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昼夜的形成》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地球、月球和太阳》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认识科技革命》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5课《水污染》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空气污染》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六年级下册第3课 四季的形成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知识目标:1、知道由于地轴倾斜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现象
2、能将影子长度变化等自然现象建立联系,解释四季的成因。
能力目标:能利用实验探究四季的变化。
情感目标:能对四季的变化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难点:能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四季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地球仪、视频资料、台灯、圭表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地球上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有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春季,植物发芽,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夏季,天气炎热,狂风暴雨频发,万物盛长。秋季,金风送爽,叶子由绿变黄,萧索成熟。冬季,天气寒冷,万物由收到藏,寒风刺骨。
春花秋实、夏雨冬雪……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你知道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四季的形成》
课题:3 四季的形成
(二)探究与发现
1、探究四季的形成
提问:(1)不同季节事物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这说明影响四季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与气温有关,说明影响四季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气温
(2)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也是一年,这说明的什么?
四季的变化可能和地球的公转有关。
先做出假设:我们认为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
①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
②实验方法:
1.照下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北。
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处。
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
播放实验视频
请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讨论:通过实验探究,随着“地球”公转,影子长短是怎样变化的?
冬至时最长,到夏至时日影最短,春分和秋分影长适中。
根据影长变化判断地球公转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影子长短的变化,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关,影子长,温度低,影子短,温度高。
我们知道,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正午太阳位置比较高,影子较短,早晨或傍晚太阳位置较低,影子较长,早晚影子长,温度低;中午影子短,温度高。
地球在公转时,出现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所以使得影子长短发生变化,当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影子较长,反之,影子则较短
注意观察的同学,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朝南的房间,冬天阳光能照到房间深处,而夏天阳光只能照到窗台下。这说明太阳的高度在变化:冬天太阳高度角小,夏天太阳高度角大。
太阳高度为什么会有周期性的变化呢?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公转轨道面倾斜成66度33分的夹角。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同一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直射,热量集中,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是夏季。反之,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这就是冬季。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由夏季到冬季,太阳高度由高变低。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讨论:根据实验结论推想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
那么四季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与公转有关,但是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着绕太阳转;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绕太阳旋转的话,太阳光线将永远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也永远不变,地球上将不会有四季的变化。正是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旋转的,才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地球公转到3月21日左右(春分)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时正是秋季。当地球转到6月22日左右(夏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便进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时(秋分),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转为春季。当地球转到12月22日左右(冬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
因此,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使得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
四季交替,年年循环,我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正午时刻日影变化的规律
(3)科学在线
很久以前,人们发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由规律的,于是就发明了圭表。圭表由圭和表组成,圭是有刻度的平面,表是直立在上面的一根标杆或石柱,早在公元前20世纪,陶寺遗址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了
圭表是中国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在不同季节,太阳的位置和正午高度呈现周期变化的规律。将圭平置于表北面,正午时表影投在圭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了解到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表影最长;在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影长是逐渐变化的。所以圭表测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观测手段之一。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也是由此划分的。[来源:学。科。网]
(三)应用与拓展
观测影子的长短变化
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圭表,观测一年中24节气日正午时分的影子长度,并记录下来。
材料:纸条、卡纸、直尺、铅笔、双面胶
步骤:1、用纸条做圭面,利用直尺和铅笔画出刻度,标注好厘米数
用双层卡纸制作长方形表面,并在长方形的一端留有拼接口,再将卡纸垂直黏在白纸上
用手电筒按照不同节气的太阳高度照射圭表,记录影子长度。
课后小结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影响四季变化的因素是温度,而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反映在正午影子的长短
同一地点,夏至正午日影最短,冬至正午日影最长,春分、秋分正午日影适中;同一地点,正午影子的长度呈有规律的变化,夏至---秋分---冬至影子逐渐变长,冬至---春分---夏至影子逐渐变短。影子长,温度低;影子短,温度高。正是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五、板书设计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
影子的变化:早晚影子长,温度低;中午影子短,温度高。
小学冀人版 (2017)第14课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冀人版 (2017)<a href="/kx/tb_c402138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4课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a>,共5页。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 漂浮的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2137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9课 漂浮的船教案设计</a>,共4页。
冀人版 (2017)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第7课 蝙蝠与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冀人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2137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大自然的启示与发明第7课 蝙蝠与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