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
展开1.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醉里”“相媚好”“最喜”“亡赖”等词语,促进对整首词的理解。(重点)
2.正确、有韵味、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到作者对和平安宁的乡村生活的热爱,通过补充资料感受作者关爱黎民的家国情怀。(重难点)
2.内容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其中,《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所作,展现了南方悠闲的农家生活。
《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句数和字数,“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上阕大意是: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啊!这四句点明了老两口的生活环境幽美,精神愉快。下阕大意是: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下阕中“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整首词三处写到小溪,正好将五个人物的活动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安宁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这首词语言平白如话,韵味悠长,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学时要联系已有经验,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要抓住关键词句,想象说出词的情境;要读出节奏韵味,体会词的意境;要引发想象,补白空间,练习语言表达。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宋词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谁来看图背诵一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看老师写课题。
2.这首词跟《宿新市徐公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差异:题材不同,题目形式不同,句数不同……
相同:作者都是宋代的,都是描写乡村生活……
提示:这首词的题目——清平乐·村居(朗读时有停顿),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词,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
自读提示:借助注音和注释读词,将读音读正确,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借助注释理解关键词的意思。
【PPT出示:相媚mèi好 茅檐yán 翁媪ǎ 锄chú豆 鸡笼 亡wú赖 卧剥bō 莲蓬peng】
重点指导:
(1)“媚mèi”的古意:① 娇美,美好。《罗敷媚》(《唐宋词欣赏》);②喜爱,爱戴,敬爱。《诗经》(“媚兹一人”:爱戴周天子一人。)“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2)“剥bō”是文读,用于书面语,如剥削、剥离;“剥bā”是白读,用于口语,如剥皮,剥花生。《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文人创作的词,应选文读音。读作ba的音,应该是很近很近的事情,宋代的广韵中读作b,在那本韵书中并没有ba这个读音。清代的《康熙字典》中,也没有ba的读音。另外,根据格律要求也应读作“bō”。
(3)茅檐: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低小”中“茅檐”代指茅屋。檐:左窄右宽,书写“詹”时,左上部分要紧凑,包住“言”,竖撇要贴紧“木”。(配以插图教学。重点提示在“茅檐低小”中,茅檐代指茅屋。)
2.学习有节奏地读词
掌握了生字词,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词吧。要读好词必须注意停顿,有节奏地读才能读出词的味道;照着老师画的停顿,先在书上画一画,再轻声练一练。
(出示:茅檐/低小, 溪上 / 青青草 。醉里吴音 / 相媚好,白发 / 谁家翁媪? 大儿 / 锄豆 / 溪东,中儿 / 正织鸡笼。最喜 / 小儿亡赖,溪头 / 卧剥 / 莲蓬。)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宋词的味道,上下阕之间停顿时间长一些)。
3.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先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啊!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4.整体感知,给词配画。
这首词写得很优美、很生动,但是美中不足,书上没有配插图。你能根据词意,给这首词配幅图吗?
先在词中圈出表示方位的词,再圈出词中写到的人物。
预设: 方位词:溪上、溪东、溪头
人物:翁媪、大儿、中儿、小儿
小组合作给词配画,并汇报交流。
【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也可以请学过画画的学生来帮忙。】
清平乐·村居
和平安宁
溪上
溪东
大儿
溪头
翁媪
中儿
小儿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吧。
预设:描绘的是农村的生活画面。
预设:描绘的是农村人劳动的画面。
预设:也描绘了农村小孩子玩耍的画面。
引导:这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很安静,很美好。
点拨:是的,这首词描写的是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日常生活画面,很宁静、和谐,很
有情趣。
三、深读全词,品悟情感
1.扶读上阕:
过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轻重缓急,这样才能读出画面感,读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那该怎么读呢?
(1)指名读上阕,其他同学认真听,稍后进行评价。
茅檐/低小, 溪上 / 青青草 。醉里吴音 / 相媚好,白发 / 谁家翁媪?
(2)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好?为什么?哪个地方读得不好?该怎么读?
预设:“低小”“青青”要轻声慢读,
引导:为什么要低声慢读?
预设:因为乡村景色清新优美,要读出农村和平宁静,读出田园风光之美。
引导:古人写诗词喜欢留白,也就是省去许多描写,让读者去脑补,我们来脑补一下除了小草是青青的,还有什么美景?
