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一、选择题
1.经过化学家长期研究发现高炉中是可逆反应。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固体质量不再减少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
2.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A(g)+yB(g) 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0 m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B的转化率降低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x+y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B.C的消耗速率等于A的生成速率的3倍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容器内B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4.一定温度下,将足量X投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B.容器中X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C.Y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D.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5.C、Si同处于ⅣA族,它们的单质或化合物有重要用途。实验室可用回收废液中的苯酚,工业上用和焦炭高温下反应制得粗硅,再经如下2步反应制得精硅: ,,反应过程中可能会生成。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不能自发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产率减小
C.实际工业生产选择高温,原因是高温时Si的平衡转化率比低温时大
D.如图所示,当,平衡产率减小说明发生了副反应
6.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发生可逆反应:。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的质量保持不变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单位时间内,断裂,同时断裂
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7.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伟大的化学家。下列人物与其贡献不匹配的是
A.侯德榜——工业制备烧碱B.勒夏特列——化学平衡的移动
C.哈伯——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D.盖斯——反应热的计算
8.氨气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已知反应N2(g)+3H2(g)2NH3(g) △H<0,反应相同时间,NH3的体积百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线上的点均代表平衡时刻的点B.逆反应速率:va>vb
C.b点时v正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lO2的同时,生成2nm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lO2的同时,生成2nmlNO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②
10.如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X(g)+Y(g) 2Z(g)+W(s) ΔH<0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温度B.增大Y的浓度C.加入催化剂D.增大体系压强
二、填空题
11.用捕碳的反应:。为研究温度对捕获效率的影响,将一定量的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经过相同时间测得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
(1)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填“>”“=”或“<”,下同)。
(2)b、c、d三点的平衡常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3)温度区间,容器内气体浓度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
12.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的反应热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__反应;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反应。
13.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 ==2H2O+2S B.2H2S+3O2 ==2H2O+2SO2
C.C2H4(g)+3O2==2H2O+2CO2 D.C4H8(g)+6O2==4H2O+4CO2
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 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_;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 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14.恒温条件下,将2.0mlSO2与amlO2混合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n(SO3)=1.3ml,n(O2)=3.0ml。
求:⑴a的值。
⑵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15.反应N2+3H2⇌2NH3△H=—92.4kJ/ml,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并达到平衡,如果最初c(N2)=4ml/L,c(H2)=8ml/L,反应达到平衡时有10%的N2转化,求:
(1)达到平衡时,N2、H2和NH3的浓度各是多少?_____________。
(2)平衡时NH3占总体积百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
16.碘化钾常用作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原料。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探究KI的还原性。
Ⅰ.配制KI溶液
(1)配制500 mL 0.1 ml/L的KI溶液,需要称取KI的质量为_______g。
(2)下列关于配制KI溶液的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B.C.D.
Ⅱ.探究不同条件下空气中氧气氧化KI的速率。
(3)酸性条件下KI能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通过实验组别1和组别2探究温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其中a=_______,b=_______。
(5)设计实验组别3的目的是_______。
Ⅲ.探究反应“”为可逆反应。
试剂:0.01 ml/L KI溶液,0.005 ml/LFe2(SO4)3溶液,淀粉溶液,KSCN溶液,0.01 ml/L AgNO3溶液。实验如图:
(6)甲同学通过试管ⅰ和试管ⅱ中现象结合可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试管ⅰ中现象为_______;乙同学认为该现象无法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原因为_______。
(7)请选择上述试剂重新设计实验,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_______。
17.硫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从图1中选择符合图2要求的 X 、Y 代表的物质:X ______、Y ________。
(2)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组同学对硫酸的工业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工业制硫酸的过程如下:
①上述工业制硫酸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 。(填“I ”“ II”或“III” )
②黄铁矿( FeS2 ) 中S为- 1价,完成过程 I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FeS2十______=_____Fe2O3+ _____SO2↑
③过程 II 中,小组同学在 500°C 和 10l kPa 条件下,将一定量的 SO2和 O2充入含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用气体传感器测量各组分的浓度见下表
数据分析,表中 a 、b 代表的数值分别是:a =________、b = _______;小 组同学判断 SO2和 O2的 反应 50 秒后处于平衡状态,他们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为了检验反应产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回答相关问题
①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 A 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证明的产物是___________ 。
③装置 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④该同学认为,如果去掉装置 B 也能实现产物的验证,该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及推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组别
温度
KI溶液
H2SO4溶液
蒸馏水
淀粉溶液
c(KI)
c(H2SO4)
V
1
298K
0.1 ml/L
5mL
0.1 ml/L
5 mL
10 mL
3滴
2
313K
0.1 ml/L
a mL
b ml/L
5 mL
10 mL
3滴
3
298K
0.1 ml/L
10mL
0.2 ml/L
5 mL
5 mL
3滴
反应时间/ 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00
c ( SO2 ) / ( ml • L -1)
10
7
5
3.5
2
1
1
1
1
c ( O2 ) / ( ml • L -1)
5
3.5
a
1.75
1
0.5
b
0.5
0.5
c ( SO3 ) / ( ml • L -1)
0
3
5
6.5
