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SSS,提出问题导入新课,SAS,ASA,AAS,公理应用探求新知,问题引领归纳新知,理论证明法,练习巩固提高能力,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七年级下学期《三角形》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有关三角形全等的几条公理、定理,同学们还记得吗?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SSS、SAS、ASA是公理,不需要证明,是证明其他定理的基本依据,而AAS不是公理,需要证明,你能运用公理证明AAS吗?
AAS: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已知:∠A=∠A′,∠B= ∠B′ , BC=B′C′.求证:△ABC≌△A ′ B ′ C ′.
证明:在△ABC和△A′B′C′中,∵ ∠A=∠A′,∠B= ∠B′ ,∴ ∠C=∠C′.又BC=B′C′,∴ △ABC≌△A′B′C′(ASA).
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除了有两边相等外,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呢?比如两底角有何数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实验验证法:(1)对折法;(2)量角法;(3)剪角重合法.
猜想的结论仅靠验证是不够的,还需要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证明.怎样进行理论证明呢?回想一下证明的要求和步骤吧!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已知: 如图,在△ABC 中,AB= AC.求证:∠B= ∠C .
证明:取BC的中点D ,连接AD,∵ AB=AC, BD=CD , AD=AD,∴ △ABD≌△ACD (SSS).∴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1)可以作顶角的平分线;(2)作底边上的高.
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时,是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达到证明两底角相等的目的.刚才的辅助线是作底边上的中线,那么还可以怎样作辅助线也能达到目的?
证明:作顶角∠A的平分线,交BC于D ,∵ AB=AC, ∠ BAD= ∠ CAD , AD=AD,∴ △ABD≌△ACD (SAS).∴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证明:过点A作底边BC上的高,交BC于D ,在Rt △ABD和Rt △ACD中,∵ AB=AC, AD=AD,∴ △ABD≌△ACD (HL).∴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在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方法中,不论是作顶角的平分线,还是作底边的中线,或者是底边的高线,都能通过两三角形的全等得出:所作辅助线既是顶角平分线,又是底边中线、高线.你能总结出这个性质吗?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1.在△ABC 中,AB= AC.(1)若∠A=40°,则∠C等于多少度?(2)若∠B=72°,则∠A等于多少度?
解:(1)∵ AB= AC,∴ ∠B= ∠C.又∠A=40°,∴ ∠B= ∠C=70°.(2) ∵ AB= AC,∴ ∠B= ∠C.又∠B=72° , ∴ ∠C =72° ,∴ ∠A= 36°.
2.如图,在△ABD中,AC⊥ BD,垂足为C,AC=BC=CD.(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2)求∠BAD的度数.
证明:(1)∵ AC=BC=CD,∴ ∠BAC= ∠CBA, ∠DAC= ∠CDA,∴ ∠CBA = ∠CDA,∴AB=AD.∴ △ABD是等腰三角形.
解:(2)∵ AC=BC,∴ ∠BAC= ∠CBA.又 AC⊥ BD,∴ ∠ACB= 90°.∴ ∠BAC= ∠CBA =45°.同理, ∠DAC= ∠CDA =45°.∴ ∠BAD= ∠BAC+ ∠DAC=90°.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并填写个人学后记录.
教材习题1.1第2,3,4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等腰三角形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提要,∠ADB=∠AEC,BAC,∠CAE,∠DBC,知识点整合训练,°或9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SSS,提出问题导入新课,SAS,ASA,AAS,公理应用探求新知,问题引领归纳新知,理论证明法,练习巩固提高能力,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等腰三角形优质ppt课件,文件包含111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pptx、111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