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七人口与城镇
展开(2023·湖南师大附中二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指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职业、身份、地位、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向城市市民全面转化,并获得与城市市民相同的社会权利、福利待遇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下图示意2001—2018年中国四个超大城市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2001—2018年间四城市( B )
A.上海常住人口持续减少
B.广州户籍人口持续增加
C.北京户籍人口增速最快
D.深圳流动人口增速最慢
2.推测深圳2014—2018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医疗条件改善 B.生育政策调整
C.生活成本降低 D.落户政策放宽
3.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上,超大城市吸引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要优先考虑( A )
①生活资源 ②医疗资源 ③绿地面积 ④人口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上海常住人口总体增加,A错误;广州户籍人口持续增加,B正确;比较斜率,深圳户籍人口增速最快,C错误;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反映流动人口的变化,可知深圳流动人口增速不是最慢,D错误。第2题,2014—2018年深圳户籍人口增速较快,明显高于人口自然增长,所以和大量外来人口落户转化有关。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对优秀人才需求量大,通过放宽落户政策,把常住人口转化为户籍人口,D正确;近些年来,我国医疗条件总体水平较高,所以近些年来医疗条件的改善对户籍人口的变动影响较弱,A错误;生育政策调整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不是主要增长动力,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2014—2018年深圳生活成本应不断增加,C错误。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我国超大城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决定这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和绿地相比,生活资源是更加需要考虑的限制性因素,①正确、③错误;材料明确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关注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的市民化进程,也就是说不再像以前的城镇化那样,人口素质是人才落户的唯一标准,④错误;医疗资源的提高,有利于缓解当前超大城市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②正确。①②正确,选A。
(2023·江西联考二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下图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信息反映( D )
A.2005年以前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5年之后
B.2020年珠三角地区总人口已经超过1亿
C.2015—2020年珠三角城镇化率增长速度最快
D.珠三角常住人口的增加和户籍人口的增加存在关联性
5.与户籍人口相比,珠江三角洲外来流入人口的特点有( A )
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 ②常住人口数量城乡差别大 ③受教育水平高 ④平均年龄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珠三角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不包括( D )
A.耕地面积的减少 B.农业结构优化
C.农村劳动力流失 D.农产品市场缩小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2005年以前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慢于2005年之后,A错误;2020年珠三角地区总人口接近8 000万人,没有超过1亿,B错误;2015—2020年珠三角城镇化率增长速度最慢,C错误;珠三角常住人口的增加主要由人口的自然增长(户籍人口增加)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流入)带来,故珠三角常住人口的增加和户籍人口的增加存在关联性,D正确。第5题,与户籍人口相比,珠三角外来人口主要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平均年龄较小,①正确,④错误;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在就业机会多的城镇地区务工,因此城镇人口比重大,人口数量城乡差距大,②正确;流入人口以廉价劳动力为主,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③错误,①②正确,选A。第6题,城镇化占用农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城镇人口增多会扩大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减轻农村生态压力;还会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A、B、C都包括,D不包括。
(2023·河北沧州模拟)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是城市用地增长率和城市人口增长率的比值,通常被用来衡量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一般认为该系数为1.12时比较合理。下图为2000—2015年甘肃省14个城市的人均用地面积和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统计图。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城市中发展协调度最高的是( D )
A.酒泉 B.庆阳
C.合作 D.武威
8.图示时期平凉的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高于嘉峪关的原因可能是平凉( B )
A.人均用地面积增长慢 B.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慢
C.人均用地面积比较大 D.城市人口比重比较高
9.甘肃省不同城市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城市间( C )
A.建筑高度差异较大 B.用地规模差异大
C.城镇化特点差异大 D.人口数量差异大
【解析】 第7题,由材料可知,当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1.12时比较合理,说明城市发展协调度较高。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酒泉、庆阳的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均在2.5以上,说明城市用地增长率远高于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发展协调度不高,A、B错误。合作的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约为0.5,说明城市用地增长率远低于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发展协调度也不高,C错误。武威的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最接近1.12,在四个城市中,城市发展协调度最高,D正确。第8题,根据图中数据大致计算出平凉人均用地面积增长速度略慢于嘉峪关,但人均用地面积增长慢并不是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高的原因,A错误;在两城市城市用地增长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平凉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慢时,其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会较高,B正确;由图可知,嘉峪关人均用地面积远大于平凉,C错误;城市人口比重高会导致人均用地面积较小,但不能由此看出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的关系,故无法据此比较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D错误。第9题,由图可知,甘肃省不同城市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差异大,但不能由此推测出不同城市建筑高度差异大,A错误。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是城市用地增长率和城市人口增长率的比值,不能反映不同城市用地规模的差异大小,B错误。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差异大反映了不同城市的城市用地增长情况与城市人口增长情况差异大,反映了不同城市间城镇化特点的差异大,C正确。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的差异并不能反映不同城市间现有人口数量的差异,D错误。
(2023·山东东营二模)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是国家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农村宅基地承担居住和福利保障功能,既要为驻村居民提供居住服务,还要为进城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同时也是中国城乡发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源头之一。图示意江苏省南部(苏南)地区两种不同城镇化进程下的农村宅基地转型模型。据此完成10~11题。
10.影响城镇化初期苏南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率的主要因素是( D )
A.交通条件 B.劳动力价格
C.土地面积 D.城乡差距
11.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苏南地区农村宅基地( B )
A.居住功能强化 B.居住功能弱化
C.空废比重飙升 D.转型进程滞缓
【解析】 第10题,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发展阶段,城乡差距较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均呈现“向城镇集聚”趋势,宅基地规模随着到城镇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与交通条件、劳动力价格和土地面积无关。D正确。第11题,随着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宅基地原本的居住功能会随着城乡融合程度的深入而被弱化,资产属性伴随城乡要素流动而日益凸显,A错误,B正确;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市场经济制度的引入,农村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乡差异也逐渐缩小,宅基地的转型进程加快,农村宅基地的空置和废弃比例随着建筑面积及风格的改进而降低,尤其在偏远地区空废率下降明显,C、D错误。
