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2·黑龙江·明水县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蔗糖C.味精D.汽油
2.(2022·上海长宁·二模)属于悬浊液的是( )
A.自来水B.纯净水C.粗盐水D.矿泉水
3.(2022·山东威海·九年级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4.(2022·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第二中学中考真题)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5.(2022·山东青岛·九年级期中)厨房中经常使用食盐、料酒、洗洁精、植物油等物质。从化学视角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6.(2022·黑龙江·大庆市东方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掉试管内壁上的食盐B.用洗涤剂清洗带油污的餐具
C.用汽油清洗油污D.用酒精清除工作服上的碘
7.(2022·湖南·长沙市华益中学模拟预测)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处处离不开水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任何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
C.NaOH溶于水时出现吸热现象
D.洗涤剂能通过乳化作用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8.(2022·山东·商河县第三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
B.医疗上用硝酸铵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C.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衣服沾上油污,可以利用洗洁精或汽油洗涤,两者原理相同
9.(2022·山东· 九年级期中)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量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
A.B.
C.D.
10.(2022·山东泰安·九年级期中)将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不需要吸收热量
B.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不放出热量
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存在扩散过程,也不存在水合过程
D.钠离子、氯离子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子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
11.(2022·江苏苏州·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物质中存在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
A.蔗糖溶液B.食盐水C.氢氧化钠固体D.氧气
12.(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少量固体溶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熔点比水低
D.固体硝酸钾也可以导电
13.(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硝酸铵和氯化钠
C.碳酸钙和氯化钙D.氯化钠和蔗糖
14.(2022·山东济南·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U型管内a、b两液面高度相同。现将胶头滴管内的少量水挤入锥形瓶内,一会儿后观察到U型管内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已知固体X是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蔗糖四种固体物质中的一种,则X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蔗糖固体
15.(2022·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六十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甲烧杯中放入某物质X后,发现乙烧杯中的导管口附近形成一段水柱,则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氢氧化钠B.硝酸铵C.氯化钠D.氧化钙
16.(2022·山东·青岛(市南)海信学校九年级期中)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C.用闻气味方法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氢气
二、填空题
17.(2022·山东·阳信县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生活中的下列物质: ①牛奶;②雪碧饮料;③矿泉水;④生理盐水;⑤蒸馏水;⑥石灰浆; ⑦酒精;⑧60°的白酒;⑨清新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18.(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大量实验表明,少数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_______,沸点_______,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
19.(2022·黑龙江·大庆市东方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气球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瓶中固体可能是①氯化钠②氢氧化钠③硝酸铵④生石灰。
现将气球中的水倒入瓶中,最后能使气球变大的固体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能使气球变小的是______,不能使气球变化的固体是____。(填写相应的序号)
20.(2022·天津·九年级专题练习)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可用_______来检验。
(3)为了保护河里的水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填序号) 。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D.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4)家庭中常用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家庭净水器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起_____作用。
(6)下列少量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蔗糖B.面粉C.植物油D.食盐
三、科学探究题
21.(2022·山东威海·八年级期末)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实验室有粉末状和颗粒状两种食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实验过程:
①取5 g食盐粉末加入50 mL水中,
②取5 g颗粒状食盐加入50 mL,水中,
③取5 g食盐粉末加入50 mL热水中,分别记录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
实验结果:③中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最短,②中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最长。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
对比(填序号)______可以推理,物质的溶解速率与______有关;
对比(填序号)______可以推理,物质的溶解速率与______有关。
22.(2022·广西贵港·九年级期中)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水、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
【实验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各取一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数据分析】表中为x为_____mL。
(1)比较实验2与实验______(填序号),可获得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数,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
【反思提升】经过讨论,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本实验的部分操作存在缺陷,它们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一样
【获得结论】从上述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拓展延伸】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又向图中A、B、C三个实验装置中盛有一定量水的小试管里分别加入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固体(加入固体物质之前,三个实验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的温度/℃
实验1
50mL
硝酸铵
15
实验2
50mL
氢氧化钠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无
22
装置
A
B
C
加入的固体
氯化钠
_______
_______
现象
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
_______
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e端低于f端
原因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该固体溶于水吸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_______
第6章 溶解现象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一、选择题
1.(2022·黑龙江·明水县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蔗糖C.味精D.汽油
【答案】D
【解析】A、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味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选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上海长宁·二模)属于悬浊液的是( )
A.自来水B.纯净水C.粗盐水D.矿泉水
【答案】C
【解析】A、自来水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纯净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粗盐中含有难溶于水的杂质,可以形成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2022·山东威海·九年级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答案】C
【解析】A、溶液具有稳定性,故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正确;
C、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错误;
D、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正确。
故选C。
