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4)单元综合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浙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162167/0-170443898919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4)单元综合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浙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162167/0-17044389892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4)单元综合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浙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162167/0-170443898925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4)单元综合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浙教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162167/0-170443898928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4)单元综合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浙教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162167/0-170443898931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4)单元综合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浙教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162167/0-17044389893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4)单元综合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浙教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162167/0-17044389893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4)单元综合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浙教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162167/0-17044389893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单元综合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4)单元综合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浙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4)单元综合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备考复习(浙教版),共36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主讲老师:xx老师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复习(复习4)第4课时(1)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三“线”: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法线ON 两“角”: 入射角α: 反射角β:(2)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称:αβO实验:探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有什么关系?知识点1:光的反射(反射定律)(3)光的反射定律:光在发生反射时, 、 和 在同一平面内; 和 分别位于 两侧; 等于 。(4)光的反射过程中光 路是 的。可逆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αβ例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B例2.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当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200 时,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原来的入射角为________。250例3.如图所示,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中的A点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经反射在足够长的刻度尺上形成一光点B。 (1)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所成的夹角为37度,则反射角为________度。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将激光笔竖直靠近空气与水的界面,则在刻度尺上形成的光点将会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3)图中折射光线在刻度尺上也形成一个光点C(图中未标出),则B、C两光点到界面的距离大小关系是:SBD________SCD(选填“>”、“<”和“=”)。 【答案】(1)53 (2)向下 (3)< 例4.如图所示是小明採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硬纸板,纸板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实验时,小明先将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_______反射。 【答案】(1)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 (2)漫 (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題可能是________ 。 (4)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思考:黑板用久了会发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不易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为什么?平常黑板发生了什么反射?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光线被反射到一个方向,而粉笔字发生漫反射,进入这一方向同学眼睛的光较弱,被黑板反射的光淹没,所以看不清。知识点2:光的反射(反射类型)联系: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漫反射区别:例5.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至于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D.迎着月光走,背着月光走,地面上暗处都是水潭作图分析(1)迎着月光走,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眼,多于地面漫反射入眼的光线,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 (2)背着月光,水面的镜面反射全部射到人的后背;而地面的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眼,此时地面要亮些,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B例6.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A.向外旋转 B.向内旋转 C.向下旋转 D.向上旋转C例7.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先把一个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折叠的半圆形的屏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此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面E、F连接而成,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屏上的直线ON为屏F可绕其转动的轴线,且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屏E沿A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就可以通过反射光OB的情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屏F沿BO射到O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将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2)如图乙所示,若以轴线ON(法线)为轴,在水平面内将屏F向后转动,则在屏F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答案】(1)可逆 (2)不能 (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像和物(1)大小相等(等大) (2)到镜的距离相等(等距) (3)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 (4)像是虚像(虚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 平 面 镜 成 像 实 验 专 题(过程同样很重要)探究活动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玻璃板的选择和放置有什么要求吗?3:蜡烛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吗?4:对环境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吗?5:实验应记录什么?结果如何处理?6:如何检验实像还是虚像?实验研究中的注意事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茶色形状大小相同,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玻璃板垂直于桌面环境不能过亮将物和像连线,判断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例8. 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B例9.小勇利用如图23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 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4)用未点燃的蜡烛代表点燃的蜡烛的像,所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我们学过的采用同种方法的事例还有 。确定像的位置重合相等不能虚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等效转化法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例10.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0.5 m.虚6米下降例11.如图所示,该视力表进行测试时,被测者需距离视力表5米,因受到场地限制,可利用平面镜来增距。以下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2米处进行测试C.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1米处进行测试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例12.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D1.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实像?虚像?例13.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作出由A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如图是两条反射光线,请找出光源S,并补充光路光路作图注意事项:2、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法线和虚像) 画虚线;1、要借助直尺等工具规范作图;例14.右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4)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5)凸面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应用如: 发散汽车观后镜街角反光镜反射式望远镜太阳灶手电筒反光装置凹面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应用如:会聚 焦点F例15.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答案】虚;不变;镜面例16.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__。如果有1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原因是________。 (2)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 。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4)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答案】(1)位置;1;玻璃板两个面所成的像基本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是否相等(3)玻璃板没有和平面垂直(4)不能 空气水N’MNAOCN(αγ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三线共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知识点4:光的折射折射规律怎么记忆?