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高中化学专题6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第一单元糖类和油脂第一课时糖类课件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专题6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第一单元糖类和油脂第一课时糖类课件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共32页。
专题6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 第一单元 糖类和油脂第一课时 糖类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 堂 小 结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一、糖类1.糖类的组成、物理性质及存在。3.葡萄糖的化学性质。(1)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3 kJ· mol-1。 (2)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2C2H5OH+2CO2↑。(3)①与银氨溶液反应。 ②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反应。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糖类B.糖类物质均能与银氨溶液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银镜C.糖类物质都有甜味D.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答案:D解析: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C2H5OH,A项不正确;蔗糖、淀粉等非还原性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B项不正确;多糖一般无甜味,C项不正确。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2探究任务3问题引领1.实验室如何配制银氨溶液?提示:在洁净的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银溶液,再边振荡试管边滴加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2.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1)甲与乙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哪种条件对淀粉水解程度的影响?甲与丙呢?提示:实验甲与乙探究的是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与丙探究的是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2)为什么向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并加热时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相同条件下,加入银氨溶液会出现银镜现象吗?提示:淀粉水解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而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检验水解产物前应先用一定量NaOH溶液中和酸。(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时,溶液颜色为什么无明显变化?提示:因为I2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3I2+6NaOH══ 5NaI+NaIO3+3H2O,故用I2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时,不能有NaOH存在。(4)由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提示:在稀硫酸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淀粉发生水解,生成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归纳提升1.葡萄糖特征反应。(1)银镜反应。①实验步骤。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2%的AgNO3溶液。b.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加2%的稀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c.滴加6~8滴葡萄糖溶液振荡,水浴加热。②实验现象:可观察到有光亮的银镜生成。③实验结论: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④注意事项:做银镜反应时,为了保证能够在试管内壁生成光亮的银镜,需要注意下面几点。a.选用洁净的试管。b.银氨溶液现配现用。配制银氨溶液时,要逐滴将稀氨水加入硝酸银溶液中,直到生成的沉淀刚好完全溶解为止,氨水不要过量。c.水浴加热。d.不能振荡。⑤应用:工业上制镜或热水瓶胆镀银。(2)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的反应。①实验步骤: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 mL 10%的NaOH溶液,滴加5%的CuSO4溶液4~5滴,再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②实验现象:试管中先出现蓝色沉淀,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③实验结论: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3H2O。④注意事项。a.氢氧化铜溶液久置容易分解为氧化铜,并且氢氧化铜沉降下来也不利于与葡萄糖接触反应,所以本实验需用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b.在配制时要保证溶液显碱性,一般操作是将硫酸铜溶液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出现蓝色絮状沉淀即可。c.本实验加热煮沸,效果更好。⑤应用:这个反应的现象明显,常被用来检验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2.淀粉的水解。(1)原理:淀粉在20%的H2SO4溶液作用下,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其水解过程如下。(2)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及结论。 典型例题【例题2】 为了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1是 ,作用是 。 (2)试剂2是 ,作用是 。 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 ,其原因是 。 (3)如何检验第①步实验已基本完成? 。 答案:(1)稀硫酸 催化作用(2)NaOH溶液 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使溶液呈碱性,便于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顺利进行 不能 硫酸能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3)用试管取出少量水解液,加入碘水,若不显蓝色,说明水解反应已基本完成解析:(1)因淀粉水解需用稀硫酸作催化剂,所以试剂1是稀硫酸,作催化剂。(2)检验葡萄糖时溶液要呈碱性,所以试剂2是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则会因硫酸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3)淀粉未完全水解时还有少量的淀粉,而碘能使淀粉变蓝,故用碘水检验。 (1)含醛基的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剂氧化。(2)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醛基,能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反应,淀粉和纤维素不含醛基,不能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反应。(3)含醛基的有机化合物均能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且反应条件均为碱性环境和加热。