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练习
展开一、选择题
1.构成下列物质的粒子与构成O3的粒子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氦气B.氨气C.铁D.氯化钠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气体受热膨胀,说明温度升高微粒变大了
C.滴水里约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D.物质通常有三态变化,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3.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D.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4.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下列微粒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③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C.①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5.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D.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氮B.过氧化氢C.空气D.二氧化硫
7.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将氧气制成液氧后体积变小——氧分子体积变小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8.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10年3月30日首次成功实现最高能量质子束对撞试验,用于研究宇宙起源和各种基本粒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对撞试验中使用液氦作为超低温冷却剂。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强子对撞机被称为“时间机器”,用于模拟宇宙大爆炸的最初状态
B.高能量的质子束流发生对撞,则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氦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D.氦-4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0.已知M2+核外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
A.a-x-2B.x+2C.a+x-2D.x-2
二、判断题
11.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
12.水、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钠元素、硫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13.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
1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
1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 )
三、综合应用题
16.空气和水对航天员的生存非常重要。已知地表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1)目前航天器中水的来源包括:
①从地面携带水
②由氢氧燃料电池提供水,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为飞船提供能量,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③通过蒸发和冷凝,把尿液中的水和呼吸产生的水蒸气收集起来,处理再生。蒸发和冷凝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如图为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B.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
(3)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请回答:
①1个H3+离子中含有 个质子, 个电子。
②H3分子与H2分子具有不同性质的主要原因是 。
17.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了解空气的成分
空气又称大气,是包围地球的气体混合物的总称,除水蒸气外,大气的组成基本上是稳定的,主要含有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空气是生命、燃烧和工业等所需要的氧气的主要来源,空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在空气组成的发现历程中,著名科学家 (填序号)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的组成。
A.拉瓦锡B.卢瑟福C.门捷列夫D.道尔顿
(2)如图是科学家经过精确实验得出的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的数值是 。
(3)分离液态空气法,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并得到 色的液态氧气,则沸点:氮气 氧气(选填“>”“=”、“<”)。
(4)英国科学家瑞利在研究空气中氮气的密度时,测出除杂后的氮气密度总是大于标准值。你认为瑞利实验除杂后的氮气中最可能含有的气体是 。
A.H2B.CH4C.H2OD.Ar
(5)下图是某市2022年空气中各污染物浓度月均变化趋势图,分析图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全年pM2.5逐月递增
B.空气中臭氧(O3)浓度较高的月份是8月
C.CO与pM2.5在1月及12月较高的可能原因是冬天该市燃烧煤炭供暖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教材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设计了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6)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H3PO4),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实验结论】
(7)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猜想 正确。
(8)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能否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判断并说明理由是 。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9)在图2中 (填“A”“B”“C”“D”或“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段 (用图2中字母表示)。
【反思与评价】
(10)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 。(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18.
(1)以下物质中:①氮气 ②水 ③空气 ④食盐水 ⑤五氧化二磷 ⑥铁,其中(以下均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2)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中,在C瓶底有少量液体D,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 A: B: E: F: 。
②黑色粉末B在A的反应中起 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剂。
③写出金属E在C气体中燃烧的反应的表达式 。
④写出A中加入B后的反应的表达式 。
(3)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金属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Ⅰ当a=" " 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Ⅱ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二手烟”也会危害身体健康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
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
金属铁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
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
参考答案:
1.B
【分析】常见气体和液体是由分子构成的,臭氧由分子构成
【详解】A、氦气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B、气体受热膨胀,说明温度升高微粒间间隔变大了,错误;C、1滴水里约有1.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D、物质通常有三态变化,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正确。故选B。
【点睛】掌握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B
【详解】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说法错误;
B.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说法正确;
C. 分子由原子构成,故分子运动,原子也运动,因此说法错误;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在物理变化中还能再分,故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③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的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5.A
【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详解】A、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故A正确;
B、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为2,故B错误;
C、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核内有2个质子,质子数=原子序数,2号元素是氦元素,故该模型表示的是氦原子,故C错误;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错误。
故选A。
6.C
【分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含有氧分子的物质即含有氧气。
