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2023·河北石家庄三模)东京湾区(包括东京都、群马县、山梨县等“一都七县”区域)是日本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核心—边缘结构明显。20世纪60年代,在东京一极化程度较为严重的背景下,东京湾区全面布局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并于2012—2020年期间进入收尾阶段。研究显示,2012—2020年期间高速公路开通,东京湾区大面积县域人口由净流入变为净流出,且净流出区域由边缘区域逐步扩张至内部区域和高速公路沿线。据此完成1~3题。
1.东京湾区全面布局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B )
A.降低运输成本 B.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
C.促进人口流动 D.缩短区域间通勤时间
2.高速公路的开通对东京湾区边缘地区冲击最大的产业有( A )
A.农业 B.制造业
C.批发业 D.金融业
3.2012—2020年期间高速公路开通,东京湾区边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变化趋势是( B )
A.先下降,后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上升
【解析】 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在东京一极化程度较为严重的背景下,东京湾区全面布局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这说明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的背景是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所以推进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B正确;原有日本也有交通线分布,新建的高速公路并不能降低运输成本,A错误;高速公路建设确实可以缩短区域间通勤时间,促进人口流动,但3环9线高速公路建设的背景是东京一极化程度较为严重,新建的交通线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缩短区域间通勤时间和促进人口流动不是主要目的,C、D错误。第2题,由题干信息“2012—2020年期间高速公路开通,东京湾区大面积县域人口由净流入变为净流出”,县域的人口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的流出减少区域的农业劳动力,产业较大冲击,A正确;制造业、批发业、金融业属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主要从业人口在城市,不在县域范围内,所以带来的冲击并不大,B、C、D错误。第3题,2012—2020年期间高速公路开通,东京湾区大面积县域人口由净流入变为净流出,而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人口由流入到流出,说明该区域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工资待遇下降,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工资待遇人口才流出,所以2012—2020年期间高速公路开通,东京湾区边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变化趋势是下降,B正确。
(2023·河北模拟)匈塞铁路是一条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双线(有2条平行轨道)电气化客货共线高速铁路。中欧陆海快线是匈塞铁路的延长线和升级版,南起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北至匈牙利布达佩斯。目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集团)已收购比雷埃夫斯港67%的股权,并将其用作我国集装箱船从亚洲向欧洲出口的转运枢纽。下图示意中欧陆海快线线路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双线铁路较之于单线铁路的优势体现在( A )
A.运输能力大 B.能源消耗少
C.占地面积小 D.避免列车脱轨
5.比雷埃夫斯港被用作我国集装箱船从亚洲向欧洲出口的转运枢纽,主要得益于其( B )
A.可实现河海联运 B.距苏伊士运河较近
C.冬季结冰期较短 D.附近经济较为发达
6.若中欧陆海快线建成,其主要作用是( D )
A.显著降低中欧间的运输成本
B.能够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
C.加速中西欧地区的产业转移
D.促进沿线资源要素有效流动
【解析】 第4题,双线铁路有2条平行轨道,可同时运行2辆列车,较之于单线铁路,其运输能力大,占地面积大,能源消耗多,脱轨属于事故,两种铁路列车都不易脱轨,A正确。第5题,我国出口货物到欧洲传统的海运路线需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比雷埃夫斯港是距离苏伊士运河最近的西方港口,便于货物的转运,提高运输效率,A错误、B正确;希腊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径流变化大,无结冰期,且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流程短、流速快、流域面积小,内河航运不发达,C错误;中远海运集团已收购比雷埃夫斯港67%的股权,说明其附近经济不发达或经济发生衰退,港口运输需求下降,D错误。第6题,中欧陆海快线的建成能够加快沿线区域互联互通,更好地促进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实现地区间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目前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大多数中东欧国家都面临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更新改造问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加强交通基建合作,不仅可以帮助相关国家设施转型升级,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D正确。
(2023·辽宁一模)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且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不匹配。1987年,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对平衡流域内各省(区、市)的用水和促进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30多年来各省(区、市)的分水比例一直未调整。2019年,有关部门基于“大稳定、小调整”思路对分水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下表示意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中部分省(区、市)分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7~9题。
7.2019年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调整后,河北、天津分水量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 C )
A.人口流失严重 B.生态环境改善
C.南水北调工程通水 D.产业转型升级
8.分水方案的调整明显考虑了生态用水需求的是( A )
A.青海 B.宁夏
C.河南 D.山西
9.推测影响黄河流域分水方案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B )
①径流量变化 ②汛期出现时间 ③冰情出现时间
④含沙量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9年黄河可供水量调整后的分水量,河北、天津分水量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河北、天津承接了来自于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水资源,缓解了本地水资源不足的现状,C正确;河北、天津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数量较多,排除A;河北、天津生态环境改善与黄河分水量大小无关,排除B;河北、天津产业转型升级有可能导致所需水量较大,与题意不符,排除D。第8题,根据分水方案可知,青海和河南两地分水量有所增加,宁夏和山西减少,排除B、D;其中,增加生态用水需求的为青海省,河南省为生产生活用水增加,A正确,排除C。第9题,对比两次黄河流域分水方案,分水方案变化主要考虑径流量的变化,需根据径流量的多少合理分配,①符合题意;同时,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河流含沙量变化也会影响分水方案的改变,④符合题意;汛期出现时间和冰期出现时间不会影响分水方案的变化,②③不符合题意。①④正确,选B。
(2023·浙江台州二模)有专家建议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由“单线”变“双线”,修建西干线,将东线部分水量分流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再经该工程调入白洋淀。后续再由白洋淀北调水量到北京。下图为华北平原三大调水工程路线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受水区( C )