空气中与法线夹角大A例17.如图1所示,是光线在空气中和玻璃中传播时的情形,其中MM'⊥NN',则入射光线是____ __,折射光线是__________,界面是__________,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侧。BOOAMM’左空气空气玻璃砖真实的鱼渔民叉鱼时,为什么总是要向看到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 空气水解释现象A B C D例18. 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例19.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11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 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请你用光学作图法作出P、Q两点。C例20.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人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人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________。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你的观点是________。说出理由________。 【答案】(1)折射光线消失 (2)光斑消失(3)不会(消失);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主讲老师:xx老师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复习(复习4)第4课时(1)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三“线”: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法线ON 两“角”: 入射角α: 反射角β:(2)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称:αβO实验:探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有什么关系?知识点1:光的反射(反射定律)(3)光的反射定律:光在发生反射时, 、 和 在同一平面内; 和 分别位于 两侧; 等于 。(4)光的反射过程中光 路是 的。可逆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αβ例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B例2.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当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200 时,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原来的入射角为________。250例3.如图所示,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中的A点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经反射在足够长的刻度尺上形成一光点B。 (1)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所成的夹角为37度,则反射角为________度。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将激光笔竖直靠近空气与水的界面,则在刻度尺上形成的光点将会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3)图中折射光线在刻度尺上也形成一个光点C(图中未标出),则B、C两光点到界面的距离大小关系是:SBD________SCD(选填“>”、“<”和“=”)。 【答案】(1)53 (2)向下 (3)< 例4.如图所示是小明採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硬纸板,纸板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实验时,小明先将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_______反射。 【答案】(1)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 (2)漫 (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題可能是________ 。 (4)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思考:黑板用久了会发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不易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为什么?平常黑板发生了什么反射?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光线被反射到一个方向,而粉笔字发生漫反射,进入这一方向同学眼睛的光较弱,被黑板反射的光淹没,所以看不清。知识点2:光的反射(反射类型)联系: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漫反射区别:例5.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至于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D.迎着月光走,背着月光走,地面上暗处都是水潭作图分析(1)迎着月光走,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眼,多于地面漫反射入眼的光线,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 (2)背着月光,水面的镜面反射全部射到人的后背;而地面的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眼,此时地面要亮些,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B例6.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A.向外旋转 B.向内旋转 C.向下旋转 D.向上旋转C例7.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先把一个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折叠的半圆形的屏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此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面E、F连接而成,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屏上的直线ON为屏F可绕其转动的轴线,且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屏E沿A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就可以通过反射光OB的情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屏F沿BO射到O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将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2)如图乙所示,若以轴线ON(法线)为轴,在水平面内将屏F向后转动,则在屏F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答案】(1)可逆 (2)不能 (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像和物(1)大小相等(等大) (2)到镜的距离相等(等距) (3)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 (4)像是虚像(虚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 平 面 镜 成 像 实 验 专 题(过程同样很重要)探究活动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玻璃板的选择和放置有什么要求吗?3:蜡烛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吗?4:对环境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吗?5:实验应记录什么?结果如何处理?6:如何检验实像还是虚像?实验研究中的注意事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茶色形状大小相同,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玻璃板垂直于桌面环境不能过亮将物和像连线,判断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例8. 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B例9.小勇利用如图23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 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4)用未点燃的蜡烛代表点燃的蜡烛的像,所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我们学过的采用同种方法的事例还有 。确定像的位置重合相等不能虚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等效转化法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例10.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0.5 m.虚6米下降例11.如图所示,该视力表进行测试时,被测者需距离视力表5米,因受到场地限制,可利用平面镜来增距。以下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2米处进行测试C.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1米处进行测试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例12.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如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D1.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实像?虚像?例13.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作出由A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如图是两条反射光线,请找出光源S,并补充光路光路作图注意事项:2、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法线和虚像) 画虚线;1、要借助直尺等工具规范作图;例14.右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4)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5)凸面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应用如: 发散汽车观后镜街角反光镜反射式望远镜太阳灶手电筒反光装置凹面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应用如:会聚 焦点F例15.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答案】虚;不变;镜面例16.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__。如果有1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原因是________。 (2)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 。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4)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答案】(1)位置;1;玻璃板两个面所成的像基本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是否相等(3)玻璃板没有和平面垂直(4)不能 空气水N’MNAOCN(αγ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三线共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知识点4:光的折射折射规律怎么记忆?空气中与法线夹角大A例17.如图1所示,是光线在空气中和玻璃中传播时的情形,其中MM'⊥NN',则入射光线是____ __,折射光线是__________,界面是__________,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侧。BOOAMM’左空气空气玻璃砖真实的鱼渔民叉鱼时,为什么总是要向看到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 空气水解释现象A B C D例18. 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例19.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11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 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请你用光学作图法作出P、Q两点。C例20.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人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人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________。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你的观点是________。说出理由________。 【答案】(1)折射光线消失 (2)光斑消失(3)不会(消失);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