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套精品专题】数学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复习专题精讲 第1章 全等三角形 (含答案)(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 试卷 0 次下载
- 【全套精品专题】数学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复习专题精讲 第2章 轴对称图形(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 (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全套精品专题】数学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复习专题精讲 第3章 勾股定理(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 (含答案)试】 试卷 1 次下载
- 【全套精品专题】数学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复习专题精讲 第4章 实数 (含答案)(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 试卷 1 次下载
- 【全套精品专题】数学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复习专题精讲第4章 实数(A卷·知识通关练) -【单元测试】 (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1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核心知识1.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1.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将( )
A.扩大到原来的2倍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扩大到原来的3倍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解: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直角边扩大2倍后为2a,2b,
那么据勾股定理得:
原来的斜边长的平方为:a2+b2,
现在的斜边长为:(2a)2+(2b)2=2(a2+b2),
即斜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
故本题选:A.
2.在△ABC中,∠C=90°,AB=3,则AB2+BC2+AC2的值为( )
A.24B.18C.12D.9
【答案】B
【解析】解:在Rt△ABC中,AC2+BC2=AB2=32=9,
∴AB2+AC2+BC2=32+9=18.
故本题选:B.
3.已知Rt△ABC的直角边分别为3和4,则斜边上的高为( )
A.5B.6C.125D.245
【答案】C
【解析】解:如图,作CD⊥AB于D,
∵AC=3,BC=4,
∴由勾股定理得:AB=5,
∵S△ABC=12AC•BC=12CD•AB,
∴12×3×4=12×5•CD,
∴CD=125.
故本题选:C.
核心知识2.勾股定理的证明及有关计算
4.数学家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了“赵爽弦图”,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长为6,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答案】2
【解析】解:如图,
∵若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长为6,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
∴AB=10,BC=AD=6,
在Rt△ABC中,AC=8,
∴CD=AC﹣AD=8﹣6=2.
故本题答案为:2.
5.勾股定理是一个古老的数学定理,它有很多种证明方法,如所示四幅几何图形中,不能用于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B.
C.D.
【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图形可知:S大正方形=4×12ab+(b﹣a)2=2ab+b2﹣2ab+a2=a2+b2,S大正方形=c2,
∴a2+b2=c2;故A选项不合题意;
B.不能用于证明勾股定理,故B选项符合题意;
C.根据图形可知:S大正方形=4×12×ab+c2=2ab+c2,S大正方形=(a+b)2=a2+2ab+b2,
∴2ab+c2=a2+2ab+b2,∴a2+b2=c2,故C选项不合题意;
D.根据图形可知:S大正方形=c2,S大正方形=12(b+b+a)×b+12(a+b+a)×a﹣2×12ab=a2+b2,
∴a2+b2=c2,故D选项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核心知识3.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分类讨论问题
6.在Rt△ABC中,AB2=10,AC2=6.则BC2=( )
A.8B.16或64C.4D.4或16
【答案】D
【解析】解:当∠C=90°时,BC2=AB2﹣AC2=10﹣6=4,
当∠A=90°时,BC2=AB2+AC2=10+6=16.
故本题答案为:D.
7.△ABC中,AB=15,AC=20,BC边上的高AD=12,则BC的长为 .
【答案】7或25
【解析】解:如图(1),
△ABC中,AB=15,AC=20,BC边上高AD=12,
在Rt△ABD中AB=15,AD=12,
由勾股定理得:BD2=AB2﹣AD2=81,即BD=9,
在Rt△ADC中AC=20,AD=12,
由勾股定理得,DC2=AC2﹣AD2=256,即DC=16,
∴BC的长为:BD+DC=9+16=25;
如图(2),同(1)的作法相同,
∴BC的长为:DC﹣BD=16﹣9=7;
综上,BC的长为:7或25.
故本题答案为:7或25.
8.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的平方为( )【提示:7的平方是7】
A.5B.125C.374D.374或125
【答案】D
【解析】解:设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h,
①当长为4的边是直角边时,斜边长=5,
则12×3×4=12×5×h,
解得:h=125;
②当长为4的边是斜边时,另一条直角边长的平方=42﹣32=7,即另一条直角边长=7,
12×3×7=12×4×h,
解得:h=374;
综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125或374.
故本题选:D.
