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
    • 解析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1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2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3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1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2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2讲教育类文言文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12讲教育类文言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年与时驰( )
    (4)遂成枯落(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1)达到 (2)修养 (3)随同 (4)于是
    9.(1)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0.D
    11.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猜一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知识梳理
    文言文常见命题形式
    1.划分朗读节奏
    2.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3.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4.文言文句子翻译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
    方法点拨
    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考点透视】
    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
    (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
    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
    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
    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解题指津】
    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考点四:文言文句子翻译
    【考点透视】
    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
    (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
    (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
    (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解题指津】
    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
    (1)保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2)补充,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
    (3)省略,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4)替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
    (5)调整,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
    考点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透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
    【解题指津】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
    考点六: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
    【考点透视】
    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主要考查方式有: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解题指津】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例题精讲
    【例题一】
    林则徐家书
    父①自正月十一日动身赴广东,沿途经五十余日,今始安抵羊城 eq \\ac(○,2)。风涛险恶,不可言喻,惟静心平气,或默背五经,或返躬思过,故虽颠簸不堪,而精神尚好,因思世途险,不亚风涛,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也。若于世事,则应息息道慎,步步为营,若才不逮 eq \\ac(○,3)而思缴幸 eq \\ac(○,4),或力不及而谋痨 eq \\ac(○,5)等,又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矣。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父:此处指林则徐自称。②羊城:广州的别称。③逮:及,达到。④缴幸(jiǎ xìng):同“侥幸”。⑤痨(lá):本指肺疾,这里指过度劳累去谋事成。⑥不旋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惟静心平气 惟:
    (2)或返躬思过 躬:
    (3)或力不及而谋痨等 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精神尚好 言和而色夷
    B.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 全石以为底
    C.近朱者赤 后遂无问津者
    D.则应息息谨慎 入则无法家拂士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封家书中,林则徐对儿子的教导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1)只有(2)自己(3)力量
    2.(3分)C
    3.(3分)这些都是我五十年来亲身经历得到的经验,用来深切嘱咐我的儿子。
    4.(2分)①要有选择性地交朋友;②处世要小心谨慎,要有主见。
    【参考译文】我从正月十一日动身去广东,沿途经过五十多天,今天才平安到达广州。(一路上)风涛险恶,不能用言语来说明,我只有平心静气,或是背诵儒家经典,或是反省自己的过错,所以途中虽然颠倒震荡不堪,但是精神还好,因而想到人生的道路十分险峻,不亚于江海上的风波,所以初入社会的人如不能胸有成竹,站稳脚跟,一定免不了被这些风波席卷而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朋友的道理应该也是这样。对于世上的事情,就应当时刻小心谨慎,步步经营,假如才干达不到而想侥幸成功,或者是力量不足却过度劳累去谋事成,又或者自己心中毫无主见,如盲人骑瞎马,那么祸患灾难很快就会随之而来。这些都是我五十年来亲身经历得到的经验,用来深切嘱咐我的儿子。
