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4 唐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4 唐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狠心第当面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 诗人的情感。(重难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石壕吏》,感受到了诗人对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我们今天将学习杜甫的另一篇文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作于唐 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这一年春天,在 亲友帮助下,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 定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到了八月,一场大风把杜甫苦心经营的草 堂吹破,茅草被卷走,大雨又至,草堂漏雨如注,杜甫一家只好在 风雨中度过了一个痛苦的不眠之夜。仕途多蹇、衰老贫困的诗人感 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茅屋”,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所建的草堂。“为……所……”是一个表示被动的固定句式。 “歌”,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题目的意思是茅屋被秋风吹破, 点明了诗歌所叙述的主要内容和诗歌的体裁。
歌行体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特点是: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 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厌不拘,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穿 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思考问题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本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记叙了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被风吹走,终日漏雨, 诗人难以入睡的事。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①篇幅较长;②本诗为七言诗,以七言为主,也夹杂九言;③本诗押韵,但是并不是一韵到底,韵脚换了很多个。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吼,卷走了我屋顶上几层茅草。茅草乱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其中)飞得高的茅 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转沉到池塘水中。
品味诗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分析讨论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句话有什么 表达效果?“怒号”把秋风拟人化,从听觉上写秋风来势猛、声音 大、速度快、力量强;“卷”字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 秋风的强劲,生动地写出茅草随风卷起的情态;“三重” 既写出了风的猛烈,也写出了茅屋受灾严重。
2.“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使用了哪些动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细致地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写出秋风对茅屋的破坏,流 露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 的境遇之惨蓄势。
3.诗歌第一段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译文:南村一群顽童欺负我人老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 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我喊得) 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分析讨论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照应? “我”叹息什么?“倚杖”与“老无力”照应。叹息的内容: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 子怎么过呢?二叹儿童幼稚无知,不明自己的痛苦。三叹 黎民百姓生活困苦。
2.诗歌第二段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群童抱茅而去,诗人“倚杖”叹息
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空中的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色 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 铁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因为)茅屋漏 雨,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如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自从经历安史之乱后,(我)睡眠 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分析讨论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环境描写, 有何作用?“云墨色”“漠漠”“昏黑”极力渲染大雨将至的景象, 渲染了阴暗、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凄伤、愁苦的心情, 为下文做铺垫。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句话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无干处”写室内漏雨之严重,突出了雨夜室内环境的艰 苦。“雨脚如麻”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 密、连绵,侧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凄苦。
3.诗歌第三段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叹词,表示感慨,相当于“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哪里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广泛地遮蔽天下贫 寒的士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 (而宽敞的房屋)在 风雨中也安稳如山。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 的房屋,(到那时即使)只有我的茅屋破败,(我)受冻 至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品味第分二析部讨分论 谈谈你对第4节的理解。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士人, 从而产生了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诗人的大声 疾呼,是他炙热的忧国忧民情感的流露和舍己为人的宽广 胸襟的展现。
合作探究1.诗歌写诗人的不幸遭遇,仅仅是为了写诗人自己的痛苦吗?诗人的不幸是接二连三的。秋风、群童、破衾、夜雨使得 诗人的痛苦逐层加深。而这一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 家由盛转衰的社会状况。杜甫一家的不幸更是千千万万处 于战乱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下的老百姓的不幸。所以这首诗 写诗人的不幸遭遇,不仅仅是为了写诗人自己的痛苦,其 中折射出的是当时黑暗的现实和人民大众的疾苦。
2.《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 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 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观” 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 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石壕吏》直接将目光投向底层劳动人民,老妇一家的遭 遇就是千千万万底层劳动人民的遭遇,老妇的故事本身就 足以令人动容,无需议论和抒情。这样写,使全诗显得简 洁洗练,而又意蕴丰富。另一方面,当前的这场平叛战争, 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大敌当前,人民也应当为此作 出牺牲,所以诗人的内心也是矛盾的,尽管他痛恨统治阶 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此时对残暴的统治阶级爪牙的揭露 也较为含蓄,这样写更有余味,更令人深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秋雨中的 经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不幸境遇的描述,而是推己 及人,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 大的胸怀。不借助议论和抒情,读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1.叙事抒情相结合诗歌的前三节以叙事为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秋风破屋的苦况,透露 出诗人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第1节通过描写狂风的强劲与无情, 表达了诗人的痛苦与焦灼;第2节勾勒出南村顽童公然欺负年迈无力 的诗人的情形,诗人喊得唇焦口燥,还是追不回茅草,只能“归来倚 杖自叹息”;第3节写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苦况,“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从深度和广度上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第 4节在前三节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情,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 怀,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2.语言明白如话本诗明白如话的语言,如脱口而出,无铅华之色,无扭捏之态,无矫 饰之音。白描式的勾勒,形象逼真。加之语句参差错落,基本为七言, 间之以二言、九言,有助于跌宕起伏的感情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感染 力。
这首诗从秋风吹破茅屋开篇,叙述了屋漏难眠、彻夜寒 雨的悲惨困境,然后由己及人,想到战乱中的贫寒士人,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展现 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狂风破屋:深秋风号→风卷茅飞→茅高者、 低者不可复得
群童抱茅:公然抱茅→无力阻止→倚杖叹息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 胸怀博大
长夜沾湿:风定天黑→布衾不暖→床头 屋漏→长夜难眠
期盼广厦:大庇天下寒士→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检测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意思理解有误的—项是(D)诗中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非常精彩,“怒号”二字写出秋风威力之大 “卷”“飞”“渡”也呼应风之猛烈。“欺”和“忍”写出了诗人面对群童抱茅而去的愤懑和无奈之情。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中的“铁”字,既写出天气的寒冷难耐,又写出被子的陈旧,表现诗人生活极其贫苦。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出诗人因为屋破漏雨,长 夜难熬,才睡不着觉的愁苦情绪。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 情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4 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歌曲欣赏,作家作品的介绍,什么是寓言,什么是神话,主题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社戏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精读课文,反应灵敏考虑周到,考虑事情周到,做事有始有终,反应灵敏,好客热诚,品味文章重点词句,说再回去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石壕吏教学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痛苦,愿得广厦,卖炭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