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的特点。 2.鉴赏本文托物言志等手法。 3.理解作者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的思想。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字茂叔,原名敦实,亦称敦颐。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军(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1.给下面标蓝的字注音。
蕃 ( ) 濯 ( ) 淤泥( ) 清涟( )亭亭( ) 亵玩( )隐逸( ) 鲜有( )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语气助词连用,表示肯定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名词用作动词,长藤蔓,长枝节。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文中出现多处描写莲美好形象的语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莲进行描写的?
2.从描写莲花美好形象的语句中,你们可以联想到君子的哪些品德?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通达正直不趋炎附势美名远扬品行高洁令人敬重
3.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写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何种人生态度?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
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4.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
5.三种花作者都喜欢吗?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逐名利已蔚然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牡丹: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
2.文章咏莲,却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指代什么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评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周敦颐,第一课时,目标引领,衬托手法,目标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爱莲说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爱莲说课文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路草木之花,不蔓不枝,助取独,转折却,香远益清,予谓菊,形作动远播,爱莲即爱君子之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莲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