    【例题二】
    昔有一少年,家贫甚,伐薪自食,夜则映月以览。邻村有富者,衣锦肉食,恒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罗后①,途与少年遇。富者众辱之,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富者复曰:“尔随吾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作色②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嗔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注释】①罗后:跟随在后面。②作色:变了脸色。
    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⑴恒炫于众( )
    A.经常,常常 B.固定的,永久的
    C.平常,一般 D.恒山,五岳之一
    ⑵不顾而去( )
    A.关心,照顾 B.探望,拜访
    C.回头看 D.副词,表示轻微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2.用“/”符号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吾 虽 家 徒 壁 立 然 志 存 高 远 非 若 等 鼠 类 可 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昔有一少年,家贫甚,伐薪自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左右欲殴之,少年嗔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少年”和“富者”形象鲜明,富者“衣锦肉食”,对待少年____________(填写四字成语或短语);少年虽然贫穷,但___________。(填写四字成语或短语)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不限字数)(5分)
    【参考答案】
    1.(1)A(2)C
    2.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
    3.(1)从前有个少年,家里十分贫困,靠砍柴养活自己。
    (2)富人的左右随从想要殴打他,少年瞪大眼睛斥责他们:“你们这些人也是他的老鹰和猎犬。”
    4.志存高远 盛气凌人(颐指气使) 人穷志不可短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1)“恒炫于众”的意思是: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炫”的意思是“常常”。故选A。
    (2)“不顾而去”的意思是:少年头也不回离开了。“顾”属于古今异义词语,意思是“回头看”。故选C。
    2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首先要掌握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从特殊标志词切入: 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等;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等;③谦词:下官、窃、寡人等;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等;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等;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等;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等。根据句子的大概意思及停顿原则,本句可以这样划分:​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食”“嗔目”等关键词的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个性化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阅读文本可知,文中“少年”和“富者”形象鲜明,富者“衣锦肉食”,对待少年“志存高远”,少年虽然贫穷,但“盛气凌人”。谈启示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均可。如:​人穷志不可短。
    【例题三】
    唯学
    礼乐之兴,以儒为本。弘风导俗,莫尚于文;敷教训人,莫善于学。因文而隆道,假学以光身。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游文翰,不识智之源。然则质蕴吴竿①,非筈羽 eq \\ac(○,2)不美;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是以建明堂,立辟雍 eq \\ac(○,3)。博览百家,精研六艺,端拱4田而知天下,无为而鉴古今。飞英声 eq \\ac(○,4),腾茂实 eq \\ac(○,5),光于天下不朽者,其唯学乎?
    古人有云,非知之难,惟行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节选自《帝范》,有删改)
    【注释】①吴竿:吴地竹竿,适合做箭。②筈(kuò)羽:箭羽。③辟雍:这里指学校。④端拱:指君王无为而治。⑤飞:同“蜚”,蜚声,飞英声,指传扬好名声。⑥腾茂实:这里指事业昌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莫尚于文:
    (2)因文而隆道:
    (3)不临深溪:
    (4)博览百家: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光于天下不朽者,其唯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用哪句话论述了“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和《虽有嘉肴》虽然作者不同,相隔年代久远,却有相似之处,请你结合两文内容,从内容和语言角度
    进行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分)(1)没有(2)正道(3)靠近(4)看
    2.(2分)(使自己)能光耀天下而不磨灭于世,大概只能靠学习吧?
    3.(2分)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游文翰,不识智之源。
    4.(4分)从内容角度看,两文都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从语言角度看,两文四字句和对仗句显著,句式整齐,
    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
    【参考译文】
    礼乐兴盛,把儒学作为根本。推广风化引导习俗,没有比文化更好的了;宣扬政策训诲民众,没有比学校教育更好的了。因为(依靠)文术可以弘扬正道,凭借学习可以光显自身。不靠近深溪,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浏览文章,就不明白智慧的源泉。那么吴地的竹竿质地(如此端直)堪做良箭,没有箭羽也没有功用;(有的人尽管)天姿聪慧善辩,但不经常学习也成不了大器。所以(天子)设立明堂,建立学校。(国君)必须博览群书,精通六艺,无为而治但知道天下事,无为却能鉴别古今。(要想)传扬好名声,事业昌盛,(使自己)能光耀天下而不磨灭于世,大概只能靠学习吧?
