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PPT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36456/0-17072673459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PPT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36456/0-17072673459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PPT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36456/0-17072673459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PPT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36456/0-170726734600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PPT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36456/0-170726734603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PPT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36456/0-170726734605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PPT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36456/0-170726734606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PPT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336456/0-170726734613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备课ppt课件
展开1.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①焦点F: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会聚点。 ②焦距f: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用放大镜近距离看书,看到文字被放大,可是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却看到物体成了倒立缩小的像。
同样是凸透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特点不同。为何成像特点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凸透镜成像遵循什么规律呢?
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①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支持事例:用放大镜近距离看书,看到文字被放大,可是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却看到物体成了倒立缩小的像。
②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支持事例: 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物距为15厘米
如图所示,像距为30厘米
2. 实验过程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 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大于、等于、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①光具座、凸透镜(焦距 f =10cm)、蜡烛(烛焰作为发光体)、光屏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光具座就是可以把凸透镜、光屏、蜡烛等器材放置在上面的器材。它下部有刻度尺可以测量各器材之间的距离,帮助我们读出物距、像距。
③调整凸透镜、蜡烛(烛焰的中心)、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实像(reali mage)能呈现在光屏上,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①使烛焰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②调整物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③再调整物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④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倒立、等大的像?试一试,成倒立、等大的像时,焦距、物距、像距各是多少?
分析实验数据,会发现当物距为22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距为1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若成倒立、等大的像,则物距应该在18cm ~22cm之间。所以可取在这个范围的物距进行多次实验。
取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当成倒立、等大的像时,记录焦距、物距、像距的实验数据如下:
⑤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看到烛焰的像吗?通过透镜观察烛焰,你能看到它的像吗?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将光屏置于像的位置,你能直接在光屏上看到像吗?
虚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一、分析上述各表中的实验数据,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当物距_____________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_____像。
2. 当物距_____________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_____像。
3. 当物距_____________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_____像。
4. 当物距_____________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_____像。
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
主光轴上有两个位置是成像性质变化的分界点,一个是二倍焦距处,另一个是一倍焦距处(焦点处)。二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是物体成倒立实像与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二、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
三、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与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变大,像与物同方向移动,像跟着物体在移动。
物距增大,像变小,像距变小,像与物同方向移动,像跟着物体在移动。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总是同侧正,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动画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与物距的变化关系》
视频演示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哪些?
可能原因有: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2. 用卡片把透镜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性质不变,像是否完整?像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光屏上的像性质不变,还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暗些。
3. 蜡烛长度变短时,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怎样变化?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怎样进行调节?
像将会向上移动。调节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透镜和光屏向下调节.
4. 比较物距与像距,判断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条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缩小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
③把烛焰放在_____点,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___点,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例题1】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例题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不动,像变小 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 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
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离凸透镜16cm(像距)时,即2f>16cm>f,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光屏不动,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像距变小,像变小,则物距增大,所以蜡烛应远离凸透镜。 只有D正确。
【例题3】小明选择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 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________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①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 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像。因为焦距为12.5cm,所以两倍焦距等于25.0cm,因此烛焰应放在50cm-25cm=25cm处。
②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 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_____ (选填 “向上”或“向下”)移动, 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②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运动,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③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____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____ 点光屏上得不到像。
③蜡烛放在A、B、C三个点时,物距都大于焦距,所以凸透镜成实像;当物距变小时,凸透镜成的实像变大,所以把蜡烛放在C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D点位于焦点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物距u>2f 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v<2f
2. 照相机工作示意图
物距u:f<u<2f 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v>2f
2. 投影仪工作示意图
当物距 u
二、视频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WHAT • WHY • WOW
1. 如图所示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示意图。观察投影仪的结构和成像特点,并简要说明凸透镜和平面镜在投影仪工作过程中的作用(请注意阅读投影仪的使用说明书)。
投影仪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像通过这个凸透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实像成在光屏上。
2.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地方用到了凸透镜?为什么要用凸透镜?
本体属于开放性问题。生活中用到凸透镜的设备如警眼、照相机、望远镜、幻灯机、摄像机、电影放影机、显微镜等等。
3.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则在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选A。
说明:如可使稍远处的窗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时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
4 . 在“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你也许已经发现: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焦点;若物体距离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据此,请你设计一种估测凸透镜焦距的简便方法,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①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的_____像;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 ③当物体在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像距大于物距。 ④当物体放在焦点上时,______成像(选填“能”或“不能”),光线经折射后平行射出。
2.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成像的情况(写出像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u有关, 由u=3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 放映幻灯片时,为了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将镜头移近幻灯片,再将幻灯机向后移, B.将镜头远离幻灯片,再将幻灯机向前移, C.将镜头移近幻灯片,再将幻灯机向前移, D.将镜头远离幻灯片,再将幻灯机向后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进行分析:放映幻灯片时,为了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将镜头移近幻灯片,同时再将幻灯机向后移。
4.现在有很多场所的安保工作中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传递给计算机进行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 m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 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 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 m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u>2f,得出 f <0.5m.所以选B。
5. 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10 cm B.8 cm C.6 cm D.4 cm
因为物距u=15cm时,是缩小的实像,所以u>2f, 即 15 cm>2f f<7.5 cm 又知物距u=9cm时,是放大的实像, 所以 f<9 cm<2f 9cm>f>4.5 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得焦距f :4.5cm<f<7.5 cm
(1)图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___。
(2)调试实验装置时,使烛焰的中心和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上,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3)图示情景验证的是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像的特点(填写像的性质)。
6. 图所示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情景,所用透镜焦距为10厘米。
6. 图所示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情景,所用透镜焦距为10厘米。
(4)如果还要验证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在不移动凸透镜的情况下,应把蜡烛移到_________cm处(选填“小于30”、“30~40”或“40~50”),光屏移到___________cm处(选填“大于70 ” 、“60~70 ”或“50~60 ” )。
7.如图所示,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用放大镜看指纹时,指纹必须在焦点以内,且指纹离焦点越近,虚像越大,所以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C.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需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需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所以光屏上的像和物体是等大的 ,物体处于2倍焦距处,凸透镜的焦距是f=10cm,故A、B错误。
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透镜,物体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间,透过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故需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
①将蜡烛第一次放置在M处,第二次放置在N处,则蜡烛与所成像的位置关系为______;A.两次都在凸透镜同侧B.两次都在凸透镜两侧C.第一次在凸透镜同侧,第二次在凸透镜两侧D.第一次在凸透镜两侧,第二次在凸透镜同侧②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现将蜡烛放置Q处,根据___原理,光屏上所成的像___(选填“在”或“不在”)P处。
①将蜡烛第一次放置在M处,第二次放置在N处,则蜡烛与所成像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A.两次都在凸透镜同侧 B.两次都在凸透镜两侧 C.第一次在凸透镜同侧,第二次在凸透镜两侧 D.第一次在凸透镜两侧,第二次在凸透镜同侧②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现将蜡烛放置Q处,根据___原理,光屏上所成的像___(选填“在”或“不在”)P处。
①蜡烛放置在M处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此时所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在同一侧;放置在N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此时所成的是实像,物与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所以C选项正确。②蜡烛先放置在P处,像在Q处,当将蜡烛放在Q处,光屏在P处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这是根据光路可逆原理。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背景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感悟新知,实验记录,主光轴,投影仪,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镜,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距u,像距V,提出猜想,实验器材,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