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九)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9715/0-17087365164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九)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9715/0-17087365165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九)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89715/0-17087365165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九)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九),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摧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tè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泊 在
拣 单数
忐tè
(2)选文第一段中有个错别字是: ,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
(3)文段中提到的“船”是一种交通工具。下列语句中没有写到交通工具的一项是( )
A.风正一帆悬。
B.友人惭,下车引之。
C.行舟绿水前。
D.闻道龙标过五溪。
(4)选文中的“蹊跷”是 的意思。
(5)鲁迅善于以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甚至其对话描写中的标点符号都有着极强的表达效果。“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句中没有用感叹号,而是用了两个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6)以上文段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这部著作的原题是《 》,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书籍是《 》。
二、综合性学习
2.
2020春晚开场舞《春潮颂》“五彩缤纷人欢腾,扭起秧歌迎新春”拉开了新年的序曲;一声春雷,唤醒了万物:草儿绿了,杏花开了,燕子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1)【春之别称】人们对春天的称呼特别多,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两个。
(2)【春之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段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3)【春之诗词】在学校组织的校园诗词大会上,命题老师出示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为其配上恰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① ②
(4)【春之赞歌】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野花:“(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请仿照该句的句式描写一种春天的事物。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鹧鸪天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瞑云①低。劳劳②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③近,卖饧④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⑤也皱眉。
①暝云:阴云。②劳劳:遥远。③修禊(xì):在农历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详的迷信活动。④卖饧(xíng):清明前后卖糖粥。饧,用麦芽之类熬成的糖稀。⑤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3.《次北固山下》中,王湾因 一事,由景生情,表达内心的愿望;《鹧鸪天》中,张炎客居他乡,触景生情,表达自己的情思。
4.王湾是 代人,张炎是宋代人,二人虽身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境遇,但他们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
5.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语段,完成题目。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① 》,作者是鲁迅,鲁迅原名② ,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文中写“我拔何首乌”的小故事,我们能从故事中感受到什么?( )
A.感受到“我”小时候很淘气,经常毁坏东西。
B.感受到“我”小时候就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梦想。
C.感受到“我”在百草园的生活充满多彩的乐趣。
D.感受到“我”小时候善于谋划,勇于实践。
课内阅读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6.甲文“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在“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7.乙文以方位变化为顺序描写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秀丽,试找出文中表明方位变化的四个词语。
8.散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收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品读下面两个句子,体会画线词句的表达作用。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微黄在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9.乙段文字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指的“下小雪”的妙处是指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 (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
(3)相委而去 ( )
(4)元方入门不顾 ( )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B.《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尊君”“家君”,前者是谦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敬词,是对人敬称自己的父亲。
13.甲文的“兄女”和乙文中的“元方”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14.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B.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C.撒盐空中差可拟 可拟:可以相比
D.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这样
(2)重点句子翻译。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选文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的身份。
【链接材料】
咏絮当年,娴花映水初惊艳;清心何处,明月当空雪照明。
【注】谢道韫小时候因“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被叔父谢安赞赏,这句诗因此成为名句。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B.“未若柳絮因风起”从这句话中的“未若”可以看出谢道韫具有敢说敢为的个性。
C.“公大笑乐”,表明他们的回答让人觉得太可笑了。
D.文末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
六、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
……
②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还加添了两名角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大家都称她无常嫂;这样看来,无常是和我们平辈的,无怪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一个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这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来,仿佛是无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无常有这么像?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③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④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15.文段选自 (作者)所著的文学名著《朝花夕拾》中的《 》。《朝花夕拾》是一部 (文体)集。
16.民间的百姓为什么喜欢无常?
17.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是表达童年时的美好回忆吗?为什么?