核心知识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5,6B.2,3,4C.5,11,12D.8,15,17
【答案】D
【解析】解:A.∵42+52=16+25=41,62=36,∴42+52≠62,
∴以4,5,6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22+32=4+9=13,42=16,∴22+32≠42,
∴以2,3,4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52+112=25+121=146,122=144,∴52+112≠122,
∴以5,11,12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82+152=64+225=289,172=289,∴82+152=172,
∴以8,15,17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已知a,b,c是某三角形的三边,满足|12﹣a|+|b﹣5|+|c﹣13|=0,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
A.30B.60C.78D.32.5
【答案】A
【解析】解:∵|12﹣a|+|b﹣5|+|c﹣13|=0,
∴12﹣a=0,b﹣5=0,c﹣13=0,
解得:a=12,b=5,c=13,
∴a2+b2=122+52=132=c2,
∴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此三角形的面积为:12×52=30,
故本题选:A.
11.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B:BC:AC=3:4:5;④∠A=∠B=∠C,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解:①∵∠A+∠B=∠C,
∴∠A+∠B+∠C=2∠C=180°,
∴∠C=90°,∴△ABC是直角三角形;
②∵∠A:∠B:∠C=1:2:3,
设∠A=x,则∠B=2x,∠C=3x,
∴x+2x+3x=180,
解得:x=30°,
∴∠C=30°×3=90°,∴△ABC是直角三角形;
③∵AB:BC:AC=3:4:5,
设AB=3k,则BC=4k,AC=5k,
∴AB2+BC2=AC2,
∴△ABC是直角三角形;
④∵∠A=∠B=∠C,
∴∠A+∠B+∠C=3∠A=180,
解得:∠A=60°,
∴∠B=∠C=60°,
∴△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综上,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①②③共3个,
故本题选:C.
核心知识5.勾股定理的应用——面积问题
12.如图所示,三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拼合在一起,其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44,225,那么正方形A的面积是( )
A.225B.144C.81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得: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44,225,
∴正方形A边长的平方为:225﹣144=81,
即正方形A的面积是81,
故本题选:C.
13.如图,在Rt△ABC中,∠BCA=90°,AC=10,BC=24,分别以它的三边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
【答案】120
【解析】解:∵∠ACB=90°,AC=10,BC=24,
∴AB2=AC2+BC2=262,即AB=26,
∴S阴影=12π×(AC2)2+12π×(BC2)2+12×BC×AC﹣12π×(AB2)2=12π×(102)2+12π×(242)2+12×24×10﹣12π(262)2=120.
故本题答案为:120.
14.某小区有一块四边形空地ABCD(如图所示),为了美化小区环境.现计划在空地上铺上草坪.经测量∠A=90°,AB=20米,BC=24米,CD=7米,AD=15米,若铺一平方米草坪需要20元,铺这块空地需要投入多少钱?
【答案】铺这块空地需要投入4680元钱
【解析】解:如图,连接BD,
在Rt△ABD中,∠ABC=90°,AB=20米,AD=15米,
∴BD2=AB2+AD2=202+152=252(平方米),即BD=25米,
在△ADB中,CD=7米,BC=24米,DB=25米,
∴BC2+CD2=242+72=252(平方米)=DB2,
∴△BDC为直角三角形,∠DCB=90°,
∴S四边形ABCD=S△ADB+S△DBC=12×15×20+12×7×24=234(平方米),
∴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34平方米,
∵铺一平方米草坪需要20元,
∴234×20=4680(元),
答:铺这块空地需要投入4680元钱.
15.某中学在校园一角开辟了一块四边形的试验田,把课堂的“死教材”转换为生动的“活景观”,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理论之余,还可以到试验田实际操练.如图,四边形ABCD是规划好的试验田,经过测量得知:∠ADC=90°,CD=3m,AD=4m,AB=13m,BC=12m.求试验田ABCD的面积.
【答案】试验田ABCD的面积为24m2
【解析】解:如图,连接AC,
∵∠ADC=90°,AD=4,CD=3,
∴AC2=AD2+CD2=42+32=25,即AC=5,
又∵BC=12,AB=13,
∴AC2+BC2=52+122=169=AB2,
∴∠ACB=90°,
∴S四边形ABCD=S△ABC﹣S△ADC=12×5×12﹣12×3×4=30﹣6=24m2,
即试验田ABCD的面积为24m2.