8
9
9
9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分析】是可逆反应,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气体的浓度、百分含量等物理量保持不变,即“变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A.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一直再变化,所以若固体质量不再减小,则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
B.一定温度,固定容器内气体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因为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所以容器内气体压强始终保持不变,该情况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所以气体的物质的量时恒量,始终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不能准确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分析】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如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应减小为0.25ml/L,而此时实际A的浓度为0.30ml/L,则说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应降低,A正确;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C错误;
D.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D错误;
故选A。
3.D
解析:A.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恒定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A项不符合;
B.C的消耗速率等于A的生成速率的3倍,仅为逆反应的速率关系,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项不符合;
C.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恒定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C项不符合;
D.反应过程中容器内B的体积分数减小,不变时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D项符合;
故选D。
4.A
解析:A.根据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不能判断反应的平衡状态,A选;
B.容器中X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B不选;
C. Y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C不选;
D.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D不选;
故选A。
5.D
解析:A.该反应当中,反应前气体的计量系数和为3,反应后气体的计量系数和为2,故反应的△S<0,根据△H-T△S<0反应能够自发,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A错误;
B.加压向气体计量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对于该反应来说是正向移动,SiHCl3平衡产率增大,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即高温时Si的平衡转化率比低温时小,C错误;
D.由图可知,当>3,SiHCl3平衡产率减小,说明此时SiHCl3参与了其他的反应,导致平衡体系内SiHCl3浓度降低,产率降低,D正确;
故选D。
6.D
解析:A.反应中各个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时即各个物质的质量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A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系数和不等,故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平衡,B不符合题意;
C.断裂 1 mlN≡N 说明平衡逆向进行,断裂 6 mlN−H说明平衡正向进行,且反应的N2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不符合题意;
D.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时说明达到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A
解析:A.侯德榜先生的贡献是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而不是烧碱,A符合题意;
B.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又称勒夏特列原理,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由勒夏特列提出,B不符合题意;
C.哈伯利用N2与H2反应合成氨,哈伯因为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C不符合题意;
D.盖斯先生的贡献是提出了盖斯定律用于计算反应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8.D
【分析】由图可知,c点氨气的体积百分数最大,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则c点以前为平衡的形成过程,c点以后为平衡的移动过程。
解析:A.由分析可知,c点以前均未达到平衡,故A错误;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由于a点温度小于b点,且a点c(NH3)低于b点,故a点的逆反应速率比b点的小,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b点反应未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C错误;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c点平衡常数大于d点,故D正确;
故选D。
9.B
【分析】化学平衡状态,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特征为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即变量不变;
解析:对于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进行;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lO2的同时,生成2nml,即,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符合;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lO2的同时,生成2nmlNO,均描述的是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②不符合;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体系内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③符合;④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在平衡前后始终不变,所以当密度不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故④不符合;综上所述,①③符合达到平衡的标志;
故选B。
10.C
【分析】如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X(g)+Y(g) 2Z(g)+W(s) ΔH<0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根据图中信息得到反应所需时间减少,说明反应速率加快,X的转化率未变,说明平衡没有移动。
解析: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大Y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故C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体系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1)<
(2)
(3)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的捕获
【分析】从a到c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呈现减小,反应未到平衡,温度越高,速率越快,c到d阶段,化学反应到平衡,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升温平衡向逆向移动,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据此解答。
解析:(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d点温度高,则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
(2)根据图像,温度为时反应达平衡,此后温度升高,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
(3)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的捕获。
12. 吸热 放热
解析:略
13. B C
【分析】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若反应物都是气体,则反应前后密度不变,物质的量增多,压强增大;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不变。
解析: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四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除硫单质外均为气体,所以反应B、C、D均符合d前=d后的关系式;反应B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少,根据气态方程可知p前>p后,而反应C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没有变化,符合P前=P后,故答案为:B;C。
14.(1)3.65ml (2)65%
解析:(1) 2SO2(g)+O2(g)2SO3(g)
起始量(ml) 2.0 a 0
变化量(ml) 1.3 0.65 1.3
平衡量(ml) 0.7 3.0 1.3
则a=3.0ml+0.65ml=3.65ml
(2)平衡时SO3的转化率=
15.6ml/L、6.8ml/L、0.8ml/L 7.14%
解析:(1)根据三段式可知
