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28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第1课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第2课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章末排查强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章末排查强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共39页。
专项培优 六 章末排查强化易错易混早防范疑难解答·全程培优基础排查过三关易错易混早防范易错点1 误以为环境的改变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点拨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才产生的。易错警示 物种形成与两种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易错点2 对种群和物种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不清点拨 ①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②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③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判断的可靠依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疑难解答·全程培优教材第126页►【复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A 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2.C3.D 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4.B二、非选择题1. 2.不一定。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陆后,形成许多新物种,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但是不能说这些新物种比海洋中低等生物的适应能力强。3.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往往更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4.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多,相应的基因型频率较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中间体色个体较多。5.提示:(1)能解释。过渡类型可能是二者在自然条件下杂交所得。但不能确定过渡类型是二者杂交形成的,也可以是其他情况所得,如基因突变等。(2)有道理。这两个种群属于同一个物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6.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昆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使用DDT以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机会产生后代,抗药基因频率增大,DDT的杀虫效果就会下降。7.略。基础排查过三关第1关:基础知识——填一填1.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其原因是细菌产生了抗药性。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为什么产生抗药性?答案: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在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使用抗生素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一段时间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2.一个种群,若要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答案:(1)种群数量足够大;(2)雌雄个体之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后代;(3)没有迁入和迁出;(4)没有自然选择;(5)没有基因突变3.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型?请举例说明?答案:是表型,比如,在桦尺蛾中,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蛾的体色而不是控制其体色的基因4.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上述三个说法是否正确?答案:全部正确5.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不是绝对的?答案:并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变异才为有利变异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答案: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异氧厌氧型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被饿死7.论述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利?答案:实际上,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者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8.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请简述“收割理论”的内容及意义。答案: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第2关:切入高考——判一判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2.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6.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7.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之故。( )8.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第3关:做高考——攀顶峰1.[2023·广东卷]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 )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线粒体基因属于质基因,A错误;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线粒体不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D错误。答案:B2.[2023·湖北卷]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答案:A解析: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导致两物种之间不会交叉传粉,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甲主要靠蛾类传粉,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但并不会导致A基因突变加快,B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内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本身不含A基因)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C错误;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释放的挥发物质没有改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推测花冠颜色为白色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释放的挥发物,D错误。3.[2023·浙江6月]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记录,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通常选择出的是适应环境条件的类型,而人工选择选择出的通常是对人类有利的类型,故人工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A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基因的总和,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则可推测现代稻与野生稻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错误;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优良性状,而一些不利性状在选择中被淘汰,C错误;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借助于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D正确。4.[2023·浙江6月]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B.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C.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答案:D解析:表中数据研究的是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属于生物进化方面分子水平的证据,A正确;表中数据显示,猩猩与人类同种蛋白质相关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的相同度低于大猩猩和黑猩猩,因而推测,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B正确;表中结果显示的是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该结果说明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表中数据显示黑猩猩和大猩猩同种蛋白质相关DNA片段的相似度高于黑猩猩与猩猩,因而说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近,D错误。5.[2022·浙江6月]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不属于同一种群,A错误;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有所差异,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因为花结构和开花期有显著差异,故不易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6.[2022·湖南卷]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的交配率的结果可知,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A正确;已知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说明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正确;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②和③之间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故存在地理隔离;两者属于两个近缘物种,表中②×③交配精子传送率100%,即使交配成功,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也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7.[2022·广东卷]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8.[2021·湖南卷]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此两者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人工选择在变异的基础上决定了进化的方向,使其产生多种形态,因此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B错误,D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9.[2021·浙江1月]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答案:C解析: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类型、新的物种,B错误;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最后选育出新品种,C正确;由于同一物种不同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能不同,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D错误。10.[2021·广东卷]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5%、85% B.25%、75%C.35%、65% D.45%、55%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兔种群中的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的基因型为FF,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的基因型为ff,故该种群中F和f的总数为(1 500+500)×2=4 000,其中F的总数为500×2=1 000,f的总数为1 500×2=3 000,所以F的基因频率为1000/4 000×100%=25%,f的基因频率为1-25%=75%,故选B。
