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展开教学内容
一、阅读《世说新语》两则,完成下列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1)俄而雪骤 (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太丘舍去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 )
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知识点一:实词
知识梳理
1.(1)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①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②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③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例如: 亡:
亡命之徒(逃亡)
亡羊补牢(丢失)
亡国之音(灭亡)
家破人亡(死亡)
唇亡齿寒(掉落、失去)
④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知识点二:虚词
知识梳理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等。
文言虚词一般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文言虚词的理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初中阶段要求理解的文言虚词不多,主要能掌握“之”、“其”、“而”、“以”、“于”等虚词。每个虚词有一些常见的用法,必须学会归纳、整理、积累。
常见虚词
之
①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如:“下车引之”(之:代指他,元方)《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用作助词: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水陆草木之花”(之:的)《爱莲说》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结构助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如:“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单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久之,一狼径去”《狼》
③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如:“吾欲之南海。”《为学》
其
①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②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如: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③在居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如:其真无马耶?《马说》
④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如:其人曰《杞人忧天》
⑤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而
①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却”。如:“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②表示并列关系,译作“并且”。如:“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③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④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如:“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拜师行为的方式、手段、原因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有时可不翻译。例:“久而不去。”《卖油翁》
(4)以
①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如:“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如:“屠惧,投以骨”《狼》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作为连词: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如:“静以修身”《诫子书》
表示并列、承接,相当于“而”。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③可以作为动词,“以”和“为”组合,翻译为“认为”,如:“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于
①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作“在”、“从”。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勇于被动句中,译为“被”如:“受制于人”
④用于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⑤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知识点三:课内文言知识梳理
《咏雪》
一词多义:
【儿女】
古义:子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因】
古义:凭借
今义:因为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论语》
(一)重点实词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二)文言现象
1.通假字
(1)“说”,同“悦”,愉快。
(2)“有”,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2.古今义异
(1)三,古义:泛指多次。今义数词,三。
(2)习,古义:温习,复习。今义:习惯。
(3)可以,古义:可,可以,能够;以,凭借。今义:可能、能够。
(4)疏,古义粗糙。今义:疏通,疏散。
(5)水,古义:冷水。今义:包括冷、热水。
(6)匹夫,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7)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3.一词多义
(1) 为
可以为师矣( 做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当、替 )
(2) 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得到 )
温故而知新( 懂得 )
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他的 )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样的 )
而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并 )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却 )
《诫子书》
一字多义
1.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之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2.以
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3.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4.学
夫学需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狼》
(一)重点虚词。
之
又数刀毙之:代“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久之,目似瞑:音节助词,无义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其
恐前后受其敌:狼
场主积薪其中:打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户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二)一词多义
1.止 止有剩骨:通“只”,只有
一狼得骨止:停止
2.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想
3.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4.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
(三)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四)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同“只”,只有
(五)虚词“其”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
人称代词——他(们)(的)
指示代词——那(些)、这(些)、其中的
(二)用作语气词
表示猜测、反问等语气 如: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例题精讲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 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念之! “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 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ǔ) :搅乱,扰乱。 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 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 辱没。忝,辱。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 (2) 汝既不能如此:( )
(3) 然今遣汝者:( ) (4) 汝若到彼:( )
2. 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 所以,因此 B. 故意 C. 老朋友 D. 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 ) (2) 故令汝一行( )
(3)故弄玄虚( ) (3)未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已无可望之理”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而两狼之并驱如《狼》
C.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D.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4、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 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 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 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用臣不疑
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欧阳修《用臣不疑》)
【注释】①郭进: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年轻时家境贫寒,有臂力,喜欢结交豪杰。宋太祖建隆初,充任山西巡检。后多次随太祖征战,很得信任。②阴:暗中,私下。③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太祖于是赏以一官 B.可以为师矣 C.以其诬害忠臣 D.屠惧,投以骨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一处)
太 祖 于 是 赏 以 一 官 君 臣 之 间 盖 如 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进最后“请赏以官”成功的原因:一是他 ;二是宋太祖 。
巩固练习
《论语》十二则选读(8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思而不学则殆( )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匹夫不可夺志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
【甲】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 ( ) (2)将啮其喉 ( )
(3)信不诬哉 ( )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苛政猛于虎也 D.乃杀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3、翻译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③,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国君。 ②涓人:国君的近侍,即宦官。③期年:一周年。期,读“j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反以报君( )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④于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已死,涓人却“买其首五百金”,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说这则故事有何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
【甲】《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牧竖》蒲松龄
两牧竖(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比较《狼》与《牧竖》中相同的实词,分别写出它在文中的意思。
⑴ 狼不敢前 ( )跑号如前状 ( )
⑵ 一狼径去 ( )相去数十步 ( )
⑶ 两狼之并驱如故 ( ) 故令嗥 ( )
2.比较阅读《狼》与《牧竖》两文,回答《狼》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牧竖》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与《牧竖》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和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
1.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1、解释加点字。
(1)谒者操之以入 ( ) (2)谒者操之以入 ( )
(2)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 ) (4)不如释臣 ( )
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 )
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
3、“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珂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 (2)yì 语言
B.(1)wú 不 (2)yù 告诉
C.(1)wú 不 (2)yù 词语
D.(1)wáng 死亡 (2)yù 语句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
C.且父未尝语我也。(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所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卒辇而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18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8练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18练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2练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12练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2练教育类文言文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12练教育类文言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5练 语言得体及文言文中的敬辞谦辞-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5练 语言得体及文言文中的敬辞谦辞-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5练语言得体及文言文中的敬辞谦辞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5练语言得体及文言文中的敬辞谦辞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