核心知识6.勾股定理的应用——最值问题
16.如图,已知△ABC中,∠C=90°,AB=10,BC=6,若点D为AB边上任意一点,则线段CD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4.8≤CD≤8
【解析】解:如图,过点C作CD′⊥AB于D′,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CD⊥AB时,CD最短,即点D在点D′的位置时,CD最短,
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82,即AC=8,
∵S△ABC=12AB×CD′=12BC×AC,
∴CD′=6×810=4.8,
∴4.8≤CD≤8,
故本题答案为:4.8≤CD≤8.
17.如图,将一根长12cm的筷子置于底面半径为3cm,高为8cm的圆柱形杯子中,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h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2cm≤h≤4cm
【解析】解:如图,
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
∴h=12﹣8=4(cm);
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
在Rt△ABD中,AD=6cm,BD=8cm,
∴AB2=AD2+BD2=62+82=102(cm2),即AB=10cm,
∴此时h=12﹣10=2(cm),
∴h的取值范围是:2cm≤h≤4cm.
故本题答案为:2cm≤h≤4cm.
18.如图是长AB=4cm、宽BC=3cm、高BE=12cm的长方体容器.
(1)求底面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
(2)长方体容器内可完全放入的棍子最长是多少?
【答案】(1)底面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为5cm;(2)长方体容器内可完全放入的棍子最长是13cm
【解析】解:(1)∵AB=4cm、BC=3cm,
∴BD2=AB2+BC2=32+42=52(cm2),即BD=5cm,
答:底面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为5cm;
(2)∵122+52=132,
∴长方体容器内可完全放入的棍子最长是13cm,
答:长方体容器内可完全放入的棍子最长是13cm.
核心知识7.勾股定理的应用——动点问题
19.如图,∠AOB=60°,点C是BO延长线上一点,OC=6cm,动点P从点C出发沿射线CB以2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射线O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 s时,△POQ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2或6
【解答】解:分两种情况:
(1)当点P在线段OC上时,
设t时后△POQ是等腰三角形,
有OP=OC﹣CP=OQ,
即6﹣2t=t,
解得:t=2;
(2)当点P在CO的延长线上时,经过点O时,已用时3s,
设t时后△POQ是等腰三角形,
∵∠POQ=60°,
∴△POQ是等边三角形,
∴OP=OQ,
即2(t﹣3)=t,
解得:t=6,
故本题答案为:2或6.
20.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AC=5,BC=12,点P从B点出发沿射线BC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连结AP.
(1)当t=4.5秒时,求AP2;
(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答案】(1)AP2=34;(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6.5秒或12秒或16948秒
【解答】解:(1)由题意得:BP=2t,
∴当t=4.5秒时,BP=2×4.5=9,
∵BC=12,
∴PC=BC﹣BP=12﹣9=3,
由勾股定理得:AP2=AC2+PC2=52+32=34;
(2)在Rt△ABC中,AC=5,BC=12,
∴AB2=AC2+BC2=52+122=132,
①当BP=AB=13时,t=13÷2=6.5秒;
②当AP=AB时,BP=2BC=24,则t=24÷2=12秒;
③当PA=PB=2t时,
在Rt△APC中,AP2=PC2+AC2,即(2t)2=(12﹣2t)2+52
解得:t=16948秒;
综上,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6.5秒或12秒或16948秒.
核心知识8.勾股定理的应用——实际问题
21.某小区两面直立的墙壁之间为安全通道,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DE时,梯子底端A到左墙的距离AE为0.7m,梯子顶端D到地面的距离DE为2.4m,若梯子底端A保持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BC上,梯子顶端C到地面的距离CB为2m,则这两面直立墙壁之间的安全通道的宽BE为 m.
【答案】2.2
【解答】解:在Rt△ADE中,∵∠AED=90°,AE=0.7米,DE=2.4米,
∴AD2=0.72+2.42=6.25(米2),
在Rt△ABC中,∵∠ABC=90°,BC=2米,AB2+BC2=AC2,
∴AB2+22=6.25,
∴AB=1.5米,
∴BE=AE+AB=0.7+1.5=2.2米,
答:小巷的宽度BE为2.2米,
故本题答案为:2.2.
22.如图,一架长2.5m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为2m.设梯子顶端到水平地面的距离为p,底端到垂直墙面的距离为q,若pq=a,根据经验可知:当2.7<a<5.6时,梯子最稳定,使用时最安全.若梯子的底端B向墙脚内移0.8m到D点,请问这时使用是否安全.
