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9709/0-17087365094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9709/0-1708736509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9709/0-17087365094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七)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那水呢,( )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青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
(2)文中加点字“贮”查( )部,“贮”的正确解释是( )
A.收藏B.储存;积存C.储蓄(钱财)D.收获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二、综合性学习
2.练核心素养
(1)某电视台在播出《皇帝的新装》后,就骗子的形象展开辩论,正反双方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骗子能骗到皇帝是智慧的。他们耐心地研究了皇帝的心理,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骗了皇帝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而不是骗百姓,可见他们是类似于那些杀富济贫的人,是在惩罚皇帝。
正方:
(2)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并联系《皇帝的新装》一文,说说这则漫画的深刻含义。
三、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5.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7.本文段抓住景物的形、声、色、味,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请找出一例试做分析。
8.根据本段内容,请你谈谈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9.对这段的理解分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节选语段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B.节选语段,层次井然。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动物写到植物,局部是从植物写到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C.本文善于联想。作者写何首乌根而联想到成仙,这些必要的联想,使文章放得开,富有情趣,又收得拢,为表现中心服务,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D.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0.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11.
12.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身艰难的生活”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B.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D.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13.
14.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B.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15.
16.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7.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水:冷水
B.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
C.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D.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治理
1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宋之丁氏
B.博学而笃志 而顷刻两毙
C.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D.于我如浮云 非得一人于井中
2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回也/不改其乐B.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非淡泊/无以明志
2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是儒教学派的创始人。
B.《诫子书》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告诫、劝勉的意思,“书”指书信。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顺从自己的意愿。
D.“将复何及浴”与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相近。
22.把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非宁静无以致远。
23.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志”与“学”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期 日中 期:约定
B.太丘舍去 舍:舍弃
C.相委而去 去:离开
D.元方入门不顾 顾:环顾
2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 不亦君子乎
B.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与人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D.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2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B.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和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自己先走了。
C.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就改的品质。
六、名著阅读
27.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⑴《西游记》的作者是 。
⑵以上选段内容出自:( )
A.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D.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⑶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七、作文
28.描写父亲的一个动作细节,将动作分解为几个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进行描写(注意动词的选用),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
参考答案:
1.(1) 青亮 清亮
(2)B
(3)不但 况且
2. (1)我方认为,首先骗子的心术是不正的,动机是不纯的,他们只是为个人能得到更多的钱,这不能说是智慧,更不能说他们类似于杀富济贫的人;其次,从骗子骗皇帝的客观效果上看,在欺骗皇帝的同时,也蒙蔽和欺骗了所有的人,并没起到惩罚皇帝的目的。 (2)这则漫画生动地再现了社会上存在不敢说真话的现象。如果人们在说真话时都要掂量后果的话,那么社会上就没有人说真话了。我们应该保持天真,诚实的童心,敢于实话实说。
3.C 4.“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5.百草园----“我”的乐园或百草园里有趣的动植物 6.“伏”字,既写出了黄蜂体形的肥胖,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又写出了它娇憨可爱的形象。 7.如 味: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这里从味觉角度生动的写出了覆盆子酸甜的味道。 8.这里有可人的自然美景,有许多有趣的事件,有自由快乐的生活,所以说是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9.B
10.A 11.D 12.A 13.①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②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表现了母亲如同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14.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全方位挥撒地淋漓尽致,表现了母爱的无私,理解与伟大。(意思相近亦可)
18.D 19.A 20.C 21.C 22.(1)我十五岁时就立志做学问。(2)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23.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24.D 25.C 26.B
27.⑴吴承恩
⑵C
⑶激将法;聪明,有计谋
28.参考示例:父亲坚持要亲自帮我铺床,他慢慢地从楼下抱上来三床被,将两床铺在床板上当垫被,又摸索着将被子沿床边折叠好,再铺上床单,然后将盖被放在上面。做完这一切,他又下楼去找来一个枕头,放在我的床头,把手伸进被窝里捂一会,说道:“这下应该不冷了。”看着父亲忙碌的样子,我想伸手帮忙,他却让我先歇着。(刘雪丰《父亲老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五),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六),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一),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