预设:小溪哗哗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着,蝴蝶在花间飞舞……
引导:乡村景色真美啊,读的时候一定要轻声慢读,“吴音”也就是吴地方言,对山东大汉辛弃疾来说,都是吴侬软语,这个地方应该怎么读呢?
预设:读得轻柔,好听。
预设:读得亲切。
预设“相媚好”要重读。
引导:为什么要重读?
预设:因为“相媚好”的意思互相逗趣,他们生活和谐,很有情趣,要强调他们的生活之趣。
引导:是啊,乡村风光优美,老人互相打趣,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上阕。
2.自读下阕:
(1)小组内练习
过渡:用朗读上阕的方法练习朗读下阕,先自己练一练,练好了小组内互相读一读。
自读提示:下阕写了三个人,他们各有特点,读的时候要有区别。
(2)指名读
大儿 / 锄豆 / 溪东,中儿 / 正织鸡笼。最喜 / 小儿亡赖,溪头 / 卧剥 / 莲蓬。)
交流评价:
预设:“锄逗”要读得稍重一点,强调大儿子的勤劳。
预设:“正织鸡笼”也要读得稍重一点,强调二儿子的勤劳。
预设:“最”“卧”要读得稍微重一些,读出小儿子的可爱。
引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亡赖”是“无赖”的意思,这句话矛盾吗?
预设:不矛盾,这里“亡赖”是顽皮、淘气的意思,是贬义褒用,表示对小孩的喜爱。
引导:下阕四句,描会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多么美好、和谐、有趣的一家,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吧。
3.展开想象。
出示学习任务:这首词描绘了四个画面,“屋小溪清”“翁媪聊天”“两儿劳动”“小儿悠闲”,小组成员每人选一幅,展开想象,并合作完成小练笔。
想象画面引导:想象一下他们在做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和同伴交流。
四、品读意境,感悟用词
过渡:一首清平乐,只有46个字,几个清新平常的词语,却让我们读出这么多美好的画面,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读词只读出韵味和画面还不够,还要能读出词背后的精妙之处才算最好!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
1.品读要求:你觉得词中哪个字词辛弃疾最满意?把它圈出来,静下心来品一品,并和同学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圈的情况)
2.交流探究:
预设(1)——品味“溪”字。
上下两阕写景画面各有不同,但作者巧妙用一条小溪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乡村安居乐业图。这是作者用笔的精妙所在。
预设(2)——品味“卧”字。
从“卧”字可以想象出小儿剥莲蓬时,时而仰卧,时而侧卧,时而俯卧,一幅顽皮天真的可爱模样。
预设(3)——品味“醉”字。(重点)
老夫妇俩为什么醉了?
*喝了点儿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生活虽清贫但安宁、闲适;(为生活而醉)
*孩子们勤劳能干、可爱活泼;(为孩子们而醉)
*农村景色是如此美好,心情舒畅(为生活环境而醉)
预设(4)——品味“最喜”。
大词人辛弃疾最喜什么?
最喜欢小儿的顽皮可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小儿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欣赏之情。
预设(5)——品味美好
辛弃疾笔下的乡村生活真美好啊!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说说辛弃疾向往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环境安宁)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老者安之)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百姓勤劳)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少者怀之)
了解作者,深化体验
1.再识作者:辛弃疾为什么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呢?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辛弃疾的资料,教师也可提供资料。
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金人侵占的山东。他从小就习文练武,立下了收复中原的志向。
1161年,他21岁,率众起义抗金。22岁,他一路南下,投奔南宋朝廷。他一直渴望北伐抗金,却始终不被朝廷重用。
1181年,他被罢官,在江西农村闲居,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1207年,他再次被朝廷起用,却因病重卧床不起,带着忧愤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
小结:辛弃疾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是因为他希望百姓过上词中描绘的这种——环境安宁、老者安之、少者怀之的幸福生活,更希望能收复中原,让北方的老百姓也过上这种和平安宁的好日子。
拓展延伸:所以当朋友陈亮误认为他闲居田园,忘了统一大业时,他写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出示《破阵子》名家朗诵)
引导:可见,他一直心系百姓,心系国家统一大业。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辛弃疾,读了他的词,感受到他描绘的美好画面,感悟到了他的情感,甚至揣摩了他的心思,课下大家根据今天所学,把《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改写成二三百字的小文章。
小学清平乐村居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a href="/yw/tb_c16062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清平乐村居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准备教具,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板书课题,解题,了解词的知识,初读,读准字音,再读 ,感受韵律之美,想象,体会村居之美,拓展延伸,品悟作者心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