(2023·山东淄博二模)欧洲某城市新区主要包括道路和街坊两部分,方格网式的道路交通体系将新区划分为500多个面积大致相等的街坊。街坊一层主要是商业,二层主要是办公,三、四层为住宅、医院、学校和绿地均匀地分布在新区街坊内。下图为该城市新区局部俯视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城市新区的设计理念更侧重( D )
A.沿袭传统 B.注重防卫
C.规则有序 D.以人为本
13.该城市新区每个街坊单元四角均做了45°切角处理,主要目的是( C )
A.整齐划一,利于美化城市环境
B.扩大一层商业活动空间
C.方便通行,增大公共活动空间
D.预留城市后期发展空间
【解析】 第12题,街坊一层主要是商业,二层主要是办公,三、四层为住宅,医院、学校和绿地均匀地分布在新区街坊内。布局规划合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D正确。第13题,该城市新区每个街坊单元四角均做了45°切角处理,主要目的是方便通行,提高交通通达度,增加了空地面积,增大公共活动空间,C正确;一层商业活动空间会减少,B错误;美化城市环境和预留城市后期发展空间不是其主要的目的,和做45°切角处理无关,排除A、D。
(2023·新疆联考一模)近年来我国将珠三角城市群(广东省9个城市)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9+2),粤港澳大湾区在空间布局上实施以“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的发展策略,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范围”。据此完成14~16题。
14.下列城市中不适合作为“极点带动”城市的是( C )
A.广州 B.深圳
C.惠州 D.香港
15.最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轴带支撑”策略实施的措施是( A )
A.建设高铁运输网 B.加强房地产开发
C.推进旅游一体化 D.筹建统一大市场
16.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周边”效果最好的城市组合可能是( B )
A.珠海—茂名 B.深圳—东莞
C.惠州—中山 D.佛山—清远
【解析】 第14题,极点带动城市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应相对较高,惠州相对而言各方面实力较弱,且距离广州、深圳、香港太近,选C。第15题,本题解题的关键词是“轴带”,交通运输线对沿线经济有带动作用,最适合作为轴带来带动粤港澳湾区发展,A正确。第16题,辐射周边应该由综合实力强的带动相对落后地区,同时也要考虑空间距离,深圳市经济发达,且东莞紧邻深圳,辐射周边效果最好。珠海—茂名,空间距离较远,辐射作用较弱;惠州、佛山经济实力相对而言较弱,辐射作用也较弱,选B。
二、综合题(共2大题)
17. (2023·湖南衡阳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津冀地理位置相邻,但经济和城市发展差异明显,三地协同发展势在必行。北京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分散城市职能是一项重要举措。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及“京冀1980年、2012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材料二 在20世纪初,半岛上的奥兰多发展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农产品交易地,是著名的“橘子皮城市”。20世纪50年代后期,太空时代开始,奥兰多的某些公司开始制造导弹,以及位于佛罗里达东海岸的航天中心的建立,给该地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和大量的就业机会。1971年迪士尼乐园建成以后,奥兰多成为一个主题公园大都市,同期,奥兰多还建成了高技术走廊。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当地有人建议大量接收移民,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下图为奥兰多位置图。
(1)结合材料一,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两方面,指出1980—2012年北京和河北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将部分职能迁往河北的举措,对缓解北京城市问题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奥兰多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据图可比较出:北京城市化水平高于河北,但河北城市化的速度快于北京。第(2)题,根据材料“北京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分散城市职能是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将部分职能迁往河北,有利于疏解大城市职能,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张。随着部分职能的转出,促使了人口的部分外迁,从而减轻了北京主城区的人口压力和住房压力等,缓解了交通拥堵等问题。同时,人口和产业的部分外迁,也减轻了主城区的环境污染。第(3)题,城市化迅速发展说明奥兰多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数量迅速增多。结合材料可知,奥兰多沼泽广布,城市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可行性;再加上导弹制造,高新技术和旅游业等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且收入丰厚,吸引大量人口涌入,从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答案】 (1)城市化水平北京高于河北;城市化速度河北快于北京。
(2)分散大城市主城区的职能,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减轻主城区的人口压力、住房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减轻主城区的环境污染等等。
(3)沼泽广布,城市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导弹制造,高新技术和旅游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且收入丰厚,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
18. (2023·辽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沿黄地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托西安、宝鸡、天水等城市及横贯东西的交通线,国家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西北产业集聚带,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和辐射范围图。
(1)指出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
(2)简析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黄河中上游区域发展的意义。
(3)从流域协作开发角度,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生态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1)题,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由此可知,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城市规模与等级,而影响城市腹地范围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距离远近、城市关系等。第(2)题,“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黄河中上游区域发展的意义主要从辐射带动作用角度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中国中西部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附近高等院校,科研场所众多,具有人才优势,是重要的区域增长极,对周边区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设立经济区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增长极;城市间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进而加强辐射带动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梯度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第(3)题,根据题干要求从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建议,黄河流域城市需要立足比较优势,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流域上中下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流动,增强城市群之间发展协调性,避免同质化建设和低水平竞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方面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壁垒,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管理、协同机制,统一管理与开发。
【答案】 (1)城市规模与等级;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交通条件;距离远近等。
(2)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加强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利于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增长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
(3)立足比较优势,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流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流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上下游生态环境问题协同治理。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一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一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八产业区位因素: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八产业区位因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三水体运动规律: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三水体运动规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