜的”,因为他的到来师父特意加了一盘番茄炒鸡蛋,这体现了师徒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师父对他的关爱;面对职业与艺术困境,他有些迷茫,“他打电话给师父……不是师父做的味儿”“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发得出来呢”“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他在烦闷时给师父打电话,师父告诉他番茄炒鸡蛋的秘诀,意在点拨他,开导他——没有咸的衬托,甜无法被激发出来,劝导他放平心态,找准定位,演好配角;最后,他成功演绎了配角虞翻。第⑰段中的“他也将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秘诀”表明他已经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找准定位、心无旁骛地表演的意义与价值,并将坚持走下去。8.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戏曲行当各有作用,缺一不可,各行当相互配合才能演一出精彩的戏。人生不止有甜味,品尝过生活的各种滋味,才是真实的人生。“酸甜苦辣咸”也与前文中提到的番茄炒鸡蛋的滋味相呼应,展现了他在师父的引导下,历经世事后的坦然。【点拨】结合第⑱段内容可知,这段话放在结尾有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戏曲行当各有作用,缺一不可,各行当相互配合才能演一出精彩的戏。人生不止有甜味,品尝过生活的各种滋味,才是真实的人生。结合第⑤段中的“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可知,“酸甜苦辣咸”也与前文中提到的番茄炒鸡蛋的滋味相呼应,展现了他在师父的引导下,历经世事后的坦然。(二)9. B 【点拨】由【材料一】中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性……湖湘大地才会出现这么多不同风味的美食”可知,湖湘大地上会出现这么多不同风味的美食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性”,B 项中所述与之不符,故选B。10. (1)不能删掉。如果删掉就变成了2000 多年前的这些烹调方法和调味品至今都在沿用,改变了原句的意思,与事实不符,“大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点拨】首先表明态度——不能删掉,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原因。“大部分”限定了一个范围,表明至今“仍在湘菜的烹调加工技艺中沿用”的是“2000 多年前的这些烹调方法和调味品”中的大多数,但不是全部,如果删掉就变成了所有的都在沿用,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列数字 举例子 分类别【点拨】由材料二中的“仅肉羹一项就有5 大类24 种”“9 种”“7 种”等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例如,仅肉羹一项就有5大类24 种……有狗苦羹和牛苦羹两种”可以看出,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11. 示例:长沙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了自己的体系。长沙人爱吃苦味的东西,历史悠久,这对长期处于湿热环境中的长沙人来说好处颇多。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沙,吃遍长沙!【点拨】由【材料一】中的“湖湘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可知,长沙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点鲜明;由【材料二】中的“秦汉时……都是比较突出的”可知,长沙的饮食文化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由【材料三】中的“长沙人爱吃苦味的东西,这个习俗可追溯到先秦”“长沙还有一些特定的‘饮食语言’”可概括出,长沙人爱吃苦味的东西,历史悠久,与长沙的地理环境有关,饮食语言富有特色;由【材料四】中的“其中岳阳的君山银针茶、长沙臭豆腐等制作技艺登上国家非遗榜”可概括出,长沙的饮食驰名全国,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据此选择合适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12. 示例:这是长沙特定的“饮食语言”,“一份要宽汤少油轻挑”的意思是要一份粉面,要汤多油少,粉面的分量比平常少一些;“另一份要重油重挑”的意思是另外一份粉面要多放点油,粉面的分量比平常多一些。【点拨】根据【材料三】中的内容可知,“一份要宽汤少油轻挑”就是要一份粉面,要汤多油少,粉面的分量比平常少一些;“另一份要重油重挑”就是另外一份粉面要多放点油,粉面的分量比平常多一些。(三)13. (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竟然,居然 (3)休息 (4)头发花白,指老人14. (1)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点拨】句中重点词:语:告诉。不足:不值得,不必。(2)春天养蚕,收获长长的蚕丝,秋天庄稼成熟,不用缴纳赋税。【点拨】句中重点词:春蚕:春天养蚕。收:收获。秋熟:秋天庄稼成熟。15. 桃花源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热情好客,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不同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表达了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点拨】从【甲】文中的“土地平旷……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从【甲】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从【甲】文中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热情好客;从【乙】诗中的“相命肆农耕……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可以看出桃花源中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桃花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能存在于作者的理想之中。“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三、写作16. 思路点拨:这个题目可以理解成“每当春天的时候,我想起……”,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回忆,突出其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或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或欢喜,或后悔,或自责,或奋进,或警醒……春天,充满希望,引人向上,因此文章要传达出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行文中,适合使用插叙的手法,回忆过去的事情。文题富有诗意,写作时要特别注意典型环境的设置,语言的抒情性要强,要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文笔要细腻流畅。例文: 又是春风拂柳时“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又是春风拂柳时,你,在哪儿?粉红的雨鞋踩在浅浅的小水洼上,我打着一把油纸伞款款地踱向那座玲珑的小桥,看水面波光闪闪,任细雨在耳边低吟浅唱,叮叮咚咚,犹如珠落玉盘,声声敲击心房。“子烨,别哭了,等明年春风拂柳时,我一定会到这棵拥有我们美好约定的柳树下等你。你不要失约哟!”耳畔又回响起她亲切温柔的声音。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柳絮纷飞,吹进少年的心田,我们手拉手,步入柳林,寻觅春的痕迹。“欧阳,快看!风筝!是风筝!”我奔向那棵柳树,扬着头一蹦一跳地指着树梢上挂着的一只火红的蝴蝶风筝大呼小叫。“等着。”话音未落,只见她双臂抱紧树干,两脚稳稳地踩在树干上。她一只手抓住树枝,另一只手轻轻拉了一下风筝,又猛一松手,风筝弹了一下,顽皮地落入她的手中。“瞧!”她得意地举起“战利品”,嘴角微微上扬,显得那么纯洁,那么温暖。我们围着那棵柳树快活地奔跑,笑声回荡在树林里、蓝天上。春风依旧,拂动着堤柳。只可惜早已物是人非。她,那个占满了我的童年的女孩,因为去很远的地方上学,从此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同那柳树下的约定一起离开了……白色的汽车里,她探出头来,那恋恋不舍的神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我走了。你别哭,我又不是不回来了,我们还有约定呢!”她轻轻拭去我眼角的泪珠,又像往常一样理了理我凌乱的发丝。汽车缓缓开动了,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汽车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我泪眼模糊的视线中。她走了,带走了童年的回忆,有欢笑,有彩云,有蜻蜓飞过的痕迹……那棵柳树今年又吐绿了,粗大的树干、长长的枝条,嫩绿的柳枝上已长出片片新叶……那么美的柳树,那么美的约定,要是你也在就好了。“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又是春风拂柳时,我从未失约,你,在哪儿?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