    古人说,不是知道这些道理很难,而是施行不容易;施行它可以勉励,只是坚持到底很难。从最好的学起,结果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水平;从中等的学起,结果只能获得下等的水平。
    巩固练习
    一、刘恕为学
    刘恕,宇道原,筠州人。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戴间,钜①微之事,如指诸掌。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②。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毫州,家多书,恕枉道③借览。次道日具馔 eq \\ac(○,4)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著《五代十国纪年》以拟《十六国春秋》,又采太古以来至周威烈王时事,《史记》《左氏传》所不载者,为《通鉴外纪》。
    (节选自《宋史·列传》)
    【注释】①钜(jù):同“巨”,大。②审证:仔细分析,认真求证。③枉道:绕道。④馔(zhuàn):饮食,吃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
    B.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
    C.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
    D.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阅( ) (2)偕( ) (3)拟( )
    3.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4分)
    (1)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刘恕具有怎样的学习精神和态度?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分)A
    2.(3分)(1)经过(2)一起(3)相比
    3.(4分)(1)刘恕从小聪颖悟性高,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2)人们所不知道名字的人,刘恕都能说出他生平事迹。
    4.(3分)一心向学,潜心钻研,为读书废寝忘食。
    【参考译文】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刘恕从小聪颖悟性高,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十三岁的时候准备应试制科,向人借了《汉书》和《唐书》,经过一个月都归还了。(刘恕)坚定爱好史学,从太史公所记起,到周显德末年,除纪传之外以至于私记杂说,没有不看的,上下数千年间,史事无论大小,皆了如指掌。
    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公府文件,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为求一本书,他不惜走几百里去阅读抄录,几乎是废寝忘食。(刘恕)曾与司马光一起游历万安山,看见山道旁有碑,读后,才知道碑是专为五代列将所立,人们所不知道名字的人,刘恕都能说出他生平事迹,回来后验证于旧史,果如其言。宋次道是毫州的知州,(他)家藏书很多,刘恕绕道前来借阅。宋次道每天备上饮食作为主人待客的礼节,而刘恕却说:“我并不是为这些而来,请不要误了我的(读书之)事。”(宋次道听后)就全免去那些繁文缛节。(刘恕)独自闭门读书,昼夜口诵手抄,住了十天之后,将宋次道家里的藏书全部读完才离开,但眼睛视力为此锐减。(刘恕)著有《五代十国纪年》,以之相比《十六国春秋》,还采摘上古以来到周威烈王时期的事,《史记》《左氏传》所不记载的史料,编为《通鉴外纪》。
    二、王旦教诫子弟
    有货玉带者,子弟①以为佳,呈旦,旦命系之,曰:“还见佳否?”曰:“系之安得自见?”旦曰:“自负重而使观者称好,无乃劳乎 eq \\ac(○,2)?亟还之!”旦生平不置田宅 eq \\ac(○,3)。曰:“子孙当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兄子睦④,颇好学,尝献书求举进士,旦曰:“我尝以太盛为惧,岂可复与寒士争进 eq \\ac(○,5)!”至其残也,子素 eq \\ac(○,6)犹未官。
    (选自《资治通鉴后编》)
    【注释】①子弟:王旦(宋真宗时宰相)的子女们。②无乃劳乎:那不是很劳累吗?③田宅:买田置房。名词作动词。④兄子睦:王旦的侄子王睦。⑤争进:为仕宦而相争。⑥素:王素。
    【阅读提示】王旦用生动的比喻教育子女要不慕富贵,告诚子孙当自立。王旦这种正直清廉的做法是后人学习的典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货玉带者:
    (2)自负重而使观者称好:
    (3)亟还之:
    (4)旦生平不置田宅:
    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一处)
    系 之 安 得 自 见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我尝以太盛为惧,岂可复与寒士争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旦为什么一生都不买田置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肯答案】1.(1)卖(2)让(3)快(4)购买2.系之/安得自见?3.见译文。4.子孙当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
    【参考译文】有人卖玉腰带,晚辈认为(玉腰带)好,(买了)献给王旦,王旦吩咐(他)系上玉腰带,说:“还看得见(玉腰带)好吗?”晚辈说:“系着它,(自己)怎么可能看得见?”玉旦说:“自己负重却让看的人说好,那不是很劳累吗?赶快退还玉腰带。”王旦有生以来不购置田地房屋,(他)说:“子孙应该常常考虑自立,为什么一定要田地房屋,(有了田地房屋)只会使(子孙)争夺财产成为不仁不义(的人)罢了。”王旦的哥哥的儿子王睦,很是好学,曾经呈上书信请求推荐(自己)做官,王旦说:“我曾经因为(你的)名望太盛担心,怎么可以再同贫寒的读书人争功名呢!”直到他死了,儿子王素还是没有做官。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A.守之以恭者 以:
    B.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于:
    C.守以畏者 畏:
    D.由此德也 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句话是周公劝诫儿子最关键的内容?从周公的`劝诫中可知他有何的品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以:用;于:在;畏:同“威”,威严;由:奉行,遵从
    2. eq \\ac(○,1) 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eq \\ac(○,2)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
    3. 这句话是:子勿以鲁国骄士。周公的品德是:谦虚谨慎,善于汲取人才。
    【译文】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 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