4.(2022·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第二中学中考真题)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A、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得到溶液,故A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5.(2022·山东青岛·九年级期中)厨房中经常使用食盐、料酒、洗洁精、植物油等物质。从化学视角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答案】A
【解析】A、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错误;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四处扩散,选项正确;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将油污变为小油滴,可用水冲走,选项正确;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不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选项正确。
故选A。
6.(2022·黑龙江·大庆市东方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掉试管内壁上的食盐B.用洗涤剂清洗带油污的餐具
C.用汽油清洗油污D.用酒精清除工作服上的碘
【答案】B
【解析】A、用自来水洗掉试管内壁上的食盐,是由于食盐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B、用洗涤剂清洗带油污的餐具,是因为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属于乳化原理,符合题意;
C、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不符合题意;
D、用酒精清除工作服上的碘是因为就能能溶解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2·湖南·长沙市华益中学模拟预测)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处处离不开水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任何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
C.NaOH溶于水时出现吸热现象
D.洗涤剂能通过乳化作用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答案】D
【解析】A、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为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为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例如盐酸中溶质为氯化氢气体,酒精中溶质为乙醇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NaOH溶于水时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2022·山东·商河县第三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
B.医疗上用硝酸铵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C.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衣服沾上油污,可以利用洗洁精或汽油洗涤,两者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A、吸附、沉淀、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可以用于制作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正确;
C、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加热煮沸可以使部分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析出,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D、衣服沾上油污,可以利用洗洁精或汽油洗涤,但原理不同,洗洁精利用的是乳化原理,汽油利用的是溶解原理,错误;
故选D。
9.(2022·山东· 九年级期中)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量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A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NaOH溶于水温度先升高,最后降至室温,NH4NO3溶于水温度先降低,再升至室温,符合题意;
B、图像中两条曲线都没有降至室温,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中两条曲线趋势画反了,NaOH溶于水的曲线应该先升高再降至室温,NH4NO3溶于水的曲线应该先降低再升至室温,不符合题意;
D、图像中两条曲线趋势画反了并且没有恢复至室温,NaOH溶于水的曲线应该先升高再降至室温,NH4NO3溶于水的曲线应该先降低再升至室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2·山东泰安·九年级期中)将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不需要吸收热量
B.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不放出热量
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存在扩散过程,也不存在水合过程
D.钠离子、氯离子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子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
【答案】D
【解析】A、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的过程既存在离子扩散过程,也存在水合过程,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将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是因为钠离子、氯离子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子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D。
11.(2022·江苏苏州·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物质中存在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
A.蔗糖溶液B.食盐水C.氢氧化钠固体D.氧气
【答案】B
【解析】A、蔗糖溶液含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不含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错误;
B、食盐水主要溶质是氯化钠,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得到氯离子和钠离子,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但两者均不能自由移动,故选错误;
D、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不含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少量固体溶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熔点比水低
D.固体硝酸钾也可以导电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发生电离,产生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选项说法正确;
B.稀硫酸中存在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选项说法正确;
C.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熔点降低,沸点升高,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构成的,但是硝酸钾固体中的钾离子与硝酸根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硝酸钾固体不能导电,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硝酸铵和氯化钠
C.碳酸钙和氯化钙D.氯化钠和蔗糖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C、加水不溶解的是碳酸钙,能溶解的是氯化钙,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蔗糖都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解时没有明显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不能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2·山东济南·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U型管内a、b两液面高度相同。现将胶头滴管内的少量水挤入锥形瓶内,一会儿后观察到U型管内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已知固体X是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蔗糖四种固体物质中的一种,则X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蔗糖固体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化,不符合题意;
D、蔗糖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2·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六十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甲烧杯中放入某物质X后,发现乙烧杯中的导管口附近形成一段水柱,则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氢氧化钠B.硝酸铵C.氯化钠D.氧化钙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导致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乙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形成一段液柱,故B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乙烧杯中的导管口不会形成一段液柱,故C错误;
D、氧化钙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导致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乙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D错误。
故选B。
16.(2022·山东·青岛(市南)海信学校九年级期中)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C.用闻气味方法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氢气
【答案】C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钠溶于水后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以用水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软水遇肥皂水泡沫多,硬水遇肥皂水泡沫少,所以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可行;
C、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所以用闻气味方法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不可行;
D、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氢气遇燃着的木条,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鉴别方法可行。
故选C。
二、填空题
