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 第一册5.5 三角恒等变换第1课时教案
展开1. 理解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方法,并能用其进行简单的化简与计算,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 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考归纳能力,提高其思维灵活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其中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进行简单的应用;
2. 了解三角恒等变换的特点、变换技巧,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学习了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三角恒等变换的新工具,从而使三角恒等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了.那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若已知,,你能求的值吗?
【活动预设】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教师暂不给出提示.
追问1:请思考角与有什么关系?
【活动预设】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学习半角三角函数的必要,从而产生学习半角公式的需求,顺利引入新课.
2.例题探究
例1以表示,,.
解:是的二倍角.
在倍角公式中,以代替,以代替,得
,
所以 .①
在倍角公式中,以代替,以代替,得
,
所以 .②
将①②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除,得
.
【活动预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变换时,对包含的角的不同应该如何选择适合的公式进行处理,选择倍角公式可以统一具有二倍关系的两个角,最后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到结论,本例题结果还可以表示为:
,,,并称之为半角公式,符号由所在象限决定.
【设计意图】此例题主要体现了三角函数式中所包含的角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此时要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当的公式.让学生理解这是三角恒等变换的一个重要特点.
追问2:你能解决前面的“问题1”吗?
【活动预设】学生自行尝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纠正,最后得出:
,
∵,∴,
∴.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及时练习反馈,巩固理解.
例2:求证:
(1);
(2).
问题2:这两个式子的左右两边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根据它们的特点如何达到证明等式的目的呢?
证明:(1)因为
,
,
将以上两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
即 .
(2)由(1)可得
,①
设,,
那么 ,.
把的值代入①,即得
.
【活动预设】让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加以引导,从式子结构分析如何选择适当的公式加以变换,得到证明方法.本例题用到了方程思想,把看作,看作,把等式看作,的方程,则原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求;本例题的证明也用到了换元的方法.如把看作,看作,从而把包含的三角函数式转化为的三角函数式,它们都体现了化归思想.最后引导学生归纳:
积化和差公式:,
,
,
.
和差化积公式:,
,
,
.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发挥本例的教育功能,即把两个三角式上的不同点作为思考的岀发点,并通过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在消除不同点上下功夫,这样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和(差)公式的理解,而且还有利于对本例两个小题内在联系的认识.
3.初步应用
练习1:(1)已知cs α=eq \f(2,3),α(0,π),试求sin eq \f(α,2)和cs eq \f(α,2)的值.
(2)求证:
【预设的答案】(1),eq \f(\r(30),6);(2)略
【设计意图】对倍角公式进行使用,熟悉加深理解倍、半的相对性的理解,并能利用公式得到结果.
练习2:已知,试求和的值.
【预设的答案】,5;
【设计意图】对和(差)公式进行使用,熟悉深化对和(差)公式的理解,并能利用公式得到结果.
4.归纳小结
(1)三角变换要考虑包含的角的不同、三角函数的种类差异,三角函数式的结构差异等多个因素;
(2)关注三角式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并以消除不同点作为变换目标,使用和(差)公式进行变换.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对于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证与应用;
总结学习三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5.7 三角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sx/tb_c40002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7 三角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A版 (2019)5.3 诱导公式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A版 (2019)<a href="/sx/tb_c400028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3 诱导公式第2课时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和内容解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4.4 对数函数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a href="/sx/tb_c40002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4 对数函数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