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09745/0-17003655427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09745/0-1700365542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09745/0-17003655428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4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一、选择题1.在中和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烧杯、温度计、玻璃搅拌器B.最好使用2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反应前酸与碱的初始温度C.实验中用到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浓度相等,确保完全反应D.测定中和热实验时,使用玻璃搅拌器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B.若C(石墨,)(金刚石,s) ,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由,可知碳的燃烧热为D.已知;,则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③放热反应的逆向反应为吸热反应;④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引发后,停止加热,反应可能会继续进行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C.氢气与氯气反应 D.氧化钙与水反应6.已知:反应① ;反应② 。在反应 中,1molC(s)成键释放的热量为709.6kJ,C-H的键能为,则H-H的键能为A. B.436kJ C. D.872kJ7.化学上,规定单质的生成热为0:可用物质的生成热表示该物质的相对能量高低。氨的几种氧化物的相对能量如表所示(25℃,101kPa条件下):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在5种氮的氧化物中,NO(g)最活泼B.N2O4(g)⇌2NO2(g)的过程为放热过程C.N2O5(g)═2NO2(g)O2(g)△H=+55kJ•mol﹣1D.1molN2O(g) 分解成N2(g) 和O2(g) 需要放出82kJ能量8.在实验室进行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隔热层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B.测量终止温度时,应当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C.为了使酸碱充分反应,应当缓慢分次倒入NaOH溶液并搅拌D.不可用金属材质的环形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9.氮元素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NH3、N2H4、NO、NO2、NH4NO3等是氮的重要化合物,N2H4具有较强的还原性;NO2与N2O4能相互转化,热化学方程式为N2O4(g)2NO2(g) ΔH=+57kJ/mol。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H2O=N2H4•H2O+NaCl+2H2O。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在装置甲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生石灰制取NH3B.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C.制备水合肼时先将NaClO溶液加入锥形瓶再通入NH3D.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NH310.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友好、能量巨大、可再生。以太阳能为热源,用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的过程如下:(已知:)过程Ⅰ:……过程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Ⅱ中如果是气态水,则过程Ⅱ的B.过程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过程Ⅰ、Ⅱ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次是太阳能→热能→化学能、化学能→热能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具有成本低,产物易分离等优点11.已知部分键能数据如下: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B.HCl比稳定C.N—N键的键能约为 D.断裂1mol N—H键放出389 kJ能量1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的,其中的值是A. B.C. D.13.环己烷有多种不同构象,其中椅式、半椅式、船式、扭船式较为典型。各构象的相对能量图(位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扭船式环己烷最稳定B.(椅式)的燃烧热大于(船式)C.(半椅式)(船式) D.环己烷的扭船式结构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转化成椅式结构14.已知:弱碱MOH(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H=-24.2kJ/mol,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为△H=-57.3kJ/mol。则M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为A.+45.2kJ/mol B.+69.4kJ/mol C.-69.4kJ/mol D.-45.2kJ/mol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若 ,则稀硫酸与稀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已知 , ,则D.500℃、30MPa下,将0.5mol和1.5mol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二、填空题16.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上述三个反应,计算的反应焓变为___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写出被还原成和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若用100mL1.1mol·L-1的NaOH溶液和100mL1.0mol·L-1的盐酸进行该实验,所测得的反应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什么_________?18.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压强下,0℃时 1.0 mol 的水和 0℃时 1.0 mol 的冰, 哪个系统的内能更大_______。(2)一定压强下,25℃时 1.0 mol 的水和 25℃时 10.0 mol 的水,哪个系统的内能更大_______。(3)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中,内能最大的是_______。A.水蒸气 B.液态水 C.冰 D.冰水混合物1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向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浓硫酸;②稀硝酸;③稀醋酸。恰好反应完全时的热效应(对应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分别为、、,则三者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2)已知:① ② ③ 碳与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3)已知CO与合成甲醇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表为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数据:则甲醇中C—H键的键能为_______。(4)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的相对能量(kJ)大小如图所示:①D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②反应B→A+C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5)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和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20.在25℃、101kPa下,8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出176kJ的热量,则该条件下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21.已知:2H2(g)+O2(g)=2H2O(1);△H=-571.6 kJ/mol、2CO(g)+O2(g)=2CO2(g);△H=-566 kJ/mol;完全燃烧30 g与H2的相对密度为7.5的水煤气。(1)求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2)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______?22.Ⅰ、甲、乙、丙、丁四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已知甲是一种导致钢铁生锈及许多还原性物质变质的单质, 化合物乙、丙、丁均含有第三周期一种相同元素R。(1)钢铁因甲而生锈时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2)若乙是难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则①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②乙的一种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_。(3)若丙是离子化合物,且阴离子含金属元素R。