17.(2022·山东·阳信县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生活中的下列物质: ①牛奶;②雪碧饮料;③矿泉水;④生理盐水;⑤蒸馏水;⑥石灰浆; ⑦酒精;⑧60°的白酒;⑨清新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答案】②③④⑧⑨;⑤⑦
【解析】 ①牛奶是 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②雪碧饮料是由碳酸和水等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③矿泉水是由可溶性矿物质和水等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④生理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等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⑤蒸馏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⑥石灰浆是氢氧化钙固体、水等物质组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⑦酒精中只有酒精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⑧60°的白酒是由酒精(乙醇)和水等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⑨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因此:属于溶液的是:②③④⑧⑨;属于纯净物的是⑤⑦。
18.(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大量实验表明,少数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_______,沸点_______,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降低;升高;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析】大量实验表明,少数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这一性质常为人们利用。例如,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在溶于水时解离出的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19.(2022·黑龙江·大庆市东方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气球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瓶中固体可能是①氯化钠②氢氧化钠③硝酸铵④生石灰。
现将气球中的水倒入瓶中,最后能使气球变大的固体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能使气球变小的是______,不能使气球变化的固体是____。(填写相应的序号)
【答案】②④;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③;①
【解析】现将气球中的水倒入瓶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故气球变鼓;
硝酸铵溶于水时使温度降低,则瓶内气体由于温度降低而收缩,则气球变小;
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则瓶内气体无明显变化则气球无变化。
20.(2022·天津·九年级专题练习)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可用_______来检验。
(3)为了保护河里的水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填序号) 。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D.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4)家庭中常用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家庭净水器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起_____作用。
(6)下列少量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蔗糖B.面粉C.植物油D.食盐
【答案】(1) 2H2O2H2↑+O2↑;氢元素、氧元素;氢原子、氧原子
(2)带火星的木条
(3)B
(4)加热煮沸
(5)吸附
(6)AD
【解析】(1)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2)
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较少,所以为氧气,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
A、不能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因为有些动、植物是有益的,可以进行水体的净化,选项做法不合理。
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达标之后排放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选项做法合理。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障了农作物的产量,所以不可以禁止使用,选项做法不合理。
D、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选项做法不合理。
故选:B。
(4)
家庭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因为加热煮沸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5)
家庭净水器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6)
A、蔗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B、面粉不易溶于水,只能形成悬浊液。
C、植物油不易溶于水,只能形成乳浊液。
D、食盐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故选:AD。
三、科学探究题
21.(2022·山东威海·八年级期末)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实验室有粉末状和颗粒状两种食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实验过程:
①取5 g食盐粉末加入50 mL水中,
②取5 g颗粒状食盐加入50 mL,水中,
③取5 g食盐粉末加入50 mL热水中,分别记录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
实验结果:③中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最短,②中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最长。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
对比(填序号)______可以推理,物质的溶解速率与______有关;
对比(填序号)______可以推理,物质的溶解速率与______有关。
【答案】①②;颗粒大小;①③;温度
【解析】①要探究物质的颗粒大小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除了物质的颗粒大小这 一因素不同外,其他的实验条件都需相同,所以对比①②, 可得出物质的溶解速率与物质颗粒大小有关,故填:①②,颗粒大小。
②要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除了温度这 一因素不同外,其他的实验条件都需相同,所以对比①③, 可得出物质的溶解速率与温度有关,故填:①③,温度。
22.(2022·广西贵港·九年级期中)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水、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
【实验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各取一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数据分析】表中为x为_____mL。
(1)比较实验2与实验______(填序号),可获得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数,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
【反思提升】经过讨论,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本实验的部分操作存在缺陷,它们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一样
【获得结论】从上述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拓展延伸】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又向图中A、B、C三个实验装置中盛有一定量水的小试管里分别加入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固体(加入固体物质之前,三个实验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
【答案】50;4;硝酸铵;AB;硝酸铵;U型管两端的液面c端高于d端(或U型管两端的液面d端低于c端;氢氧化钠;该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数据分析]
该实验目的是探究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根据控制变量法,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为50mL;
(1)根据结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硝酸铵溶解后温度最低,即硝酸铵溶解时吸热,故最合适的是硝酸铵;
[反思提升]
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的是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获得结论]
从上述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拓展延伸]
A装置中加入固体氯化钠,由于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
B装置中根据原因该固体溶于水吸热,则加入的固体物质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会观察到U型管两端的液面c端高于d端(或U型管两端的液面d端低于c端);
C装置中根据现象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e端低于f端,说明该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则该固体为氢氧化钠。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的温度/℃
实验1
50mL
硝酸铵
15
实验2
50mL
氢氧化钠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无
22
装置
A
B
C
加入的固体
氯化钠
_______
_______
现象
U形管两端的液面持平
_______
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e端低于f端
原因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该固体溶于水吸热,使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综合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巩固练习,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物质的溶解性,5%,9g,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2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溶液组成的表示,5 gD.2g,9%)给患者输液,0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