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教版(中职)蜀相 杜 甫试讲课课件ppt
展开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襄阳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刘备三顾茅庐登门拜访,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已打天下。 叫做“三顾茅庐”。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有目标就要坚持不懈2.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可以求助他人想办法一起解决3.一个人要有才能、有本事,才能得到赏识。诸葛亮在出山前就很有名了,所以刘备才会慕名去请他。所以呢,我们也是一样,不管是学知识,还是学技能本领,都要脚踏实地的去学,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不被淘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咏史怀古诗的写作目的(内容)
1.借古讽今:通过古人、古事,针对时代、国家,劝诫统治者(讽喻、讽戒)。抒发古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2.借古抒怀:针对个人(明志)。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3.怀古伤今:历史变迁、人世沧桑,对古人、古事做客观的评价或抒盛衰变迁。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㈠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同病相怜型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㈡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刘禹锡《乌衣巷》 2.物是人非型 刘禹锡《石头城》 ㈢理性反思 借古讽今,别有托寄 杜牧《题乌江亭》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①要弄清史实(内容),作者“怀”什么“古”;②要分析写法(手法),典故,对比,虚实,借景抒情。③要体会意图(主旨),作者为什么怀古;A、称颂、仰慕英雄 B、以古讽今,讽喻现实;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 C、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遇;抒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的情感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 诗人。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 。他坚信: 。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 。 他忧心如焚: 。他心怀天下: 。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烝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759年底,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昏庸无能,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并巩固蜀汉政权,“功盖三分国”。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与刘备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当然都使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杜甫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台阶旁的绿草独自呈现出青翠的颜色,躲在叶下的黄鹂白白地鸣叫,无人欣赏。
刘备为统一天下三顾茅庐多次商论天下大计,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颔联: 祠堂春色 (叹惋)
颈联: 丞相功业 (歌颂)
尾联: 壮志未酬 (惋惜)
首联: 祠堂位置 (崇敬)
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心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讲起,有何用意?一个寻字表明了什么?
写祠堂是为了写人。“寻”字,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表明作者向往已久、急于前往拜访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钦慕之情。
4.“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一、“柏森森”写出了武侯祠外景色的特点,写出武侯祠的寂寞荒凉;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二、高大茂密的柏树,也是丞相祠的标志,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记叙兼描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1)字释义(2)带入画面(3)答手法(4)作用(意境/感情)
1.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自”:“独自”、“空”:“白白的,空有,徒有”。青草翠绿映照台阶,却无人光顾;隔叶的黄鹂叫声婉转动听,却无人倾听。渲染了空寂凄凉的氛围,落寞之情油然而生。作者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一代蜀相被人遗忘的感伤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叹惋。也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1)释义 ;(2)带入画面; (3)答手法;(4)作用(意境/感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重对策”。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老臣心:忠贞报国、不遗余力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国,辅佐刘禅继位,匡济艰危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颈联概括出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诸葛亮才德的仰慕称颂;对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际会的羡慕之情。
颈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能说出来是什么功业吗?
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天下计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老臣心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点燃七七四十九盏七星灯借寿指诸葛亮一片忠心,讨伐曹魏, 是为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恩情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大军平定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指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
他特别强调这一点可能有以下因素: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辅佐皇上,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1.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
2.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个“泪”字,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丞相鞠躬尽瘁精神的赞叹,也饱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并借以抒发诗人济世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以及对安史之乱平定无期的忧虑。
3.这一联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用典抒情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诗)
4.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感叹。——诸葛亮壮志未酬,抱恨而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浩然正气激动人心。
出师北上伐魏辅佐君主统一
既是叹惋古人,也是借古伤今,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尾联参透主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伟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因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了感物思人的情怀。
1、情景交融 2、起承转合,笔路清晰,结构严谨 3、以动衬静 4、借古抒怀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2.为何不以《题成都武侯祠》或《武侯祠怀古》为题?
1.提问,这首诗的题材是?
本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另以《蜀相》为题更能突出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位置。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②句中碧草映阶,黄鹏隔叶,是种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象,表达出欣喜愉悦的心情。①句以“自”、“空”修饰,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唐]李华《春行即兴》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一 伐檀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一 伐檀教学课件ppt,共1页。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十 项链 [法国]莫泊桑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十 项链 [法国]莫泊桑优秀课件ppt,共1页。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二《爱情诗二首—我愿是急流》 (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二《爱情诗二首—我愿是急流》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赏析,《我愿意是急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