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 (部编版).docx
    • 解析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 (部编版).docx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1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2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3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1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2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2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2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请你加以分析。
    【答案】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解析】
    【详解】
    考查诗句赏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所具有的“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基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以弹琴长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这是“以声写静”。而“弹琴”“长啸”又属于“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这叫“以动衬静”。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作者李白,号_________。标题中“左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本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营造出感伤的气氛,朗读要轻而缓慢。
    B.第二句写诗人对朋友的遭遇感到不可思议,要读出震惊、愤怒的情感。
    C.三四两句将明月人格化,向朋友表达自己的关怀,要读得缓慢、深情。
    D.整首诗融情入景,想象奇特,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同情与关怀。
    【答案】(1) 青莲居士 贬谪、降职
    (2)B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把握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能力,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称“谪仙人”。“左迁”意为降职(古人以右为上),降到下一个等级。
    (2)
    B. 第二句写诗人为朋友被贬远行而悲伤、悲痛的感情,选项错误;
    故选B。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4.本诗颈联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3.“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4.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
    3.
    本题考查炼字。首先要弄明白颔联的大致意思: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然后分析“阔”字的妙处。
    “阔”,是“宽广、宽阔”之意,表现了“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弘大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问:诗句表现的自然理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残冬将尽,新春伊始之际,又是残夜将尽,黎明来临之时。“海日生残夜”,朝日的光辉驱走了残夜,但谁也不会忘记,这一派光明的景象恰好是孕育在那业已消逝的寒夜之中。下句“江春入旧年”写时序的变换。这种变换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新春与旧年的界限是那样模糊,以至于诗人感到。是“江春”闯入了“旧年”。所以写出了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第二问:可分析描写方法,可分析修辞手法,还可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从描写方法看,“海日”“江春”是景物描写,描绘了“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的美妙景象,且蕴含着自然理趣;
    从修辞手法看,运用了拟人手法,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炼字来看,“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①相唤浴蚕②去, 闲看③中庭④栀子花。
    【注释】①妇姑:指农家的媳妇和婆婆。②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③指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④中庭:庭院中间。
    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图。
    B.“妇姑相唤浴蚕去”一句描绘出了仲春时节山村农家们悠闲生活的场景。
    C.“闲看中庭栀子花”诗人转而描绘中庭栀子花,用“闲”形容花,很有韵味,花被“闲”在中庭无人欣赏采摘,说明主人都忙农活去了。
    D.这首山水田园诗,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6.这首诗通过鸡鸣、农舍、修竹、____________、村路、____________、栀子花这些意象,描绘出________后山村幽静诗意之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之情。
    【答案】5.B
    6. 清溪 板桥 雨 喜爱
    【解析】
    【分析】
    5.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项“仲春时节山村农家们悠闲生活的场景”理解错误。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故选B。
    6.
    本题考查意象和感情。
    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
    (1)根据题干“通过鸡鸣、农舍、修竹”,抓住“竹溪村路板桥斜”中的“溪”,可知此处填“清溪”;
    (2)根据题干“村路”和“栀子花”的提示,抓住“竹溪村路板桥斜”中的“板桥”,可知此处填“板桥”;
    (3)根据题干提示“后山村幽静诗意之景”,找到“雨里鸡鸣一两家”,可知此处应填“雨”;
    (4)根据题干提示,可知此处填作者感情。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据此可知本处填“喜爱”。
    7.
