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综合提升练14
展开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综合提升练14
(2022·西南四省名校联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图甲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图乙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
A.碳排放量呈中游>上游>下游空间分异
B.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较弱
D.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2.黄河中游地区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地区产业结构
C.地区人口总量 D.工业技术水平
3.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关于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 ②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 ③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 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D 2.B 3.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碳排放量呈中游>下游>上游空间分异,A错误;上游地区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说明能源消费以传统能源为主,产业结构没有优化,B错误;中游碳排放占比在2015年有所上升,且中游碳排放所占比例最大,说明中游对能源依赖性较强,C错误;下游地区碳排放占比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经济发展重心由早期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转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故选D。第2题,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是山西、陕西两省,重工业发达,能源使用量大,碳排放量大,故黄河中游地区碳排放占比最大,B正确。第3题,考虑黄河流域不同空间尺度的能源消费差异,采用差异化的减排措施,下游地区主要是山东和河南部分地区,处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要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①正确;中游主要是山西、陕西两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属于高耗能产业,要注重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正确;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并不能实现我国“双碳”目标,③错误;从总体上可以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④正确。故选A。
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据此回答4~6题。
4.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B.生态环境较好
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 D.物种丰富
5.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
A.土壤水分差
B.缺乏优势物种
C.受干扰程度低
D.植被稀疏
6.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
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
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
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
答案 4.A 5.C 6.B
解析 第4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原因是人工恢复能够满足水源需求,A正确。第5题,据材料可知,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恢复保护是隔离保护管理,受干扰程度低,所以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故C正确。第6题,据材料可知,三种湿地恢复方式中恢复利用使植被覆盖度及物种丰富度都较高,所以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故B正确。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对可回收废弃物资源全部进行了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图”。据此完成7~9题。
7.该产业园主要解决( )
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8.该产业园从国外回收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 D.国家间利益
9.为促进该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严格环境准入,禁止高污染废弃物进口
B.拆解与再利用过程中,加强无害化处理
C.规范化管理,对未利用废弃物进行标准化处理
D.扩大进口来源,增加废弃物种类和范围
答案 7.C 8.A 9.D
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该产业园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是解决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C正确。解决的是生活废弃物,不是工业生产、资源利用环节中产生的废弃物,A、B错误。该产业园更不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D错误。故选C。第8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从国外回收废弃物资源,经过现代拆解与再生产,获得经济效益,所以其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A正确。故选A。第9题,严格环境准入,加强无害化处理,规范化管理都是该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的环保措施。扩大进口来源,增加废弃物种类和范围,虽然会扩大产业园规模,但可能会产生环境问题,D符合题意。故选D。
10.(2022·北京顺义区期末)在过去35年里,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北京某校地理研学小组查阅资料,获取相关数据,下表为“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变化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绘制折线图,说出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变化趋势。(5分)
(2)简述该变化对北极地区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4分)
(3)列举减缓该现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
答案 (1)作图如下:
变化趋势: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呈波动下降,1999年以后迅速下降。
(2)破坏北极熊等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北极航道航运价值提升;影响洋流的温度;加剧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变小等。
(3)加强国际合作;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绿色出行等。
解析 第(1)题,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描点、连线,可知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呈波动下降,1999年以后迅速下降。第(2)题,冰川面积减少,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面临被淹没的危险;破坏北极熊等动物栖息地,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会减少;随着海冰减少,北极通航条件改善,航道航运价值提升;影响洋流的温度;北极冰川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等。第(3)题,该现象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故应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国际合作、政府、个人三个层面作答即可。年
1984
1989
1994
1999
2004
2009
2014
2019
百万km2
2.11
2.25
1.90
2.10
1.35
0.65
0.45
0.08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1 综合提升练11: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1 综合提升练11,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1综合提升练11教师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1综合提升练1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综合提升练7: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综合提升练7,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综合提升练7教师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7综合提升练7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6 综合提升练6: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6 综合提升练6,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6综合提升练6教师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6综合提升练6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