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课时2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课时2课件,共45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次北固山下王 湾 CONTENTS 教学目录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会到了曹操的伟大抱负和李白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首思乡诗。学情回顾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特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3.反复诵读,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学习目标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走近作者必备知识创作背景必备知识文学常识必备知识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译文:旅途在青山之外,(游子)行舟于绿水之中。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而行,船帆高高悬挂。初读课文疏通诗意向前北固山开阔风顺(而和)挂,吊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文: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书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进入升起家书到,送到精读课文分析讨论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自然理趣: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①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景象中表现了自然理趣。②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课堂小结课文主旨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思乡: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观景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早春景色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CONTENTS 教学目录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特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3.反复诵读,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必备知识马致远在年轻时热衷功名,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其政治抱负一直未能实现。 他半生都在漂泊无依中度过,也因此郁郁寡欢,困窘潦倒。在一次旅途中,时逢黄昏,灵感突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必备知识文学常识必备知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初读课文朗读指导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坐落着几户人家,古道上一匹骨瘦如柴的马迎着(萧瑟的)秋风向前行走。初读课文疏通诗意干枯的枝蔓秋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夕阳从西方落下,伤心断肠的人(还远)在天边。形容悲伤到极点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精读课文分析讨论4.请赏析“夕阳西下”一句。(1)选取典型景物“夕阳”,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引出“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课堂小结课文主旨天净沙·秋思枯藤 老树 昏鸦夕阳西下羁旅之思思乡之愁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肠断天涯写景抒情凄凉冷清游子之悲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积累拓展龟虽寿曹 操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用语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 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教材课后习题用意有三: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工整的对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壮阔画面。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这首小令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处在于荒凉,缺乏活力。而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荒凉的深秋晚景图,给人一种“断肠”的凄切之感。五、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六、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次北固山下王 湾 CONTENTS 教学目录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会到了曹操的伟大抱负和李白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首思乡诗。学情回顾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特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3.反复诵读,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学习目标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走近作者必备知识创作背景必备知识文学常识必备知识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译文:旅途在青山之外,(游子)行舟于绿水之中。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而行,船帆高高悬挂。初读课文疏通诗意向前北固山开阔风顺(而和)挂,吊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文: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书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进入升起家书到,送到精读课文分析讨论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自然理趣: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①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景象中表现了自然理趣。②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课堂小结课文主旨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思乡: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观景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早春景色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CONTENTS 教学目录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特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3.反复诵读,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必备知识马致远在年轻时热衷功名,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其政治抱负一直未能实现。 他半生都在漂泊无依中度过,也因此郁郁寡欢,困窘潦倒。在一次旅途中,时逢黄昏,灵感突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必备知识文学常识必备知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初读课文朗读指导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坐落着几户人家,古道上一匹骨瘦如柴的马迎着(萧瑟的)秋风向前行走。初读课文疏通诗意干枯的枝蔓秋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夕阳从西方落下,伤心断肠的人(还远)在天边。形容悲伤到极点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精读课文分析讨论4.请赏析“夕阳西下”一句。(1)选取典型景物“夕阳”,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引出“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课堂小结课文主旨天净沙·秋思枯藤 老树 昏鸦夕阳西下羁旅之思思乡之愁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肠断天涯写景抒情凄凉冷清游子之悲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积累拓展龟虽寿曹 操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用语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 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教材课后习题用意有三: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工整的对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壮阔画面。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这首小令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处在于荒凉,缺乏活力。而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荒凉的深秋晚景图,给人一种“断肠”的凄切之感。五、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六、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