    【答案】 深林、明月 《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描绘悠扬的笛声散落洛阳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及天下游子无尽的乡思。《黄鹤楼闻笛》中,作者游黄鹤楼听笛,流露了诗人被贬无辜受害的愤懑和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意象,通俗一点理解,就是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从诗句可知,有“深林”和“明月”两个意象。
    (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可见,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黄鹤楼闻笛》中,“一为迁客去长沙”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8.诗歌赏析
    淮村兵后
    [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小瓯:课外的诗歌中也有许多自然景象呢,比如《淮村兵后》这首诗通过展示无人欣赏的桃花、(1)_______、(2)________等景象,展现了一幅衰败萧条的画面。
    我:是啊!让我来试着分析这首诗中的自然景物所表达的自然物语吧!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茫茫的烟草 毁坏倒塌的矮墙 诗人通过描绘无主的花卉、无人耕种的荒田、盘旋的乌鸦等意象,写出了战争之后淮村的破败荒凉。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入侵者的仇恨。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诗歌句意象的分析。“境由象生”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不同的意境。诗歌前三句“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意思是:寂寞的一株小桃树,没人欣赏,默默地开着红花。满眼是迷离的春草,笼罩着雾气,黄昏里盘旋着几只乌鸦。一处处毁坏倒塌的矮墙,缭绕着废弃的水井。诗歌意象:小桃、烟草、晚鸦、败垣、故井。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上“无主”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烟草、晚鸦、败垣、故井”则营造萧条、衰败的氛围。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据此可提取意象:茫茫的烟草、毁坏倒塌的矮墙。
    (2)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后两句“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对侵敌(战乱)的仇恨。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烽: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④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9.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诗歌前两句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了边塞的荒凉萧瑟的环境氛围。
    10.“触景生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全文,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表达的情感作简要分析。
    【答案】9. 似雪沙 如霜月
    10.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意象。意象一般都是名词,从诗歌中找出事物名词即可。诗歌前两句的事物名词为:似雪沙、如霜月。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后两句的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11.古诗赏析
    栾家濑①
    [唐]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②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注释】①濑;沙石上流过的水。②浅浅:同“溅溅”。
    全诗在描写静物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与热爱,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诗在描写静物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写静:其画面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以动托静,利用动态来传达一种静态美,如“秋雨”是静的,用“飒飒”状其动态;此诗前三句,事实上全是为烘托“白鹭惊复下”而展开的环境描写。白鹭受惊——飞起——“复下”,这是全诗形象的主体,诗人着意描写的也就是这场虚惊。诗人巧妙地以静谧中有惊扰,惊扰衬静谧的艺术手法,通过“白鹭”的虚惊这一“动”来反衬栾家濑的幽静和安宁,使意境显得愈发幽致,从而表达了对象“栾家濑”这样静谧的自然风景的喜爱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
    【答案】①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②异: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③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同:《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绪?“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塞上听吹笛》: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色香洒满关山。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异:
    《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诗人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整体意境寒冷凄清,感情悲凉哀怨。
    《塞上听吹笛》: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营造出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①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①啭:鸟宛转地鸣叫。
    请从感官的角度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绿、红从视觉角度,写出蒌叶和浮萍使池塘呈现出绿色以及鸳鸯的红艳醒目,“啭”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夏莺的歌喉宛转,烘托出环境的静寂。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赏析。
    “菱透浮萍绿锦池”意思是:翠菱掩露青萍绿透一池锦水;写出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因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致使池塘呈现出绿色;“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意思是: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只有鸳鸯相对洗浴红色羽衣;细雨中景色优美,除了作者无人观赏,似乎只有红艳的鸳鸯能够欣赏自然之趣;一绿一红,颜色鲜妍,从视觉角度;表现作者内心的悠然自得;
    “夏莺千啭弄蔷薇”意思是:夏莺歌喉婉转嬉弄蔷薇花枝;“啭”形容夏莺歌声婉转动人,夏莺一边鸣叫一边围绕花朵飞舞,以动衬静,从听觉角度表现雨后静谧的环境,表现作者内心雨后赏景的闲适。
    14.阅读诗词,完成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闻雁
    韩洽①
    朔风②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①韩洽生活在明清时代的动乱之时,干戈四起,人民流离。②朔风:北风。
    下面是小新和小成关于这两首诗的讨论。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新:我发现这两首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客心”和“___________”表明二人都漂泊异乡,“__________”和“愁里听”两种行为都直接流露出他们内心的伤感,“寒灯”和“响尚寒”中的“寒”不仅是自然界的冷,更是心情的凄凉。
    小成:我发现两首诗除了表达思乡外,分别还有不同的情感呢,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诗歌简要品析)
    【答案】 孤客 转凄然 《除夜作》中“霜鬓明朝又一年”流露出诗人对时光匆匆、年华易逝的感慨《闻雁》中“故乡何处报平安”寄寓着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或对动荡时局下百姓生活的担忧。(结合诗歌语句品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这两首诗有许多相似之处,《除夜作》中“客心何事转凄然”意思是: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客心”表明诗人漂泊异乡,“转凄然”指变得凄凉悲伤,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伤感。《闻雁》中“孤客几回愁里听”意思是:听到此声,孤独的旅客那种思家的愁绪更觉无穷无尽。“孤客” 指在外的旅客,“愁里听",听到大雁的叫声更添愁苦之情,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伤感。故“客心”和“孤客”表明二人都漂泊异乡;“转凄然”和“愁里听”两种行为都直接流露出他们内心的伤感。
    两首诗除了表达思乡外,分别还有不同的情感。
    《除夜作》中“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增添新的白发。这两句是“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的说明:一是思乡心切,二是对时光匆匆、年华易逝的感慨。