    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一】
    包拯 eq \\ac(○,1)家训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 eq \\ac(○,2),有犯赃 eq \\ac(○,3)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eq \\ac(○,4);亡殁 eq \\ac(○,5)之后,不得葬于大茔 eq \\ac(○,6)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7又云:"仰8珙刊9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注释】①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民间称其为包公、包青天。②宦:做官。③赃:贪污财物。④本家:老家。⑤亡殁:死亡。⑥大茔:祖坟。⑦押字:在文书上签字。⑧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⑨刊:刻。
    【阅读提示】有钱有权的人,应该向包拯学习,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1)包孝肃公家训云:
    (2)有犯赃:滥者:
    (3)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4)不从否志,非看子孙:
    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仰 琪 刊 石 竖 于 堂 屋 东 壁 以 诏 后 世。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教(2)贪(3)听从,服从(4)意愿,志愿2.仰琪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3.见译文。4.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人。
    【参考译文】包拯在家训中说道:“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不顺从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包拯)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东面的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代子孙。”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课后巩固二】
    纪晓岚教子十六字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 eq \\ac(○,1),责在尔躬 eq \\ac(○,2)。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 eq \\ac(○,3)四?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矫傲 eq \\ac(○,4)。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津 eq \\ac(○,5),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 eq \\ac(○,6),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书不一一,容后续告。
    【注释】①义方之教:指教子。义方,做人的正道。②尔期:你自己。③维:为,是。④矫傲:骄傲。⑤金科玉津:指不可变更的条规。⑥浑括:全部包括。浑:全,满。
    【阅读提示】这封信是纪昀为教子而写给其妻子的。纪昀信中的“四戒四宜”为子女规范了行为法度,具体可行而涵盖深广,对今人仍有启迪。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1)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
    (2)尔宜细细领会:
    (3)一戒晏起:
    (4)尔宜铭诸肺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尽在其中焉(这)
    B.时时以之教诲三子(用)
    C而妇女心性(可是)
    D为教子之金科玉律(为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纪晓岚教子主张有何看法?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负担(2)应该(3)晚(4)牢记 2.D(是)3.见译文。4.①扼要概括教子的方法②教育子女不可偏爱。
    【参考译文】父母共同担负着教育子女的义务,今我旅居北京,教育子女的责任就落在了你一个人的身上。而做母亲的性情,偏爱子女的占多数,她们哪里知道不讲原则的爱,反而害了子女。教育子女应有哪些原则呢?大略说来有“四戒”“四宜”。一戒晚起床;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做。既要遵守四戒,又必须规定四宜:一宜勤苦读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爱护众人;四宜谨慎饮食。以上八条,是教育子女不可改变的条规,你应该牢记在心,时时用它来教育三个孩子。虽然只有十六个字,已全部包括无遗了,你应该细细领会,孩子们将来成功立业,都在这十六个字之中。信中不能谈到所有的方面,其余的事容后继续告知。
    相关试卷

    第18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18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8练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18练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2练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12练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2练教育类文言文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12练教育类文言文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5练 语言得体及文言文中的敬辞谦辞-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5练 语言得体及文言文中的敬辞谦辞-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文件包含第5练语言得体及文言文中的敬辞谦辞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第5练语言得体及文言文中的敬辞谦辞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讲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2讲 教育类文言文-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重难点讲练测(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