①工业上由乙制取R的单质伴随的能量主要转化形式是: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②R的单质与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③染料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的NO,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入R的单质除去(加热处理后的废水,会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除去NO (有丙的阴离子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Ⅱ、(4)已知一定量的C单质能在O2 (g)中燃烧,其可能的产物及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1molC和1/2molO2反应生成CO的△H为___________,一定条件下CO2(g)与C(s)反应生成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3.分别取40 mL的0.50 mol·L-1盐酸与40 mL的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假设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字母) ______________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C.反应前NaOH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NaOH溶液的质量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A.分液B.测定中和热C.混合浓硫酸和乙醇D.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物质及状态N2O(g)NO(g)NO2(g)N2O4(g)N2O5(g)相对能量/(kJ•mol﹣1)829033﹣2011化学键N-HCl-ClH-Cl946389243431化学键H—HH—OC—O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436108446534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A.该实验中不需要容量瓶,A错误;B.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该实验中最好使用同一支温度计测定温度,B错误;C.为确保完全反应,实验中要有一种试剂稍过量,C错误;D.玻璃搅拌器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尽快完成,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少实验误差,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2.B解析: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应贴紧烧杯内壁,A错误;B.测定中和热装置,B正确;C.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C错误;D.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应该用分液操作,D错误;故选B。3.B解析:A.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A错误;B.ΔH>0 ,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故石墨比金则石稳定,B正确;C.燃烧热必须是生成稳定的化合物,C燃烧必须生成CO2,故C错误;D. 生成CO2放出的热量比生成CO放出的热量要大,故ΔH1固态;状态条件相同的同一物质,物质的量越多,内能越大。解析:(1)相同量的同一物质,内能的大小为:气态>液态>固态,故1.0 mol 的水内能更大;(2)条件相同的同一物质,物质的量越多,内能越大,故10.0 mol 的水内能更大;(3)四个选项均为等物质的量的H2O,内能的大小为:气态>液态>固态,故内能最大的为A。19.(1)(2) (3)413(4) (5) 解析:(1)反应中放出热量越多,越小,与1LNaOH溶液反应时,与稀硝酸相比,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热,醋酸电离时吸收热量,故。(2)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碳与水制氢气的总反应,则,故热化学方程式为 。(3)由题图可知,CO与合成的反应热,设甲醇中键的键能为,则,解得。(4)①由题图可知,D点对应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则D为;②由题图可知,A为、B为、C为,则转化为和的方程式为,,即热化学方程式为,。(5)由题图可知,该反应的,故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0.解析:该条件下,8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76kJ,则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704kJ,因此该热化学方程式为 。21.(1)氢气、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1mol(2)568.8 kJ解析:(1)完全燃烧30 g与H2的相对密度为7.5的水煤气,则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5×2=15,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30g÷15g/mol=2mol,设氢气、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2-a,则2a+28(2-a)=30g,a=1mol,故氢气、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1mol;(2)氢气、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1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放出的热量是571.6 kJ÷2+566 kJ÷2=568.8 kJ。22. 2H2O+4e-+O2→4OH- 制造光导纤维或生产玻璃等 电 化学 4Al+ 3MnO22Al2O3 +3Mn 2Al+OH-+NO2-+2H2O=2AlO+NH3·H2O -110.5KJ/mol CO2(g)+C(s)=2CO(g) △H= +172.5kJ/mol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是O2(1)钢铁因甲而生锈时发生的腐蚀是吸氧腐蚀。在其正极反应式为2H2O+4e-+O2→4OH-;(2)若乙是难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则乙是SiO2,丙是Na2SiO3;丁是H2SiO3;R是Si;①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②乙的一种重要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或生产玻璃、装饰品等;(3)若丙是离子化合物,且阴离子含金属元素R。则乙是Al2O3,丙是NaAlO2;丁是H2SiO3;R是Al。①由于Al是很活泼的金属,所以在工业上由乙制取R的单质时就是利用电解的方法制取,伴随的能量主要转化形式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②R的单质与MnO2发生反应利用的就是铝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 3MnO22Al2O3 +3Mn;③染料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的NO2¯,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入R的单质,发生反应,产生NH3,同时产生A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H-+NO2-+2H2O=2AlO2-+NH3·H2O;(4)根据图示可知1molC和1/2molO2反应生成CO放出的热量是(393.5KJ —283KJ)="110." 5KJ。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110.5KJ/mol;热化学方程式是:C+1/2O2(g)="CO(g)" △H=-110.5KJ/mol;根据图示C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可知:C+O2(g)= CO2(g) △H=-393.5KJ/mol;第一个式子的2倍减去第二个式子,整理可得:CO2(g)与C(s)反应生成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 C(s)=2CO(g) △H= +172.5kJ/mol。考点: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原子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23.(1)NaOH(aq)+H2SO4(aq)= Na2SO4(aq) +H2O(l) ΔH=-57.3 kJ·mol-1(2)减少热量散失(3)ACE解析:(1)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则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 Na2SO4(aq) +H2O(l) ΔH=-57.3 kJ·mol-1,故答案为:NaOH(aq)+H2SO4(aq)= Na2SO4(aq) +H2O(l) ΔH=-57.3 kJ·mol-1;(2)若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会造成散失的热量增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所以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的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故答案为:减少热量散失;(3)由Q=cm△T可知,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反应前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和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故选ACE。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