    《闻雁》“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意思是:听到此声,孤独的旅客那种思家的愁绪更觉无穷无尽,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向哪里报平安?除了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报平安”表现了诗人惨淡凄怆的情绪,折射出当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的苦难现实,寄寓着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①巨舰一毛轻②。
    向来枉费推移力③,此日中流④自在行。
    【注释】①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②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③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④中流:河流的中心。
    有人认为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蕴含的哲理是阅读要常读常新,《观书有感·其二》蕴含的哲理是创作要积累知识。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结合诗的内容阐明理由。
    【答案】示例:同意。第一首诗,从诗题“观书有感”可以看出,作者以自然景物为例谈读书心得体会,我们要不断学习新内容,汲取新知识,就像“半亩方塘”一样,之所以不但永不干涸,而且始终保持明净澄澈,能清晰地折射出“天光云影”,就是因为有一股脉脉长流的“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保证智慧之花常艳。第二首诗中“春水生”,正是经历一种汇小流而成大川的积累过程。写作就像“春水生”那样,日积月累,守恒不渝,才能获得一定的知识。只有等学养深厚,知识充盈,写作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产生出不乏源头活水之快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哲理理解。
    有人认为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蕴含的哲理是阅读要常读常新,这种看法是正确的。《观书有感·其一》前两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应共徘徊”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将“半亩方塘”比作“一面镜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诗题为“观书有感”,诗文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用“天光、云影”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这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询问渠中为何水清澈透底,其实表现人若想有所追求,内心澄澈就需要有“活水”注入,时时补充新的知识提高自身,才能大有裨益;赞美有成就的人往往有深厚的学问基础,不断追求新知,为自己的思想补充“活水”,以开阔的心胸包容万物,才能思想永新。
    《观书有感·其二》蕴含的哲理是创作要积累知识,这种看法也是正确的。“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意思是说,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滚滚滔滔,汇入大江,“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意思是: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如今却不用枉费力气去推移,巨舰本就能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本诗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诗文创作与积累积累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春水生”像百川汇海一样,意在强调日积月累的重要性,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艺术灵感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沉着深厚,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1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甲]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
    《思吴江歌》
    魏晋·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依据两首诗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甲乙两诗都关联秋天。甲诗推陈出新,一反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念,表现出激越向上的诗情,诗人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虚实相生,使人感受到非凡的力量。乙诗即兴抒怀,面对秋风落叶,诗人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秋风鲈鱼,一个“______________”字,使人感受到诗人心情的强烈而迫切。(提示: 引号中用诗中内容)
    【答案】 悲秋 晴空一鹤排云上 思乡 归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①结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句意: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从而分析出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②结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句意: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可知,诗人抓住秋天“一鹤排云上”,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从而分析出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③结合“秋风起兮木叶飞”的句意:秋风乍起,落叶飘飞;可知诗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震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常常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令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因此秋风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故乡风物;从而分析出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④结合诗的后两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的句意:离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思念家乡的愁和恨,怎么也压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叹!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知一个“归”字,使人感受到诗人心情的强烈而迫切。
    据此可总结出答案。
    古诗文复习
    阅读策略
    出处
    古诗文名句
    读意象
    (1)_______
    王维《竹里馆》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析手法
    情景交融
    春夜洛城闻笛 黄鹤楼闻笛①【唐】李白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一为迁客去长沙。
    散入春风满洛城。 西望长安不见家。
    此夜曲中闻折柳, 黄鹤楼中吹玉笛,
    何人不起故园情。 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该诗为李白乾元元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2)两首诗都借“闻笛”抒情,但结合诗句内容可以发现他们所抒发的情感却不同,分析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期中测试B卷(提升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中测试B卷(提升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期中测试B卷提升卷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统编版docx、期中测试B卷提升卷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0练 寓言类阅读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20练 寓言类阅读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20练寓言类阅读提升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20练寓言类阅读提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7练 史铁生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7练 史铁生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7练史铁生主题阅读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7练史铁生主题阅读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2练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提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