专项培优 六 章末排查强化易错易混早防范疑难解答·全程培优基础排查过三关易错易混早防范易错点1 误以为环境的改变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点拨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才产生的。易错警示 物种形成与两种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易错点2 对种群和物种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不清点拨 ①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②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③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判断的可靠依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疑难解答·全程培优教材第126页►【复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A 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2.C3.D 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4.B二、非选择题1. 2.不一定。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陆后,形成许多新物种,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但是不能说这些新物种比海洋中低等生物的适应能力强。3.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往往更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4.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多,相应的基因型频率较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中间体色个体较多。5.提示:(1)能解释。过渡类型可能是二者在自然条件下杂交所得。但不能确定过渡类型是二者杂交形成的,也可以是其他情况所得,如基因突变等。(2)有道理。这两个种群属于同一个物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6.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昆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使用DDT以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机会产生后代,抗药基因频率增大,DDT的杀虫效果就会下降。7.略。基础排查过三关第1关:基础知识——填一填1.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其原因是细菌产生了抗药性。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为什么产生抗药性?答案: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在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使用抗生素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一段时间后,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2.一个种群,若要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答案:(1)种群数量足够大;(2)雌雄个体之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后代;(3)没有迁入和迁出;(4)没有自然选择;(5)没有基因突变3.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型?请举例说明?答案:是表型,比如,在桦尺蛾中,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蛾的体色而不是控制其体色的基因4.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上述三个说法是否正确?答案:全部正确5.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不是绝对的?答案:并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变异才为有利变异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答案: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异氧厌氧型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被饿死7.论述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利?答案:实际上,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者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8.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请简述“收割理论”的内容及意义。答案: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第2关:切入高考——判一判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2.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6.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7.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之故。( )8.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第3关:做高考——攀顶峰1.[2023·广东卷]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 )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线粒体基因属于质基因,A错误;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线粒体不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D错误。答案:B2.[2023·湖北卷]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答案:A解析: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导致两物种之间不会交叉传粉,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甲主要靠蛾类传粉,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但并不会导致A基因突变加快,B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内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本身不含A基因)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C错误;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释放的挥发物质没有改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推测花冠颜色为白色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释放的挥发物,D错误。3.[2023·浙江6月]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记录,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通常选择出的是适应环境条件的类型,而人工选择选择出的通常是对人类有利的类型,故人工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A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基因的总和,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则可推测现代稻与野生稻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错误;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优良性状,而一些不利性状在选择中被淘汰,C错误;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借助于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D正确。4.[2023·浙江6月]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B.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C.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答案:D解析:表中数据研究的是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属于生物进化方面分子水平的证据,A正确;表中数据显示,猩猩与人类同种蛋白质相关的DNA片段中碱基序列的相同度低于大猩猩和黑猩猩,因而推测,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B正确;表中结果显示的是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该结果说明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表中数据显示黑猩猩和大猩猩同种蛋白质相关DNA片段的相似度高于黑猩猩与猩猩,因而说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近,D错误。5.[2022·浙江6月]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不属于同一种群,A错误;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有所差异,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因为花结构和开花期有显著差异,故不易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6.[2022·湖南卷]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的交配率的结果可知,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A正确;已知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说明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正确;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②和③之间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故存在地理隔离;两者属于两个近缘物种,表中②×③交配精子传送率100%,即使交配成功,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也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7.[2022·广东卷]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8.[2021·湖南卷]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此两者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人工选择在变异的基础上决定了进化的方向,使其产生多种形态,因此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B错误,D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9.[2021·浙江1月]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答案:C解析: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类型、新的物种,B错误;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最后选育出新品种,C正确;由于同一物种不同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能不同,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D错误。10.[2021·广东卷]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5%、85% B.25%、75%C.35%、65% D.45%、55%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兔种群中的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的基因型为FF,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的基因型为ff,故该种群中F和f的总数为(1 500+500)×2=4 000,其中F的总数为500×2=1 000,f的总数为1 500×2=3 000,所以F的基因频率为1000/4 000×100%=25%,f的基因频率为1-25%=75%,故选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