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ppt课件
展开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立足时空观念,通过故事再现和读图,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立足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了解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3.立足唯物史观,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阅读教材第28页,简述宋朝建立的概况。
1.时间:2.人物:3.事件:4.都城:
赵匡胤(927-976)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原后周禁军统领。960年,于汴京东北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庙号太祖。
观察地图,北宋有没有实现全国统一?找出北宋统一过程和意义?
北宋的局部统一过程:先南后北
意义: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五代十国)局面。
问题一:对比图②和图③,有何发现?
问题二:对比图①和图③,有何发现?
问题三:图①图②图③的变化,可以说明什么?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疆域远小于唐朝,周边民族政权并立,未实现全国统一,是局部统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普曰:“……唐季以来……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出自《续资治通鉴》
收其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粮
素养探究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阅读教材第29-30页,简述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概况。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收归地方财赋至中央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为杜绝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结合课文和材料,谈谈赵匡胤采用什么办法削弱宰相权力?
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材料 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枢密使分取军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权—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结合课文和材料,说说宋太祖如何控制地方?
1.派文臣做知州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重文轻武”重文抑武或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且当时五代时期下属推翻上司夺权称帝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对武将非常不放心,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丰厚的待遇以解除他们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结合图片,说说宋朝出现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素养探究三:重文轻武政策
阅读教材第30-31页,简述重文轻武政策的概况。
1.目的:2.表现:3.影响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③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④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⑤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官吏冗余,导致办事效率下降,财政支出增加。
宋太祖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危害大。”
想一想:宋太祖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北宋重用文官,压制武将; 文官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武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
注重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1)录取人数多 2)享受待遇高 3)起授官职高 4)提拔特别快
宋太祖一朝科举15次,录取100多人,宋太宗一年录取500多人,宋真宗科举录取人数更多。
读书——科考——做官——重文轻武
回答:研读材料,分析宋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有何影响?
积极影响:1.重视教育和文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创造出了光辉的文化成就;2.杜绝政权的频繁更替,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
消极影响: “轻武”也制约了武将的才能,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材料二: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一: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钱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合作探究:我们该如何认识北宋的政治制度?
1.朱熹的评价公正么?
稳定、统一符合宋初社会需要
2.如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素养探究三:王安石变法
阅读教材第31-32页,简述王安石变法的概况。
(1)时间(2)在位皇帝(3)目的(4)措施(5)结果(7)原因(8)影响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
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作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据变法内容,说说哪些条款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王安石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1)改革要讲究策略,协调好与守旧势力之间的关系(2)改革过程是充满阻力,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3)改革要善于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4)改革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5)改革要有强大的力量支持……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三年换防
兵:收精兵钱:取消收税特权、设转运使权: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
——重用文官、发展科举
目标:富国强兵结局:最终失败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课件ppt</a>,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3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ppt课件</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雍正年间,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加强君主专制,互动探究,军机处的设立,知识小结,古代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文化专制政策,官场腐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课件ppt</a>,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合作探究,历史启迪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