A.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质的要求提高
B.沿线不合理用水导致盐碱化严重
C.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发生变化
D.人口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激增
11.将东线水引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 )
A.提高供水稳定性 B.扩大用水广泛性
C.缓解输水矛盾性 D.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是将东线部分水量分流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再经该工程调入白洋淀。后续再由白洋淀北调水量到北京,再结合图可知,雄安新区位于白洋淀周边,由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雄安新区,会增加此区域的需水量,故因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南水北调东线提出“双线”方案,C正确。第11题,将东线水引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高供水稳定性,保障生产、生活用水,A正确;用水途径并无变化,故不能扩大用水广泛性,B错误;缓解的是用水矛盾,C错误;维护生物多样性属于生态可持续,不属于经济可持续,D错误。
(2023·河北邢台模拟)2022年9月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作为制造业的后起之秀,安徽已经实现由传统农业省份向新兴制造业省份的“忧类”嬗变。20年前,安徽合肥抓住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一大批知名品牌相继落户,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汽车、重机等制造基地,现已形成集制造业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的完整产业体系,未来5至10年,合肥将重点发展高端产品,形成种类丰富、品质优良、配套完备、物流发达的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据此完成12~13题。
12.合肥能够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C )
A.丰富的劳动力 B.良好的产业基础
C.地区的政策 D.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13.合肥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制造产业的优势是( A )
①劳动力丰富廉价 ②技术先进 ③便捷的水陆交通 ④土地价格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第12题,由材料“20年前,安徽合肥抓住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一大批知名品牌相继落户,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汽车、重机等制造基地”可知,地区的政策是合肥能够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主要原因,C正确。第13题,相对发达沿海地区,合肥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价格低,①④正确;技术和交通比不上东部沿海,②③错误,选A。
(2023·福建模拟)国际产业链重构是全球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合理的产业链转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向东南亚5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转移部分产业是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下图为我国向东南亚5国转移的部分产业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目前国际产业转移( C )
A.自然资源逐渐成为重要的因素
B.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比重较大
C.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了产业转移
D.日本、韩国已成为主要转入国
15.东南亚5国中,越南成为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主要原因是越南( D )
A.科技水平相对较高 B.劳动力数量最丰富
C.劳动力成本最低廉 D.地理位置条件优越
16.我国部分产业转出后,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有( B )
①生活用品等消费市场萎缩 ②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③部分就业岗位减少 ④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14题,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发生转换,为了腾出发展空间,一部分落后产业急需向国外转移;目前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故劳动力和技术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比重较小,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了产业转移;日本、韩国为发达国家,是世界产业主要转出国,C正确。第15题,越南与我国陆地接壤,距离较近,地理条件优越,我国产业转移至越南成本较低,这是我国产业向越南转移的主要因素,D正确。第16题,我国部分产业转出后,会导致相关产业在国内的生产工厂关闭,部分就业岗位减少;我国通过转移部分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业,将更多资金、技术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利于产业结构优化,③④正确,选B。
二、综合题(共2大题)
17. (2023·福建龙岩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航运服务业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至关重要。粤港澳大湾区(图)区位优势明显,已经成为全球的航运中心之一,深圳、广州和香港均名列2022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依托货流和船流支撑的船舶代理、燃料供应、淡水物料供应、维修等基础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已颇具规模,但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航运经纪、航运信息咨询为代表的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受资本、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表示意2021年不同类型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全球前6强城市。
(1)简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交通运输优势。
(2)说明高端航运服务业对打造高质量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中心的积极意义。
(3)从区域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提升高端航运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着力方向。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一带一路重要通道上,地理位置优越,利于扩大对外联系和经贸往来;同时该地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且基础设施完善,国际航运能力强;该地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区,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发展水平高,利于和海运构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高国际运输能力和效率。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端运输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低资源能耗等特点,发展高端运输服务业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该地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时间,利于保障航运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可以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范围,并且提高其服务能力,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打开国际市场,利于增加外汇收入和财政收入。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促进区域内分工协作,避免区域内部恶性竞争,通过加强协作能力可以提高区域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政策扶持和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利于引进资金和产业集聚,促进该地区经济朝向更高端的水平发展;通过发展科技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利于提高航运专业服务水平和效率;可以充分发挥香港高端航运服务业优势,起到引领带头作用,可以积极带动和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完善港口、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服务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
