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x、王安石变法mp4、陈桥兵变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读图,说一说赵匡胤在建立北宋后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周边政权林立,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并未结束。
君臣一致认为南方割据政权力量相对薄弱而经济较为富庶,应先统一南方,壮大经济实力,再统一北方,因此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宋太祖制定了怎样的统一方针。
对比地图①②和②③,你有何发现?
对比图①和图②可知,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对比图②和图③可知,北宋的统治区域远小于唐朝。
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宋史》卷二五〇《石守信传》
在下段文字中找出北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课本归纳宋太祖对此现象采取的措施。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①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②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HE ZUO TAN JIU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大部分税收由中央掌控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
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导致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北宋建立之初,国家尚未统一,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宋太祖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为防止兵变历史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增加;使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导致地方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对解决藩镇割据和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连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
文官担任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表现: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唐代289年间进士及第者6427人,平均每年约22人。而宋代319年间共录取进士35000余名,平均每年约110名,差不多是唐代的5倍。——数据源自张晋藩、王超《中国政治制度史》 按唐制,士子进士及第后只是取得了任官的资格,还不能立即出仕,要做官,必须通过吏部主持的铨选。……宋代优待士人,只要进士及第,立即授官,名列高等的还可以授予高官。——刘术永《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 宋代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身者可越级转官。其科举高第者,往往不到10年即可升为宰相、副宰相。——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下)》
与唐朝相比,宋代科举制有何发展?宋代对“科举出身者”有何优待?北宋对科举制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弊 宋朝偏重文治,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端,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使北宋在对外战争中屡败。
利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注意!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而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极为重视,每年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七八成,军队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思考:如此大的支出真的起到实际效果了吗?
改革前奏—— 宋初的治国理念和措施,被后继者日益强化,其弊端日益显露,致使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为应对危机,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主持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因反对派阻挠而失败。随着危机加剧,1069年,宋神宗又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根据视频及书本内容,总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佛山禅城区期末改编)“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镇。”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创设三省六部制度B.解除禁军将领兵权C.取消节度使收税权D.设刺史监视各州部
(洛阳期中)北宋初期,宋太祖把原来由武将任职的地方高级长官逐渐改由文官担任,宋太宗时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体现出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外重内轻C.君弱臣强 D.重文轻武
(青岛城阳区期末)《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措施?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C.农田水利法 D.征兵制
材料一 帝(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宋时期实行的基本治国政策,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
答案:重文轻武的政策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史称北宋,宋太祖,方针先南后北,历史小故事,“杯酒释兵权”,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教材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猜一猜他们在做什么,黄袍加身,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过程陈桥驿兵变,都城以开封为东京,宋太祖·赵匡胤,禁军分内外驻屯,将领经常调换,分化事权削弱相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背景图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