七、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2018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同学们,你们心中一定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吧。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
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泄露本人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1) bó jiǎn 忑
(2) 摧 催
(3)D
(4)奇怪或可疑
(5)语句中父亲的话后用的是句号而不是感叹号,平静的语气表明了父亲的威严,我满怀期待看五猖会的心情被他“平静”地扼杀。两者对比,流露着中年鲁迅对此的反思。
(6) 朝花夕拾 旧事重提 鉴略
2.(1)(示例)三春、九春、芳春、阳春。
(2)清明。人们通过踏青、扫墓之类的活动祭祀祖先和英烈等,表达怀念、感恩之情。
(3)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示例)蝴蝶舞在花丛中,像花瓣,像树叶,还飘呀飘的。
3.停留在北固山下 4. 唐 浓浓的思乡
5.(1) 朝花夕抬 周树人
(2)C
6.指“春风”。意思是春风吹拂到脸上,感觉很温暖。 7.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8.①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写出春风的温柔。
②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生动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9.小雪可以把那些小山点缀得更加秀美。
10. 急 相比 舍弃 回头看 11.(1)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2)过了正午时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当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12.B 13.示例一:谢道韫。谢道韫的冰雪聪明。示例二:陈元方。元方聪颖仁慧、知书达理。甲文“未若柳絮因风起”塑造了鲜明的聪慧才女谢道韫的形象;乙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选择其中一个,结合人物的形象分析作答即可。
14.(1)D
(2)①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②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起。
(3)和谐温馨
(4)示例一:“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却只有物象而没有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示例二:“撒盐空中”一喻好。因为当时雪急,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更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5)谢太傅“大笑乐”,并没有评价胡儿和谢道韫的描述的优劣,但谢道韫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被称作有“咏絮之才”,选文结尾交代其身份,就是一种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从而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
(6)C
15. 鲁迅 无常 散文 16.因为无常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 17.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并非是表达童年时的美好回忆,而是表达对现实中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同时,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对人世不平的愤慨,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18.【佳作展台】
我心中的英雄
说起英雄,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还有名垂青史的岳飞、花木兰……他们顶天立地,拯救国家,拯救人民,是值得人们崇敬的大英雄。可是我总觉得,这些功名显著的英雄和我平时见过的“英雄”不一样。日常生活中有的“英雄”没有丰功伟绩,他们的名字也没有流传千古,但是我真的很想称他们为英雄,因为——
一位衣着朴素的人在车站里弯腰捡起一个空饮料瓶,迈开步伐,走了几步,把瓶子扔进了垃圾桶。然后静静地等着车,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而那些穿得花红柳绿的人们,任脚下踩着垃圾,依旧自顾自地抬首挺胸,那不是英雄的姿势,在我看来,那个弯下身子,去捡垃圾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公交车上挤满了人,人们叽叽喳喳说着房子、车子、工作……这时上来了一位孕妇,售票员立即问道:“谁愿意给这位准妈妈让座?”车里一下子静了,有的把头偏向一边,有的冷眼注视着孕妇。一车的人刹那间好像都成了哑巴。“让那姑娘坐我这儿吧!”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循声望去,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站了起来,拉着孕妇让她坐了下来,自己则倚在座背上。孕妇不好意思,硬是拉着老太太和自己挤着坐,老太太坚决不同意:“不说你累着自己,委屈了孩子怎么办?”这位老太太头发花白,腰微微佝偻,和战场上雄姿英发的英雄没有半点联系,可我越看她越觉得她像英雄,不是巾帼英雄,而是爱心英雄!
地震中,一位年轻的老师用行动诠释了爱的伟大。“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这是张米亚老师钟爱的一句歌词。在地震来临之际,他展开双臂,把学生护在下面。沉重的钢筋压在他,的身上,他咬牙挺着。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名老师,若是自己先倒下了,那么身下的孩子也就垮了……我想,他也是英雄,一位拥有高尚师魂的英雄!
还有很多人,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宇,但我知道他们都是英雄。一抹笑容、一个拥抱、一条短信、一个手势……他们,用一颗美好的心奉献人类、奉献社会!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愿我也可以成为那样的英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五),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六),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八),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