【答案】这时使用安全,理由详见解析
【解答】解:使用安全,理由如下:
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2=AB2﹣AO2=2.52﹣22=1.52(m2),
∵BD=0.8m,
∴OD=1.5﹣0.8=0.7m,即q=0.7m,
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C2=CD2﹣OD2=2.52﹣0.72=2.42(m2),即p=2.4m,
∴a=pq=2.40.7=247,
又∵2.7<247<5.6,
∴这时使用安全.
答:这时使用安全.
23.在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一侧有一村庄C,河边原有两个取水点A,B,其中AB=AC,由于某种原因,由C到A的路现在已经不通,该村为方便村民取水,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取水点D(A、D、B在同一条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D,测得CB=6.5千米,CD=6千米,BD=2.5千米.
(1)求证:CD⊥AB;
(2)求原来的路线AC的长;
【答案】(1)证明过程详见解析;(2)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8.45千米
【解答】解:(1)证明:∵CB=6.5千米,CD=6千米,BD=2.5千米,62+2.52=6.52,
∴CD2+BD2=CB2,
∴△CDB为直角三角形,
∴CD⊥AB;
(2)解:设AC=x千米,则AB=x千米,AD=(x﹣2.5)千米.
∵CD⊥AB,∠ADC=90°,
∴CD2+AD2=AC2,即62+(x﹣2.5)2=x2,
解得:x=8.45.
答: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8.45千米.
24.古代数学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九尺,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现有竹子高9尺,折后竹尖抵地与竹子底部的距离为3尺,问折处高几尺?即:如图,AB+AC=9尺,BC=3尺,则AC= 尺.
【答案】5
【解答】解:设AC=x尺,则AB=(9﹣x)尺,
根据勾股定理得:x2=32+(9﹣x)2,
解得:x=5,∴AC=5尺,
故本题答案为:5.
25.某天,暴雨突然来袭,两艘搜救艇接到消息,在海面上有遇险船只从A、B两地发出求救信号.于是,第一艘搜救艇以20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沿北偏东40°的方向向A地出发,同时,第二艘搜救艇也从港口O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B地出发,2小时后,他们同时到达各自的目标位置.此时,他们相距50海里.
(1)求第二艘搜救艇的航行方向是北偏西多少度?(求∠BOD的大小)
(2)由于B地需要救援的人数较多,故需要搭载人数较少的第一艘搜救艇改道去到B地支援,在从A地前往到B地的过程中,与港口O最近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第二艘搜救艇的航行方向是北偏西50度;(2)与港口O最近的距离是24海里
【解答】解:(1)由题得:OA=20×2=40(海里),OB=15×2=30(海里),
∵OB2+OA2=402+302=2500(海里2),AB2=502=2500(海里2),
∴OB2+OA2=AB2,
∴△OAB为直角三角形,∴∠AOB=90°,
∵由题知:∠AOD=40°,
∴∠BOD=50°,
即第二艘搜救艇的航行方向是北偏西50度;
(2)过点O作OE⊥AB,此时OE的长度即为最近距离,
由(1)知OA=40海里,OB=30海里,AB=50海里,∠AOB=90°,
∴在Rt△OAB中,有S△OAB=12OA•OB=12AB•OE,
∴OE=24海里,
答:与港口O最近的距离是24海里.
26.新冠疫情期间,为了提高人民群众防疫意识,很多地方的宣讲车开起来了,大喇叭响起来了,宣传横幅挂起来了,电子屏亮起来了,电视、广播、微信、短信齐上阵,防疫标语、宣传金句频出,这传递着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决心.如图,在一条笔直公路MN的一侧点A处有一村庄,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AB为800米,若宣讲车周围10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宣讲车在公路MN上沿MN方向行驶.
(1)请问村庄A能否听到宣传?请说明理由;
(2)如果能听到,已知宣讲车的速度是300米/分钟,那么村庄A总共能听到多长时间的宣传?
【答案】(1)村庄能听到宣传,理由详见解析;(2)村庄总共能听到4分钟的宣传
【解答】解:(1)村庄能听到宣传,理由如下:
∵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800米<1000米,
∴村庄能听到宣传;
(2)如图:假设当宣讲车行驶到P点开始影响村庄,行驶QD点结束对村庄的影响,
则AP=AQ=1000米,AB=800米,
∴BP2=BQ2=AP2﹣AB2=10002﹣8002=6002(米2),即BP=600米,
∴PQ=1200米,
∴影响村庄的时间为:1200÷300=4(分钟),
∴村庄总共能听到4分钟的宣传.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课时练习,文件包含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第五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5.2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五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5.2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练习题,文件包含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实数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实数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第4章实数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第4章实数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