所以达到平衡时,N2、H2和NH3的浓度分别是3.6ml/L、6.8ml/L、0.8ml/L;
(2)平衡时NH3占总体积百分数是≈7.14%。
16.(1)8.3 g
(2)AC
(3)4I-+4H++O2=2I2+2H2O
(4) 5 0.1
(5)探究H+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
(6) 产生黄色沉淀 无论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溶液中都存在I2,I2遇淀粉溶液会变为蓝色
(7)将3 mL0.01 ml/LKI溶液加入到3mL0.005 ml/LFe2(SO4)3溶液中,将得到的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向试管i中加热1 ml 0.01 ml/LAgNO3溶液,向试管ii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试管i中产生黄色沉淀,试管ii溶液变为红色,就可以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分析】Ⅰ.根据c=及m=n·M计算溶质的质量。要结合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确定使用的仪器及操作正误。Ⅱ.要采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只改变一个外界条件,看这个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Ⅲ.根据反应2Fe3++2I-=2Fe2++I2中物质反应转化关系,要判断该反应是否可逆,应该是反应物微粒按照方程式中计量关系恰好反应,然后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溶液中还存在反应物的微粒,根据Fe3+、I-的检验方法进行判断。
解析:(1)配制500 mL 0.1 ml/L的KI溶液,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n(KI)=0.1 ml/L×0.5 L=0.05 ml,则需要称取KI的质量为m(KI)=0.05 ml×166 g/ml=8.3 g;
(2)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时,原则是左物右码,物质与砝码放反了,A错误;
B.在烧杯中溶解固体药品,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将烧杯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时,要使用玻璃棒引流,B正确;
C.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最后定容操作时,视线要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即应该平视刻度线,图示视线是仰视,操作不合理,C错误;
D.图示符合最后摇匀溶液的操作要领,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C;
(3)在酸性条件下,KI被空气中的O2氧化产生I2,I2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I-+4H++O2=2I2+2H2O;
(4)要采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只改变一个外界条件,看这个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实验时溶液总体积是V=5 mL+5 mL+10 mL=20 mL,由于实验组别1和组别2探究温度对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的体积应该相同,各种物质的浓度也应该相同,只有反应溶液的温度不相同,则溶液体积a=5 mL;物质的浓度b=0.1 ml/L;
(5)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3的温度与实验1相同,不同之处是c(H2SO4)=0.2 ml/L,而实验1中c(H2SO4)=0.1 ml/L,即c(H+)不同,该实验1、3是探究c(H+)对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6)将3 mL0.01 ml/LKI溶液加入到5 mL0.005 ml/LFe2(SO4)3溶液中,二者会发生反应:2Fe3++2I-=2Fe2++I2,由于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显然 Fe3+过量,若该反应是彻底完全的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I-,实验时向试管i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发生反应:Ag++I-=AgI↓,说明溶液中含有I-,证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无论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溶液中都存在反应产生的I2,I2遇淀粉溶液会变为蓝色,故无法证明反应是否可逆反应;
(7)要证明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可以将3 mL0.01 ml/LKI溶液加入到3mL0.005 ml/LFe2(SO4)3溶液中,二者恰好发生反应2Fe3++2I-=2Fe2++I2,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I-、Fe3+,将溶液平均分为两等份,向试管i中加热1 mL0.01 ml/LAgNO3溶液,若试管i中产生黄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I-;向试管ii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其中含有Fe3+,就可以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17. CaSO4•2H2O和Na2SO4•10H2O CuFeS2 III 4 11O2 2 8 2.5 0.5 自50s开始SO2、SO3的浓度保持不变 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H2O 除去CO2中的SO2,并检验是否除尽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既能检验SO2又能除去CO2中的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说明产物中有SO2,而溶液未完全褪色时,说明SO2已经被除尽。
解析:(1)从图2可知X、Y分别代表+6价的盐和-2价的盐,图1中只有CuFeS2和CaSO4•2H2O、Na2SO4•10H2O,故答案为:CaSO4•2H2O和Na2SO4•10H2O;CuFeS2;
(2)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过程I 由FeS2中- 1价的S转化为SO2中+4价的S,故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II是由SO2中+4价的S转化为SO3中+6价的S,故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III由SO3转化为H2SO4没有化合价的改变,故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为:III;
②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发现,反应物在缺少O元素,故反应物中由O2,再黄铁矿( FeS2 ) 中S为- 1价转化为SO2中+4价,Fe为+2价转化为Fe2O3中+3价,故可1mlFeS2在反应中共失去11mle-,而1mlO2由0价转化为-2价,得到4mle-,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最小公倍数为44,故FeS2前面的系数为4,氧气的系数为11,再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SO2的系数为8,根据铁原子守恒可知Fe2O3的系数为2,故答案为:4 ;11O2 ;2;8;
③根据过程II 中发生的反应进行计算: ,可知a=5-2.5=2.5,从表中可知,自50s以后SO2、SO3的浓度均不再改变,说明从50s开始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故b=0.5,化学平衡的重要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2.5; 0.5 ;自50s开始SO2、SO3的浓度保持不变;
(3) ①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生成SO2、CO2和H2O,故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②装置 A 中装有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为蓝色的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故装置 A 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证明的产物是H2O;故答案为: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H2O;
③装置B是检验SO2的,现象为品红溶液红色褪去,由于CO2、S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需先出去SO2再检验CO2,故装置 C 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SO2,并根据褪色情况检验SO2是否除尽,故答案为:除去CO2中的SO2,并检验是否除尽;
④CO2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SO2可以,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过程也使吸收SO2的过程,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既能检验SO2又能除去CO2中的SO2,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既能检验SO2又能除去CO2中的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说明产物中有SO2,而溶液未完全褪色时,说明SO2已经被除尽。
高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平衡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平衡同步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化学平衡同步练习题,6ml/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化学平衡同步练习题,2ml/L、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当堂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化学平衡同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