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一、地震与地震波1.地震(1)概念: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2)震级和烈度: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用烈度表示。
【思考感悟】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一样吗?提示:不一样。衡量地震的大小有两把尺子:震级和烈度。震级是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烈度是指地震在不同地点造成破坏的程度,分为12级,用罗马数字表示(Ⅰ~Ⅻ)。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有多个烈度,一般来讲,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破坏越大,烈度也越高。如果把地震比作炸弹,震级相当于炸药量,它是一定的。而烈度就好比炸弹爆炸后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不同地区是不一样的。
2.地震波(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2)分类
地震逃生的黄金12秒也许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地震逃生的黄金12秒”,但其实就是字面的意思,即地震发生后我们有12秒的逃离时间。因为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房屋可能会倒塌,如果能在这12秒内逃离建筑物,危险就会降低。那这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地震波有两种类型,横波和纵波。它们到达地表后表现的形式不同。如果纵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正好相差12秒。这就意味着,地震发生时,房屋先会随着地面上下颠簸,这时还不太容易导致倒塌,12秒之后,横波到达地面,房屋开始前后左右摇晃,危险就大了。这就是横波为什么比纵波破坏大的原因。
不过我们要知道,实际情况却不一定是这样。比如,房屋的结构和质量差异,所处的地形区的不同,都有可能导致房屋在12秒结束之前就倒塌。而且盲目逃生,有可能发生踩踏等其他意外事故。所以,对于发生地震时如何逃生,我们还是应该理性科学地对待。
如果在室内,应选择空间小的地方避震,比如厨房和卫生间等。也可以躲在三角形空间,这样的结构支撑作用强,比如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还要注意远离外墙和阳台、门窗,容易引发坠楼危险。不要使用电梯。在感知晃动的瞬间或者大的晃动停息后,应立即关闭电源、火源,如遇失火,应立即灭火。
如果在室外,应避开山脚、陡崖等地势陡峭的地方,以防泥石流和滑坡。如果不巧就在山区旅游,要尽快逃离山谷,向山谷两侧跑。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逃离海边,以防地震引发海啸。驾车行驶时,应避开立交桥、电线杆等,并尽量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以卧姿躲在车旁。总之,地震发生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正确地应对灾难。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2.地壳(A)(1)范围:地面以下、a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2)厚度: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5~10千米。
【思考感悟】 地壳厚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3.地幔(B)(1)范围: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在莫霍面以下到b古登堡面以上。(2)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4.地核(C)(1)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2)分层:外核(C1)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C2)一般认为呈固态。
【思考感悟】 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提示:合理。用“半熟的鸡蛋”来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则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黄为地核。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概念: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密度:随着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意义: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2.水圈组成: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分类:按照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尤其是陆地水。3.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在地理环境中,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而是分别渗透于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思考感悟】 (1)连接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的是哪个圈层?(2)生物圈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有哪些?提示:(1)岩石圈。(2)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生物是该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问题引领材料 地球的中心点位于我们脚下6 000千米深处,相比之下,人类迄今钻探的最深记录12.3千米(俄罗斯的科拉钻井)显得微不足道。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结合材料探究:(1)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提示: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界面的深度分别约是多少千米?在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有何变化?提示:如下表。
(3)地球内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提示: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成外核和内核。地壳、地幔、内核为固体,外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所以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4)地壳和岩石圈有何区别?提示: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
归纳提升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二、地壳和岩石圈(具体差别如下所示)
典型例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圈层的名称:A和B是 ,A和B+C是 ,D是 ,C+D+E是 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为 。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A和B厚度有什么不同?
答案:(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2)莫霍面(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能力。由图可知,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它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探究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问题引领材料 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个圈层既围绕地表可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右图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结合材料探究:(1)黄果树瀑布景观涉及地球的哪几个圈层?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地球哪个圈层?提示:黄果树瀑布景观涉及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主体要素属于水圈。(2)该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各圈层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提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归纳提升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典型例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圈层名称。A ,B ,C ,D 。 (2)B圈层的主体是 ,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3)A、B、C、D四大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的是 。 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填字母)
答案:(1)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2)海洋 生物(3)B D解析:第(1)题,图中A、B、C、D依次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第(2)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生物圈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第(3)题,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的圈层是水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探究课题: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究内容(1)理解下列观点,选择一个写一篇小论文。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界面,它具有三个特点:①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系统外的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②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③它在不断地变化着。
(2)你认为要真正认识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把它们列出来,交给老师。(3)用厚纸板剪成扇状,在上面画出地球内部圈层,注明厚度、界面、名称。探究过程: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小组探究并提交作业。探究结果:小论文,剪纸制作。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1年9月5日,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26千米。据此完成1~2题。1.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处可达70千米。根据震源深度为26千米,推测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故A项正确。第2题,主要考查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A项正确。
2020年1月12日,菲律宾北部的塔阿尔火山开始剧烈活动并喷出大量火山灰,可能对国际航班和低空飞行构成威胁。据此完成3~4题。3.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4.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3.D 4.A解析:第3题,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第4题,题干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飘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降下来,进入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
读图, 完成5~6题。5.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6.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而不规则B.主要由岩石组成C.无固定空间位置D.主要由气体组成
答案:5.B 6.A解析:第5题,据图中丁指向甲通过蒸腾作用,说明丁为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故排除C、D两项;乙指向丙通过下渗作用,说明乙为水圈,丙为岩石圈,故B项正确。第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乙圈层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但分布不规则的圈层,故A项正确;水圈由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共同构成,故B、C、D三项错误。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材料二 中国首制超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已完工。该船由大连中远船务建造,并取得DNV船级社的入级证书,已具备钻井作业条件。“大连开拓者”号可以在水深3 050米海域进行钻井作业,钻井深度12 000米。
(1)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地壳和地幔划分的重要依据是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相比, 地壳较厚。 (3)写出“大连开拓者”号深水钻井船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数码、圈层名称、构成物质及其状态。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教案配套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探究一地层和化石,2生物演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堂教学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2地月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