【答案】 (1)地处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国际航线上(或答“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通道上),有利于扩大对外联系和经贸往来;众多优良港口且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或答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国际航运能力强;便利海运与较为发达的航空、铁路、公路等方式构成综合交通运输网,提高国际运输能力和效率。
(2)高端航运服务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等特点,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或答增加利润及税收);提高运输效率(或答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运输发展),保障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或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或答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能力(或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或答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外汇和财政收入)。
(3)促进区域内分工协作,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加大金融服务和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利于引进资金和产业集聚;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航运专业服务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香港高端航运服务业优势,积极带动和拓展国际市场。
18. (2023·湖南长沙校联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东部、安徽和江苏北部的黄淮平原,人口稠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兼顾供水和航运的大型调水工程。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黄淮平原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总量不足500 m3/年,仅有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的1/4,在该地的水资源组成中,地表水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6%,地下水资源约占84%。下图为黄淮平原气候图。
(1)简析黄淮平原地表水占比较小的主要原因。
(2)说明引江济淮工程的基本思路。
(3)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主要困难。
(4)分别指出引江济淮工程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黄淮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冲积平原,土质疏松,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容易下渗,下渗比例高;黄淮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小,主要集中在夏季;地表水是最易获得的水资源,当地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对地表水截留较多,因此地表水占比较低。第(2)题,引江济淮工程的基本思路可以从黄淮地区水资源短缺及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两个角度考虑。从材料可以看出,黄淮平原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总量较少;据材料“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兼顾供水和航运的大型调水工程”可知,引江济淮工程一方面可以为黄淮平原提供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增加绿化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水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第(3)题,黄淮平原人口稠密,而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迁移居民;从图示信息看出,引江济淮工程需要穿过江淮分水岭,在分水岭以南部分是北高南低,水难以自流;而过淮河之后,地势也是西北高东南低,水也是难以自流,这都需要建设水闸及提水设施,才能实现调水;该工程不仅仅是调水,还要考虑航运,因此建设标准更高,工程量更大,投资多。第(4)题,引江济淮工程对地理环境环境影响,要从调出地和调入地两个区域考虑。对输出地(长江)而言:引江济淮工程可能造成长江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河床变浅,影响长江航运;入海径流减少,导致海水倒灌,水质变差等;对输入地:引江济淮工程可能造成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水位升高,加剧土地盐碱化问题,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等。
【答案】 (1)黄淮平原降水总量小,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变率大;黄淮平原土质疏松,下渗较快;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对地表径流截留较多。
(2)黄淮平原缺水量大,引江济淮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满足生活需要;可以发挥水运优势,降低运输成本。
(3)地势北高南低,无法自流,需要建设水坝,增加工程量;经过地区人口稠密,工程建设迁移居民、占用土地量大;工程标准高,距离远,工程量大,投资多。
(4)对输出地(长江):造成长江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影响长江航运,导致海水倒灌,水质变差;对输入地:下渗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盐碱化严重,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省(区、
市)
1987年分水方案分水量/亿立方米
2019年调整后的分水量/亿立方米
变化值/亿立方米
青海
14.10
16.23
2.13
宁夏
40.00
36.20
-3.80
河南
55.40
60.49
5.09
山西
43.10
42.31
-0.79
河北、
天津
20.00
9.76
-10.24
类型城市
航运金融
航运保险
海事律所
全球前6
强城市
伦敦、巴黎、新加坡、莫斯科、孟买、曼谷
伦敦、新加坡、香港、巴黎、悉尼、马德里
伦敦、北京、香港、上海、迪拜、法兰克福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一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一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八产业区位因素: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八产业区位因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三水体运动规律: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三水体运动规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