【详解】A、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故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组成,故含氧分子,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故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7.C
【详解】A、将氧气制成液氧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小。错误。
B、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是因为温度改变汞原子间的间隔改变。错误。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主要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正确。
D、食物腐烂变质,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强子对撞机用于研究宇宙起源和各种基本粒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用于模拟宇宙大爆炸的最初状态,符合题意;
B、此试验中,各粒子相互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有氦、氖、氩、氪、氙等,氦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符合题意;
D、氦-4表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为4的氦原子,因氦原子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不为4,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A、“二手烟”也会危害身体健康,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解释正确;
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解释错误;
C、金属铁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即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解释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氧气和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同,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解释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已知M2+ 核外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a, M2+是M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故M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x+2 ;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M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x+2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故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a−(x+2)=a−x-2 ,故选:A。
11.错误
【详解】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这三种粒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这三种微粒中的质子数相同。故说法错误。
12.正确
【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于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不同,则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则钠元素、硫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此说法正确。
13.正确
【详解】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电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正确。
14.正确
【详解】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大于等于4容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排满相对稳定,不容易得失电子。所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正确。
15.√
【详解】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些原子没有中子。正确。
16.(1) 化合反应 物理
(2)ABC
(3) 3/三 2/二 分子构成不同
【详解】(1)②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该反应是2种物质生成1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③水蒸发和冷凝过程,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A正确;
B、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选项B正确;
C、由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氧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1:4,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选项C正确。
故选:ABC。
(3)①1个H3+离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并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氢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1个电子,因此3个氢原子带有3个质子和3个电子;由于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1个电子,因此1个H3+共带有3个质子和2个电子,故填:3(或三);2(或二)。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3分子与H2分子具有不同性质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17.(1)A
(2)78%
(3) 淡蓝 <
(4)D
(5)BC
(6)P2O5+H2O→H3PO4
(7)①
(8)不能,红磷燃烧无法将氧气耗尽
(9) C DE
(10)铁
【详解】(1)著名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的组成,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故选A。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a物质占比最大,为78%。
(3)氮气的沸点<氧气的沸点,所以分离液态空气法,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并得到淡蓝色的液态氧气
(4)英国科学家瑞利在研究空气中N2的密度时,测出除杂后的N2密度总是大于标准值。瑞利实验除杂后的N2中最可能含有的气体是氲气,因为四种气体中,氢气、甲烷、水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比为氮气小,而氲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即只有氩气的密度比氮气的密度大。
故选D。
(5)A、由图分析可知,全年pM2.5先下降再升高,故A错误;
B、由图分析可知,空气中臭氧(O3)浓度较高的月份是8月,故B正确;
C、由图分析可知,CO与pM2.5在1月及12月较高,可能原因是冬天该市燃烧煤炭供暖,产生大量的CO与pM2.5,故C正确。
故选BC。
(6)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H3PO4),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2O5+H2O→H3PO4。
(7)红磷燃烧后,白磷还能被点燃,则说明装置中还含有氧气,猜想①正确。
(8)由于红磷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则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9)由图可知,CD段氧气含量又增大,说明C点时红磷已熄灭;DE段氧气含量继续减少,则说明此时为白磷燃烧过程。
(10)铁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18.(1) ③④ ①②⑤⑥
(2)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铁 四氧化三铁 催化 催化
(3) 原子 离子 分子 10 二/2 阴离子
【详解】(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氮气(N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都能写出化学式,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空气、食盐水由多种物质混合组成,是混合物,故填:③④;①②⑤⑥;
(2)①、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说明A是过氧化氢溶液,B为二氧化锰,C是氧气;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中,在C瓶底有少量液体D,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说明E是铁,D是水,F是四氧化三铁,故填: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铁;四氧化三铁;
②、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填:催化;催化;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的表达式为,过氧化氢分解的表达式为 ,故填:;;
(3)①、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填:原子;离子;分子 ;
②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a=2+8=10时该粒子表示原子 ,元素的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在第二周期;
Ⅱ、a=8时,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带负电荷,是阴离子,故填:阴离子。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32原子的结构doc、32原子的结构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后复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精品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物质由微粒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