【变式训练2】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答案:D解析:由于在水解液中加入了过量NaOH溶液,I2会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而导致无法判断中和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存在,因此也就无法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若改为向水解液中直接加入碘水则可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专题6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 第一单元 糖类和油脂第一课时 糖类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 堂 小 结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一、糖类1.糖类的组成、物理性质及存在。3.葡萄糖的化学性质。(1)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3 kJ· mol-1。 (2)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2C2H5OH+2CO2↑。(3)①与银氨溶液反应。 ②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反应。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糖类B.糖类物质均能与银氨溶液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银镜C.糖类物质都有甜味D.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答案:D解析: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C2H5OH,A项不正确;蔗糖、淀粉等非还原性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B项不正确;多糖一般无甜味,C项不正确。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探究任务1探究任务2探究任务3问题引领1.实验室如何配制银氨溶液?提示:在洁净的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银溶液,再边振荡试管边滴加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2.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1)甲与乙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哪种条件对淀粉水解程度的影响?甲与丙呢?提示:实验甲与乙探究的是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与丙探究的是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2)为什么向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并加热时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相同条件下,加入银氨溶液会出现银镜现象吗?提示:淀粉水解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而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检验水解产物前应先用一定量NaOH溶液中和酸。(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时,溶液颜色为什么无明显变化?提示:因为I2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3I2+6NaOH══ 5NaI+NaIO3+3H2O,故用I2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时,不能有NaOH存在。(4)由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提示:在稀硫酸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淀粉发生水解,生成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归纳提升1.葡萄糖特征反应。(1)银镜反应。①实验步骤。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2%的AgNO3溶液。b.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加2%的稀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c.滴加6~8滴葡萄糖溶液振荡,水浴加热。②实验现象:可观察到有光亮的银镜生成。③实验结论: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④注意事项:做银镜反应时,为了保证能够在试管内壁生成光亮的银镜,需要注意下面几点。a.选用洁净的试管。b.银氨溶液现配现用。配制银氨溶液时,要逐滴将稀氨水加入硝酸银溶液中,直到生成的沉淀刚好完全溶解为止,氨水不要过量。c.水浴加热。d.不能振荡。⑤应用:工业上制镜或热水瓶胆镀银。(2)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的反应。①实验步骤: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 mL 10%的NaOH溶液,滴加5%的CuSO4溶液4~5滴,再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②实验现象:试管中先出现蓝色沉淀,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③实验结论: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3H2O。④注意事项。a.氢氧化铜溶液久置容易分解为氧化铜,并且氢氧化铜沉降下来也不利于与葡萄糖接触反应,所以本实验需用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b.在配制时要保证溶液显碱性,一般操作是将硫酸铜溶液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出现蓝色絮状沉淀即可。c.本实验加热煮沸,效果更好。⑤应用:这个反应的现象明显,常被用来检验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2.淀粉的水解。(1)原理:淀粉在20%的H2SO4溶液作用下,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其水解过程如下。(2)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及结论。 典型例题【例题2】 为了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1是 ,作用是 。 (2)试剂2是 ,作用是 。 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 ,其原因是 。 (3)如何检验第①步实验已基本完成? 。 答案:(1)稀硫酸 催化作用(2)NaOH溶液 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使溶液呈碱性,便于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顺利进行 不能 硫酸能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3)用试管取出少量水解液,加入碘水,若不显蓝色,说明水解反应已基本完成解析:(1)因淀粉水解需用稀硫酸作催化剂,所以试剂1是稀硫酸,作催化剂。(2)检验葡萄糖时溶液要呈碱性,所以试剂2是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则会因硫酸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3)淀粉未完全水解时还有少量的淀粉,而碘能使淀粉变蓝,故用碘水检验。 (1)含醛基的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剂氧化。(2)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醛基,能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反应,淀粉和纤维素不含醛基,不能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反应。(3)含醛基的有机化合物均能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且反应条件均为碱性环境和加热。【变式训练2】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答案:D解析:由于在水解液中加入了过量NaOH溶液,I2会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而导致无法判断中和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存在,因此也就无法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若改为向水解液中直接加入碘水则可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